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20年最新人音版五年级下册音乐全册音乐教案
(4)配上打击乐,尤其是沙球在哪里用比较合适?使歌曲的表现更有声、有景、 有情。
二、 音乐知识:切分音 1.正常的强弱节奏:
2.改变了强弱关系,产生了切分音:
改写成三、课后小结 教学反思:
第三节
节奏,并唱一唱:
《春到沂河》教学设计 教 学 目 标:
1. 从聆听《春到沂河》中外音乐作品中感受“春”的意境,并尽可能展开想像、联想,能边听边用动作来表示乐曲的变化。
2. 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表演《嘀哩嘀哩》,并进行打击乐伴奏的编创活动,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颂。 3.学会十六分音符。 教学重难点:
听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与记忆力。能辨别前十六分音符节奏与后十六分音符节奏。 教学过程:
一. 以山东民歌《沂蒙山好风光》为欣赏《春到沂河》的导入。 (1)欣赏女声独唱《沂蒙山好风光》。
(2)随教师的琴声视谱哼唱《沂蒙山好风光》曲调。 二. 聆听《春到沂河》第一部分。 设问:
(1)这段曲调熟悉吗?它源于哪一首民歌? (2)这段曲调给你们的情绪以什么感受?
1.介绍柳琴的形状与音色特征。用多媒体现代化手段介绍更为形象生动。
2.看着书上的图形谱,完整地听全曲,比较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速度变化。
3.揭示曲名《春到沂河》,介绍沂河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懂得《春到沂河》是以山东民歌为素材改编的乐曲。
4.再次完整地聆听全曲。从乐曲的名称(标题)及三部分的速度变化,即兴用动作来表达对乐曲的感受与理解。 四.教学小结 教学反思:
第二课 欢乐的村寨
教学目标
1.我国是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本课介绍了苗族、彝族、藏族、佤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音调风格及其风土人情,以激发我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拓宽我们的音乐文化视野,并收集本地区民族歌舞,举行各族儿童联唱实践活动。
2.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打起手鼓唱起歌》,从各种丰富多彩的音色中感受在少数民族村寨里,当喜讯传来时他们载歌载舞的欢乐场景。
3.用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巴塘连北京》、《迷人的火塘》,以表达藏族、侗族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在学唱过程中继续学习,切分音的另一种形式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