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微程序控制器综合设计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
设计名称: 微程序控制器综合设计
系部名称: 国际合作教育中心 专业班级: 计算机11-5班 学生姓名: 班欣茹 学 号: 20113298 指导教师: 日 期: 2013.6.17-2013.6.28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程序控制器的组成,工作过程及调试方法; 2、明确微程序的概念,学会微指令及微程序的设计;
3、通过单步方式执行若干条微指令深入理解微程序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线路器件和所需实验设备:
1、实验线路的主要器件: 数据输入开关SW(DIP);
二片74LS374(R4,R5);二片74LS273(DR1,DR2); 二片74LS245;二片74LS181(ALU);
一片6116静态存贮器(RAM);二片74LS161(PC); 一片74LS273(AR);4片2764(CM); 5片74LS273(UIR,IR);三片74LS08; 一片74LS10;一片74LS244。 2、实验设备:
(1)SACT3C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仪一台。 (2 )双踪示波器一台。 (3)万用表一块。 三、实验原理线路:
1、数据通路部分原理线路图(图1);
数据总线显示ALU—BUSS0S1S2S3ALUA7—0B7—0MCnCn+3LOADPCPCDR1LDDR1DR2LDDR2PC—BUS+1R4—BUSR4SW—BUSLDR4SWR5—BUSR5LDARARWECERDLDR5D7—0存储体A7—0地址总线显示
图1
2、微程序控制器原理线路框图,如图2所示。
微指令寄存器控制字段P(1)下址字段T4控制存储器T2μPCSWESRD1XXXX1XXXXXD7D6D5P(1)IRT3LDR1D7-D0/CLR/CLRP(1)T4
图2
四、实验原理
(一)数据通路的基本概念
数字系统中,各个子系统通过数据总线连接形成的数据传送路径称为数据通路。数据通路的设计直接影响到控制器的设计,同时也影响到数字系统的速度指标和成本。一般来说,处理速度快的数字系统,它的独立传送信息的通路较多。但是独立数据传送通路一旦增加,控制器的设计也就复杂了。因此,在满足速度指标的前提下,为使数字系统结构尽量简单,一般小型系统中多采用单一总线结构。在较大系统中可采用双总线或三总线结构。
(二)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思想:
控制器在计算机中的分工是取指令,分析指令,执行指令,再取下一条指令,循环往复以完成程序设定的功能。
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思想是将每一条微指令用一段程序来描述,微程序由若干条微指令组成,而每一条微指令又由若干微命令及一条微指令地址组成,每一条微命令对应于逻辑电路的一个控制操作。
微程序放在控制存储器中,取指令和分析指令属公用的微程序段,执行指令则不
同指令对应不同的微程序字段,到控制器的那个单元取指令,其地址在uPC中,而uPC的内容则由指令码结果或上条微指令的下地址字段决定,从控存取出的微指令放在微指令寄存器中。
微指令的基本格式
微操作码 微地址码 微操作码:包含指令执行的一个步骤中所包含的全部微命令的编码,即一条微指令所需的全部控制信号的编码,用来发出操作控制信号。 微地址码:用来产生下一条微指令的地址,指出下一条微指令代码在控制存储器中的存储位置。 (三)微程序控制单元
1、 控制存储器:存放实现计算机指令系统的所有微程序由ROM(EPROM)实现。控制存储 器的字长是微指令字的长度。控制存储器的容量取决于指令的数量和每条指令的微程序长度,也取决于微指令代码的利用率。
2、 微指令寄存器:微指令寄存器(CMIR)存放由控制存储器读出的一条微指令信息
3、 微地址寄存器(CMAR):存放将要访问的下一条微指令的微地址。
4、 微地址形成部件:能测试执行中的状态信息,修改微地址寄存器的内容,以便按修改 后的内容去读下一条指令。 (四)微程序控制单元的工作原理: 1、取指阶段
(1)将取指微程序首地址置于CMAR中。 (2)读微指令。 (3)产生微操作命令。 (4)形成下一条微指令地址。
(5)取下一条微指令。…………重复(1)~(4)过程,直到该机器指令送入IR为止。 2、执行阶段
(1)当指令存入IR后,由指令的OP部分送到微地址形成部件,形成该指令对应的微程序的首地址。 (2)读出微指令。 (3)产生微操作命令。
(4)形成下一条微指令地址。…………重复(1)~(4)过程,直到该机器指令执行完为止。 五、实验任务
根据已知的微指令的操作码,自主设计微程序,按照设置好的微程序执行出来。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