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2014-2018化学平衡大题
【答案】(1)
c(CH3OH)?c(H2O)+41.2 (2)CD 3c(CO2)?c(H2);
(3)表中数据表明此时反应未达到平衡,不同的催化剂对反应Ⅰ的催化能力不同,因而在该时刻下对甲醇选择
性有影响。
(4)
(5)阴 ; CO2+6H++6e- =CH3OH+H2O
【解析】(1)根据反应方程式,其平衡常数K为态水的汽化热(再相加),利用盖斯定律,即可得反应: CO2(g)+ H2(g)
。由CO和H2的标准燃烧热(相减)和液
CO(g)+H2O(g)故ΔH2=-285.8+283.0+44.0=+41.2 kJ·mol
-1
(2)常见对平衡无影响,AB错误,CD可使平衡正向移动,可提高CO2转化为CH3OH平衡转化率,E措施是氢气的转化率升高而CO2的转化率降低,正确措施只有CD。
(3)因相同的催化剂温度不同其催化你了不同,不同的催化剂,即使相同的温度,催化你了也不相同。故表中数据表明此时反应未达到平衡,不同的催化剂对反应Ⅰ的催化能力不同,因而在该时刻下对甲醇选择性有影响。 (4)从表中数据分析,在催化剂Cat.2的作用下,甲醇的选择性更大,说明催化剂Cat.2对反应Ⅰ的催化效果更
好,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说明使用催化剂Cat.2的反应过程中活化能更低,故图为:
(5)二氧化碳变甲醇,碳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说明其在阴极反应,其电极反应为: CO2+6H+6e==CH3OH+H2O
25
+
-
【2016新课标Ⅱ】——中,传统
联氨(又称肼,N2H4,无色液体)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化工原料,可用作火箭燃料.回答下列问题: (1)联氨分子的电子式为 ,其中氮的化合价为 .
(2)实验室中可用次氯酸钠溶液与氨反应制备联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①2O2(g)+N2(g)═N2O4(l)△H1 ②N2(g)+2H2(g)═N2H4(l)△H2 ③O2(g)+2H2(g)═2H2O(g)△H3
﹣1
④2N2H4(l)+N2O4(l)═3N2(g)+4H2O(g)△H4=﹣1048.9kJ?mol
上述反应热效应之间的关系式为△H4= ,联氨和N2O4可作为火箭推进剂的主要原因为 .
(4)联氨为二元弱碱,在水中的电离方式与氨相似.联氨第一步电离反应的平衡常数值为 (已知:N2H4+H?N2H5的K=8.7×10;Kw=1.0×10).联氨与硫酸形成的酸式盐的化学式为 .
(5)联氨是一种常用的还原剂.向装有少量AgBr的试管中加入联氨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联氨可用于处理高压锅炉水中的氧,防止锅炉被腐蚀.理论上1kg的联氨可除去水中溶解的O2 kg;与使用Na2SO3处理水中溶解的O2相比,联氨的优点是 .
+
+
7
﹣14
【答案】 (1) :
﹣7
;﹣2;(2) 2△H3﹣2△H2﹣△H1;反应放热量大,产生大量气体;
(4) 8.7×10,N2H6(HSO4)2;
(5) 固体逐渐变黑,并有气泡产生;1;N2H4的用量少,不产生其他杂质(还原产物为N2和H2O),而Na2SO3产生Na2SO4.
【解答】解:(1)肼的分子式为N2H4,是氮原子和氢原子形成四个共价键,氮原子和氮原子之间形成一个共价
键形成的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其中氢元素化合价为+1价,则氮元素化合价为﹣2价,
(2)氨气被次氯酸钠溶液氧化生成肼,次氯酸钠被还原生成氯化钠,结合原子守恒配平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NaClO═N2H4+NaCl+H2O,
(3)①2O2(g)+N2(g)═N2O4(l)△H1 ②N2(g)+2H2(g)═N2H4(l)△H2 ③O2(g)+2H2(g)═2H2O(g)△H3 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和盖斯定律计算③×2﹣②×2﹣①得到④2N2H4(l)+N2O4(l)═3N2(g)+4H2O(g)△H4=2△H3﹣2△H2﹣△H1,根据反应④可知,联氨和N2O4反应放出大量热且产生大量气体,因此可作为火箭推进剂,(4)
﹣+
联氨为二元弱碱,在水中的电离方式与氨相似.联氨第一步电离方程式为N2H4+H2O?N2H5+OH,平衡常数Kb=
+
=
2+
﹣
×
=K×Kw=8.7×10×1.0×10
7﹣14
=8.7×10,第
﹣7
二步电离方程式为N2H5+H2O?N2H6+OH,因此联氨与硫酸形成的酸式盐为N2H6(HSO4)2,
(5)联胺被银离子氧化,银离子被还原生成单质银,﹣2价的N元素被氧化为N2,反应方程式为:
N2H4+4AgBr=4Ag↓+N2↑+4HBr,因此反应出现现象为:固体逐渐变黑,并有气泡产生,由于肼的氧化产物是氮气,不会对锅炉造成腐蚀,而亚硫酸钠被氧化产物为硫酸钠,易生成硫酸盐沉淀影响锅炉的安全使用,联胺被氧化失电子N2H4~N2﹣4e,O2~4e,N2H4~O2~4e,联胺和氧气摩尔质量都是32g/mol,则等质量联胺和氧气物质的量相同,理论上1kg的联氨可除去水中溶解的O21kg,与使用Na2SO3处理水中溶解的O2相比,联氨的优点是用量少,不产生其他杂质(还原产物为N2和H2O),而Na2SO3产生Na2SO4,
26
﹣
﹣
﹣
【2016新课标Ⅱ】——难,半新颖
丙烯腈(CH2=CHCN)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可用“丙烯氨氧化法”生产.主要副产物有丙烯醛(CH2=CHCHO)和乙腈(CH3CN)等.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丙烯、氨、氧气为原料,在催化剂存在下生成丙烯腈(C3H3N)和副产物丙烯醛(C3H4O)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C3H6(g)+NH3(g)+O2(g)═C3H3N(g)+3H2O(g)△H=﹣515kJ?mol
②C3H6(g)+O2(g)═C3H4O(g)+H2O(g)△H=﹣353kJ?mol
两个反应在热力学上趋势均很大,其原因是 ;有利于提高丙烯腈平衡产率的反应条件是 ;提高丙烯腈反应选择性的关键因素是 .
(2)图(a)为丙烯腈产率与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最高产率对应的温度为460℃.低于460℃时,丙烯腈的产率 (填“是”或“不是”)对应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判断理由是 ;高于460℃时,丙烯腈产率降低的可能原因是 (双选,填标号).
A.催化剂活性降低 B.平衡常数变大 C.副反应增多 D.反应活化能增大
(3)丙烯腈和丙烯醛的产率与n(氨)/n(丙烯)的关系如图(b)所示.由图可知,最佳n(氨)/n(丙烯)约为 ,理由是 .进料气氨、空气、丙烯的理论体积比约
﹣1
﹣1
为 .
【答案】 (1) 两个反应均为放热量大的反应;低温、低压;催化剂; (2) 不是,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产率应随温度升高而降低;AC;
(3) 1:1;该比例下丙烯腈产率最高,而副产物丙烯醛产率最低;1:7.5:1. 【解答】解:(1)两个反应在热力学上趋势均很大,两个反应均放热量大,即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差大,因此热力学趋势大;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放热反应,所以降低温度、降低压强有利于提高丙烯腈的平衡产率,由图b可知,提高丙烯腈反应选择性的关键因素是催化剂,
(2)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产率应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反应刚开始进行,尚未达到平衡状态,460°C以前是建立平衡的过程,所以低于460°C时,丙烯腈的产率不是对应温度下的平衡产率;高于460°C时,丙烯腈产率降低,
A.催化剂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活性较高,若温度过高,活性降低,故A正确; B.平衡常数的大小不影响产率,故B错误;
C.根据题意,副产物有丙烯醛,副反应增多导致产率下降,故C正确; D.反应活化能的大小不影响平衡,故D错误; (3)根据图象可知,当
约为1时,该比例下丙烯腈产率最高,而副产物丙烯醛产率最低;根据化
学反应C3H6(g)+NH3(g)+O2(g)=C3H3N(g)+3H2O(g),氨气、氧气、丙烯按1:1.5:1的体积比加入反应达到最佳状态,而空气中氧气约占20%,所以进料氨、空气、丙烯的理论体积约为:1:7.5:1,
27
【2016天津】——中,传统
氢能是发展中的新能源,它的利用包括氢的制备、储存和应用三个环节。回答下列问题:
(1)与汽油相比,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但是氢气直接燃烧的能量转换率远低于燃料电池,写出碱性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____________。 (2)氢气可用于制备H2O2。已知: H2(g)+A(l)=B(l) ΔH1 O2(g)+B(l)=A(l)+H2O2(l) ΔH2
其中A、B为有机物,两反应均为自发反应,则H2(g)+ O2(g)= H2O2(l)的ΔH____0(填“>”、“<”或“=”)。 (3)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某储氢反应:MHx(s)+yH2(g)正确的是________。 a.容器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 b.吸收y mol H2只需1 mol MHx c.若降温,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
d.若向容器内通入少量氢气,则v(放氢)>v(吸氢)
(4)利用太阳能直接分解水制氢,是最具吸引力的制氢途径,其能量转化形式为_______。 (5)化工生产的副产氢也是氢气的来源。电解法制取有广泛用途的Na2FeO4,同时获得氢气:Fe+2H2O+2OH?
FeO42?+3H2↑,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装置通电后,铁电极附近生成紫红色的FeO42?,镍电
MHx+2y(s) ΔH<0达到化学平衡。下列有关叙述
极有气泡产生。若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高,铁电极区会产生红褐色物质。已知:Na2FeO4只在强碱性条件下稳定,易被H2还原。
①电解一段时间后,c(OH?)降低的区域在_______(填“阴极室”或“阳极室”)。 ②电解过程中,须将阴极产生的气体及时排出,其原因是_______。
③c( Na2FeO4)随初始c(NaOH)的变化如图2,任选M、N两点中的一点,分析c(Na2FeO4)低于最高值的原因:_____________。
2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