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兽医临床诊断名词解释归纳探秘
17舍202荣誉出品
《兽医临床诊断》名词解释归纳性探秘
1.兽医临床诊断学:以各种畜禽为对象,从临床实践的角度,研究疾病的诊 断方法和理论的学科。
2.症状:就是疾病过程中患病动物所表现的病理性异常现象。兽医临床中将 机能紊乱现象与形态、结构变化统称为症状。
3.半浊音:介于清音与浊音之间的一种过渡音响,叩击肺边缘时出现该音。 4. 过清音:介于清音与鼓音之间的过渡音响,音强,音低,音长,如鼻旁窦的空盒音、肺气肿。
5. 强迫运动:是指不受意识支配和外界环境影响,而出现的强制发生的不自主的运动。
6. 晕厥,亦称昏厥,突然发生的短暂性意识丧失;
7. 黄疸:由于血液中胆红素升高导致皮肤、黏膜发黄的现象。
8.发绀: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或含有异常血红蛋白使皮肤粘膜呈蓝紫 色的现象,也可称为紫绀。
9.水肿:又称浮肿,是指动物机体组织间隙内积聚过多液体,导致皮肤肿胀。 10.发热:是指致热源物质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或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 或各种原因引起的机体产热过多或散热过少,导致体温超出正常范围。
11.热曲线:在诊疗疾病时,每日早晚各测一次体温,并将其记录在特制的表 格内,然后连成曲线 。
12.心律失常:由于某些病理因素的影响,心音出现快慢不定、强弱不定、间隔不等称为心律失常。
13.窦性心律不齐:窦房结兴奋起源发生紊乱,引起心脏活动的周期性的出现快慢不匀现象称为窦性心律不齐。
14.期前收缩:又称为过早博动,简称早搏。是由窦房结以外的异位兴奋灶发出的过早兴奋而引起比正常心跳提前出现的博动。
15.阵发性心动过速:连续发生三次以上期前收缩的快速心率。见于心力衰竭及危重疾病。
16.窦性心动过速:窦房结兴奋起源发生紊乱,导致心率均匀加快,见于心力衰竭及发热性疾病。
17.心动间歇:心脏在几次正常跳动之后,停跳一次的心律。 因传导阻滞所致。
18.心脏杂音:是正常心音之后的附加音,它可以和正常心音分开或连续,甚至 掩盖心音。
19.节律性呼吸:健康家畜呼吸时有一定的节律,即吸气之后紧接着呼气,每一次呼吸运动之后,稍有休歇,再开始第二次呼吸。每次呼吸之间间隔的时间相等,如此周而复始,有规律,称为节律性呼吸。
20.潮式呼吸:呼吸逐渐加强,加深,加快,当达到高峰时,又逐渐变弱,变浅, 变慢,而后呼吸中断,约经数秒短暂间隙后,又以同样的方式出现,这样 的呼吸方式称潮式呼吸。 21.毕奥特氏呼吸(间歇呼吸):数次连续的,深度大致相等的深呼吸和呼吸暂停交替出现。即深度大致相等的几次深呼吸之后,突然暂停,然后又开始呼吸,周而复始。
22.库斯茂尔氏呼吸(深长呼吸):呼吸不中断,发生深而慢的大呼吸,呼吸显著
1
17舍202荣誉出品
延长,呼吸次数显著减少(3-4次/分)并且呼吸时带有明显的呼吸音。
23.呼吸困难:动物呼吸费力,辅助肌群参与呼吸运动,并可有呼吸频率、类型、 深度、节律的改变,称为呼吸困难。 24.气喘:高度的呼吸困难,称为气喘。
25.喘线:呼气费力时,呼气时间显著延长,同时腰背拱起,肷窝变平,肋弓处 出现一个深深的陷沟,称为喘线。
26.肺叩诊区:叩诊健康家畜肺区,发出清音的区域,称为肺叩诊区。
27.反刍:反刍动物采食之后,周期性地将瘤胃中的食物返排至口腔并重新咀嚼再咽下,称反刍。
28.呕吐:呕吐中枢(延髓)受刺激引起的,通常先表现为恶心、唾液增加或干呕。
29.流涎:口腔中的分泌物或唾液流出口外称为流涎。
30.异嗜:患病动物出现异常的嗜好,采食正常时不吃的东西。
31.便秘:胃肠蠕动减慢,粪便后送速度减慢,大量水分被吸收,粪便变硬, 排粪延迟及至停止状态,称为便秘。
32.腹泻或下痢:排粪次数增多,不断排出粥样、液状或水样稀便,示征各种肠炎。
33.排粪失禁:动物不经采取固有的排粪姿势,不由自主地排出粪便,表明肛门括约肌松弛或麻痹,示征慢性肠炎后期或荐部脊髓损伤。 34.里急后重:表现屡呈排粪动并强度努责(腹肌收缩),但仅排出少量的粪便或 粘液。示征直肠炎。顽固性腹泻时,常有里急后重现像。
35.频尿:是指排尿次数增多,而一次尿量不多甚至减少或呈滴状排出,但24 小时内尿的总量并不多。
36.多尿:是指动物24小时内排尿总量增多,其表现为排尿次数增多,而每次 尿量并不少,或表现为排尿次数虽不明显增加但每次尿量增多。
37.少尿或无尿:动物24小时内排尿总量减少甚至接近没有尿排出,称少尿或无尿。
38.尿闭:肾脏的尿生成仍能进行,但尿液滞留在膀胱内而不能排出者称为尿 闭,尿闭又称尿潴留,尿路受阻所致。
39.尿淋漓:排尿不畅,困难尿液呈点滴状,无力地或断续地排出。
40.尿失禁:动物未采取一定的准备动物和排尿姿势,而尿液不自主地经常自 行流出者称尿失禁。
41.不随意运动:是指病畜意识清楚而不能自行控制肌肉的病态运动。 兽医临床上常见痉挛、震颤及纤维性震颤 。 42.瘫痪(麻痹):骨骼肌的随意运动减弱或消失,称为瘫痪或麻痹。
43.核左移:外周血液中杆状核粒细胞增多或/和出现晚幼、中幼、早幼粒细胞。 44.核右移:分叶核的百分比增多或核的分叶增多(细胞核分为4、5叶甚至更多), 称为核右移。见于重度贫血、严重感染。 45.尿潜血(Bld):尿液中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出来,但用化学方法可能检查出来的红细胞或血红蛋白成为尿潜血。
46.前驱症状:主要症状表现出来之前,出现的一些征兆现象。 47.后遗症:原发病治愈后,仍留下机能或形态学上的变化。
48.示病症状:是指只限于某一种疾病时出现的症状,据此毫不怀疑地建立疾 病诊断。
2
17舍202荣誉出品
49.综合征候群:在许多疾病过程中,有一些症状不是单独孤立地出现,而是有 规律地同时或按一定的次序出现,将这些症状合称为综合征候群。
50.症状鉴别诊断,是根据一个主要症状,或几个重要的症状,提出一组可能的、 相似的疾病,通过分析比较、排除鉴别,而达到建立疾病诊断的一种方法。 51.贫血:是指全身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总数减少至正常值以下 。 常以单位体积中血红蛋白量、红细胞数来衡量。
52.共济失调:静止时姿势不平衡,运动时运作不协调称共济失调。
3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