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会计习题
答案: 错误 四、简答题
【117】 简述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关系
答案: 答:二者的相同点如下: (1)总体目标相同(0.5分)
(2)均属于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0.5分) (3)具有相同的管理职能(0.5分) (4)采用的分析方法相同(0.5分) (5)工作主体相同(0.5分) 二者的区别如下:
(1)产生的动因不同(1分) (2)工作的内容不同(1分)
(3)核算职能的表现形式不同(0.5分) (4)具体目标不同(0.5分) (5)具体对象不同(0.5分)
【118】 1.简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答案: 答:二者的区别如下: (1)工作主体不同。(1分) (2)服务对象不同。(1分) (3)职能特征不同。(1分) (4)制度约束不同。(1分) (5)信息特征不同。(0.5分) (6)报告期间不同。(0.5分) (7)报告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0.5分) (8)报告的格式不同。(0.5分)
【119】 成本控制具有怎样的特点?其特点要求是什么?
答案: 答:
成本控制具有全员性、全面性、连续性、系统性、灵活性五个特点。(1分) 全员性特点要求成本控制不能仅局限于财务人员和生产工人,应让全体员工献计献策,从而调动全体员工降低成本的积极性。(1分)
全面性特点要求成本控制时,不能将控制的重点只局限于生产过程。(1分)
连续性特点要求成本控制时,要持续关注成本,不断寻找降低成本的空间及方式。 (1分)
系统性要求成本控制时,不能仅从各成本控制主体局部利益出发,应该通盘考虑,统筹兼顾,
协调平衡。(1分)
灵活性要求成本控制时,不能仅局限于绝对的成本节约,应树立相对成本控制观,关注开源,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降低成本。(1分)
【120】 简述西方管理会计产生与发展的阶段划分及原因。
答案: 答:
西方管理会计产生与发展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管理会计的萌芽阶段,该阶段涉及的时间范围是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1分) (2)管理会计的形成阶段,该阶段涉及的时间范围是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1分) (3)管理会计的发展阶段,该阶段涉及的时间范围是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0.5分)
(4)管理会计的成熟阶段,该阶段涉及的时间范围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现在。(0.5分) 管理会计产生发展的原因如下:
(1)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导致管理会计产生并发展(1分) (2)加强内部管理的客观需求导致管理会计产生并发展(1分) (3)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促进管理会计的产生并发展(1分)
【121】 简述管理会计的任务
答案: 答:
管理会计的具体任务如下:
(1)合理划分成本,搞好管理会计的基础工作;(1分) (2)进行内部成本核算,满足内部分析的需求;(1分) (3)采用科学的方法预测主要经济指标,满足规划的需要;(1分)
(4)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生产决策和定价决策,满足日常决策分析和规划需求;(1分) (5)编制科学合理的全面预算,满足控制的需要;(0.5分) (6)采用多种方法全面控制,力求降低成本;(0.5分) (7)合理确定业绩指标,正确进行内部业绩评价;(0.5分)
(8)与管理会计的各项职能相结合,编制有利于加强内部管理的各种内部报告。(0.5分)
【122】 全面预算与全面预算管理存在怎样的关系?
答案: 答:
二者的共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反映的期间相同,都是1年;(1分) (2)参与的人员相同,都需要全体职工参与;(1分) (3)前提条件相同,都以预测经济指标、进行战略规划、建立健全基础工作为前提条件。 (2
分)
二者的最大不同在于本质不同,全面预算管理是围绕着全面预算而展开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而全面预算仅仅处于全面预算管理的预算编制地位,是全面预算管理不可缺少的一个关键环节。(2分)
【123】 某企业年年编制预算然后存档,认为实施了全面预算管理?这种观点对吗?
答案: 答:
不对。因为全面预算管理由若干个环节构成,这些环节依次进行,不断循环往复,具体管理环节如下:
(1)战略规划 (1分) (2)预测经济指标 (1分) (3)预算编制 (1分) (4)预算控制 (1分) (5)预算调整 (0.5分) (6)预算考核 (0.5分)
该企业仅仅采用了全面预算管理的一个环节,因此不等于实施全面预算管理。(1分)
【124】 简述成本控制的一般程序。
答案: 答:
实施成本控制的一般程序如下: (1)提出成本控制的目标。(1分) (2)分解落实控制的目标。(1分) (3)制定实现成本控制目标的措施。(1分) (4)进行事中控制。(1分) (5)计算差异并分析原因。(1分) (6)评价激励与总结。(1分)
五、计算题
【125】 某公司生产甲产品耗用A、B两种材料,资料如下表所示。
资料 项目 预计正常用量(千克/件) 预计损耗量
(千克/件) 预计购买价格 (元/千克) 预计采购费用 (元/千克)
A材料 2.5 0.5 5 1 B材料 3 1 6 2
本期生产甲产品500件,实际耗用A材料2.8千克/件,A材料的实际价格是6.3元/千克。要求:
(1)计算甲产品耗用A材料和B材料的用量标准、价格标准;(4分) (2)计算甲产品耗用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2分) (3)计算甲产品耗用A材料的成本总差异。(2分)
答案: 答案:
(1)A材料用量标准=2.5+0.5=3 (千克/件)(1分) B材料用量标准=3+1=4(千克/件) (1分) A材料价格标准9=5+1=6(元/千克) (1分) B材料价格标准=6+2=8(元/千克) (1分)
(2)甲产品耗用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3×6+4×8=50(元/千克)(2分) (3)成本总差异=500×2.8×6.3-500×3×6=-180(元)(2分)
【126】 某企业生产甲产品,2010年、2011年该产品的生产量分别为800件、1000件;销售量分别为750件、900件。该产品单价为50元,单位变动生产成本为30元,每年发生的固定生产成本总额为4 000元,每年发生的固定销售及管理费用为1 000元。假定没有变动性的非生产成本,存货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2009年末存货量为零。要求: (1)计算2011年的期初和期末存货量; (2分)
(2)按变动成本法计算2011年的税前利润; (2分) (3)计算2011年的两法营业利润差异额; (2分) (4)按简算法计算2011年完全成本法下的税前利润。(2分)
答案: (1)期初存货量=0+800-750=50(件) (2分) 期末存货量=50+1000-900=150(件) (2分)
(2)2011年税前利润=(50-30)×900-(4 000+1 000)=13 000(元) (2分)
(3)两法营业利润差异额=150×(4000/1000)-50×(4000/800) =+350(元) (2分) (4)2011年完全成本法下的税前利润=13 000+350=13 350(元) (3分)
【127】 某企业只产销一种产品,有关资料如下:生产量为1 000件,销售量为800件,期初存货量为零;发生的直接材料为6 000元,直接工资为4 000元,变动性制造费用为每件0. 4元,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为2000元,变动性销售与管理费用每件0. 2元。固定性销售与管理费用总额为300元。要求:
(1)计算单位变动成本及变动成本法下的单位产品成本; (2)计算完全成本法下的单位产品成本; (3)计算变动成本法下的期间成本。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