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9份合集)沈阳市2018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28,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而图示中①所占质量分数最大,所以①表示的是碳元素。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某“天气瓶”通过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结晶情况反映气温变化。如图为该“天气瓶”在三种不同气温下的状况,则瓶内溶液一定为相应气温下樟脑饱和溶液的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甲、乙、丙
【分析】根据饱和溶液的定义分析判断,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不能再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
【解答】解:由图示可知,在乙、丙中都含有未溶解的樟脑晶体,是相应气温下樟脑饱和溶液。 故选:C。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判定方法即可分析判断。
5.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下列容器与所盛溶液不会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用铁制容器盛盐酸 B.用铜制容器盛盐酸
C.用铁制容器盛硝酸银溶液 D.用铜制容器盛硝酸银溶液
【分析】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氢前的金属才可以和稀酸溶液反应生成氢气,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钾、钙、钠除外)进行分析。 【解答】解:A、由于铁在氢前,因此铁可以和盐酸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由于铜在氢后,因此铜不能和盐酸反应,故B符合题意;
C、由于铁在银前,因此金属铁可以和硝酸银溶液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由于铜在银前,因此铜可以和硝酸银溶液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
二、解答题(共5小题,每空2分)
6.(4分)我国用新技术提纯了稀有金属铼(Re),为航空航天发动机核心部件的制造提供了重要原料。 (1)铼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6,原子核内有75个质子,则其核外电子数为 75 。 (2)高铼酸钠(NaReO4)是铼的重要之一,高铼酸钠中铼元素的化合价为 +7 。 【分析】(1)根据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分析;
(2)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物质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1)根据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其核外电子数为75;
(2)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铼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4=0,则x=+7价。 故填:(1)75;(2)+7。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
7.(6分)人类发现二氧化碳经历了多个世纪,下列是其历程中的部分资料。
资料一:1630年,海尔蒙特发现在一些洞穴处,有一种能使燃着的蜡烛熄灭的气体,后来被证实是CO2。 资料二:1754年,布菜克将石灰石煅烧首次制得CO2,并完成了如图1所示的物质转化研究。 资料三:1766年,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得。室温下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 (1)根据海尔蒙特的发现,可推测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 (2)写出布莱克实验中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
(3)如图2,在室温下将容积为200毫升的广口瓶注满蒸馏水,通过导管a缓慢通入300毫升CO2.如果卡文迪许的结论是正确的,则在量简中收集到的水约为 100 毫升。
【分析】(1)根据实验现象来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书写化学方程式; (3)根据二氧化碳的溶解性来分析。
【解答】解:(1)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反应③是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填:CO2+Ca(OH)2=CaCO3↓+H2O;
(3)因为室温下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将300mL二氧化碳通入盛有200毫升蒸馏水的广口瓶中时,只能溶解200mL二氧化碳,则排出的水的体积为100mL;故填:100。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碳的性质以及化学方程式的写法,难度不大。
8.(6分)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酶均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为比较两者的催化能力,小明按图甲所示装置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1.5毫克过氧化氢酶和8毫升蒸馏水加入容器中,搅拌后塞紧橡皮塞。
②用注射器A从容器中抽出2毫升气体,用注射器B将2毫升H2O2溶液注入容器中,采集数据。直至反应结束。 ③用3.1毫克、3.6毫克过氧化氢酶及1.5毫克、5.6毫克、10.7毫克二氧化锰重复上述实验,获取数据如图乙。 (1)步骤②将注射器B中的2mL H2O2溶液全部注入容器前,用注射器A先从容器中抽出2毫升气体,其目的是 调整密闭容器内的压强,使得测定结果更准确 。
(2)小明分析相关数据,得出“过氧化氢酶对过氧化氢的催化能力比二氧化锰强”这一结论,其依据是 在相同时间内,加入过氧化氢酶的容器内压强更大 。
(3)查阅资料得知:过氧化氢分解为放热反应。小明推测:过氧化氢酶质量过大,可能导致实验过程中过氧化氢分解突然变慢。请说明其理由: 过氧化氢酶质量过大反应速率加快,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受热后降低,所以催化效果减弱,反应速率突然变慢 。
【分析】(1)根据调整装置内的压强来分析; (2)根据相同时间内装置内的压强来分析; (3)根据酶的催化效果可能受温度影响来分析。
【解答】解:(1)步骤②将注射器B中的2mL H2O2溶液全部注入容器前,用注射器A先从容器中抽出2毫升气体,这是为了调整密闭容器内的压强,使得测定结果更准确;故填:调整密闭容器内的压强,使得测定结果更准确; (2)由图乙中的两个图象可知,在相同时间内,加入过氧化氢酶的容器内压强更大,也就是生成了更多的氧气,这一现象说明了过氧化氢酶对过氧化氢的催化能力比二氧化锰强;故填:在相同时间内,加入过氧化氢酶的容器内压强更大;
(3)过氧化氢分解为放热反应,而过氧化氢酶质量过大反应速率加快,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受热后降低,所以催化效果减弱,反应速率突然变慢;故填:过氧化氢酶质量过大反应速率加快,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受热后降低,所以
催化效果减弱,反应速率突然变慢。
【点评】本题考查实验装置的综合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速率测定原理及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9.(6分)海螵蛸是一味中药,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测定其中碳酸钙的含量。
①在锥形瓶中加入质量为m的海螵蛸粉末,向分液漏斗中加入稀盐酸。在烧杯中加人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并称量烧杯及氢氧化钠溶液总质量m1
②先打开止水夹,再打开分液深斗活塞,滴加盐酸并及时关闭活塞。完全反应后,再次称量烧杯及其中液体的总质量m2。
③利用m2与m1的差值,即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再计算海螵蛸中碳酸钙的含量。
(1)海螵蛸具有治疗胃酸过多、能为骨质发育提供重要元素的功效,其原因是 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既能够消耗盐酸,也能够提供钙元素 。
(2)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用止水夹夹住橡胶管,往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水。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观察到 水不能流下 ,说明装置气密性 良好。
(3)下列情况会导致海螵蛸中碳酸钙质量分数测量值偏小的是 CD (可多选)。 A.海螵蛸中滴加盐酸过量
B,锥形瓶内部分水蒸气随二氧化碳逸出 C.反应结束后,锥形瓶内有二氧化碳残留 D.反应速度过快,大量气泡从氢氧化钠溶液中溢出
【分析】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溶液增加的质量即为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质量可以计算碳酸钙的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海螵蛸中碳酸钙质量分数。
【解答】解:(1)海螵蛸具有治疗胃酸过多、能为骨质发育提供重要元素的功效,其原因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既能够消耗盐酸,也能够提供钙元素。
故填: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既能够消耗盐酸,也能够提供钙元素。
(2)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用止水夹夹住橡胶管,往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水。打开分液漏斗的活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