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为何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为何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6 17:34:02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理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体验,注重感受人物内在的心理活动,用情感带动对小说的鉴赏学习,感受细节。感受经典不可逾越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文学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研读《红楼梦》的兴趣,使学生对《红楼梦》的阅读成为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用心感悟黛玉,用情走进黛玉,这就是我教学追求的宗旨。通过诵读、思考、观看影像资料等活动,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将学生培养成为有情感、会阅读、具有一定审美情趣和正确的价值观的人。 二、教学设计思路

许多学生对《红楼梦》已有一定的了解,不过只是肤浅的解读。课文是节选部分,要深入文本,有一定的困难;不少学生读小说偏好情节,忽视人物内在魅力;鉴赏文学作品还缺乏必要的经验,就是不能用情,或者是走进去出不来,或者是根本走不进去。我在教学中大胆取舍教学内容,课文虽长,着眼点就是黛玉,以点带面,改变“惯性”教法。教学活动重点放在了“活动情感体验”这一环结,突出对林黛玉这一人物的把握,从而再去让学生课后自己分析其他几个人物,领悟小说语言的言外之意,欣赏含蓄之美。

所以要做好以下几点:

1、做好预习工作,阅读前五回从整体上了解《红楼梦》,从而把握课文与全书之间的联系,为学习节选部分打好基础。

2、明确学习重点,提示解读办法。集中一个鉴赏点,提出过程要求,避免泛泛而谈。

3、课前布置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充分走进文本。

4、从黛玉进贾府到黛玉葬花到黛玉之死,让学生对黛玉这一形象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解读。

5、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前提下注重情境式的情感体验学习方式。 研读目标

1、分析林黛玉的人物形象;

2、了解小说刻画黛玉时所运用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主要方法。

研读重点:从分析林黛玉人物形象入手,了解人物性格。 研读难点:准确地把握黛玉的性格特点。 教学手段:多媒体。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播放《葬花吟》歌曲)

花谢花飞霜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你知道这是写谁的诗句吗?

二、检查预习(课前布置学生写写“你眼中的黛玉”)

学生把他们阅读的体验课前用文字表达出来,选择一些诵读,大家一起赏析,作适当的点评。

三、问题切入,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红楼梦》之黛玉。 (一)、黛玉之外貌

找出文本中他人眼中的黛玉形象并作分析。分三次来写。

1、众人眼中的黛玉:

“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原文)

(众人看黛玉)

明确:只作初步勾画。众人关心的是黛玉的身体,注意点是体质的病弱和不足。

2、王熙凤眼中的黛玉:插入电视剧《红楼梦》王熙凤出场影视片段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原文)

(熙凤看黛玉)

描写进了一层,突出黛玉容貌的标致和气派的不凡。凤姐见多识广,见过世面,王熙凤的话点明了黛玉的风流态度和言谈举止的不俗。(黛玉的气质不凡)

同时她的话说得那么中听,得体,投合了贾母的心意,说得老太太十分受

用。(熙凤玲珑剔透、善于讨好) 3、宝玉眼中的黛玉:

“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原文)

黛玉之身世----前世:(木石前缘) 学生简单介绍 (宝玉看黛玉)

经过两处铺垫,第三处借宝玉之眼浓墨重彩地描写黛玉。五个对偶句抓住林黛玉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工笔细描,细致地表现了黛玉无与伦比的姿容、神韵和风采,绘出了一幅精美的风流俊逸的病美人图。这一形象只有宝玉的眼睛能看出来,其他任何人都是无法发现的。

小结:三处描写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林黛玉的音容笑貌、神态风度,写意和工笔两种手法交替使用,既有朦胧的美感,又有清晰的美感。 (二)黛玉之美:

美在外表 出水芙蓉、病若西施、姣花照水、弱柳扶风 美在气质 通身的气派、超凡脱俗

美在多才 花谢花飞霜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 (三)、黛玉之性格

林黛玉是在母亲去世后来到外婆家的,虽然贾母十分疼爱,她却总有寄人篱下之感,所以,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你是如何理解画线句子的?请从课文中找出林黛玉的言行说明这一点。 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1、拜贾母 2、见凤姐 3、见大舅 4、三让座位 5、改习惯 6、答《四书》 (细节描写)

性格:细心 谨慎 多虑 敏感 自尊(寄人篱下)

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表现了一个美貌多情、体弱多病、心态复杂、知书达理、有教养、为人处处小心谨慎的少女形象。 四、拓展延伸

网友眼中的黛玉

林黛玉的娇美姿容是迷人的。然而,使她动人心魄、更具艺术魅力的,则是她无与伦比的丰富而优美的精神世界。林黛玉首先是个内慧外秀的女性,她“心较比干多一窍”。她的蒙师贾雨村说,他这女学生“言语举止另是一样,不与凡女子相同。”因其母名贾敏,“他读书凡‘敏’字他皆念作‘密’字,写字遇着‘敏’字亦减一二笔。”她到贾府时,尚在孩提,却牢记母亲生前的嘱咐:“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恐被人耻笑了去。”她总是眼 ——江枫渐老

黛玉吃亏就吃在做人太认真,什么都想开点,脸皮再厚点,那么可以活得好得多。

林黛玉之灭,灭于她的性格,其做人还是失败的,能留下的就是那些如同她性格一样飘忽不定,又堪称绝唱的诗歌文稿。

最终她有没有成仙倒不知道,只是林黛玉的性格还是不值得提倡。

一点点哭闹,可以让男人觉得有情调,过分哭闹,必然让人厌烦。 ——西山之水

专家眼中的黛玉

补不完离恨天,所余之石岂非离恨石乎。而绛珠之泪偏不因离恨而落,为惜其石而落。可见惜其石必惜其人,其人不自惜,而知己能不千方百计为之惜乎?所以绛珠之泪至死不干,万苦不怨。所谓“求仁得仁又何怨”,悲夫!

——脂砚斋评语

才华飘逸之人,多有多愁善感之习惯,不可过分说林黛玉不好,人生是两面性的,终有失败的地方,也有成功之处。功过不能相抵,才会成就

一个林妹妹的活灵活现。永恒的潇湘妃子,永恒的诗句。

——胡适之

美而不美 善而不善

一边是天然的、性灵的、一己的、洁癖的,一边是文化的、修养的、人际的、随俗的;或此或彼,偏此偏彼,时此时彼,顾此顾彼或顾此失彼,谁能完全逃出这二者的笼罩与撕扯呢?它们是作者对于人、对于女性、对

看心想,暗暗审视;然其言行举止,却又那样彬彬有礼,适份合度。

搜索更多关于: 为何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理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体验,注重感受人物内在的心理活动,用情感带动对小说的鉴赏学习,感受细节。感受经典不可逾越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文学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研读《红楼梦》的兴趣,使学生对《红楼梦》的阅读成为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用心感悟黛玉,用情走进黛玉,这就是我教学追求的宗旨。通过诵读、思考、观看影像资料等活动,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将学生培养成为有情感、会阅读、具有一定审美情趣和正确的价值观的人。 二、教学设计思路 许多学生对《红楼梦》已有一定的了解,不过只是肤浅的解读。课文是节选部分,要深入文本,有一定的困难;不少学生读小说偏好情节,忽视人物内在魅力;鉴赏文学作品还缺乏必要的经验,就是不能用情,或者是走进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