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化学说课稿(精)

高中化学说课稿(精)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7 18:42:11

课本上讲铁的还原性,尤其是铁遇到强氧化剂生成Fe3+这些性质时,未安排演示实验,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不利

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我们设计一个实验,在一支套有塞子的长滴管中放入少量螺旋状铁丝,然后把稀HNO3吸进滴管内,迅速放到一支试管内,并塞紧塞子,让学生仔细观察,同时避免了产生氮的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7.2 再增加一个演示实验

在一支大试管里放一团含有少量水的棉花,试管中部放少量铁粉,然后用多头酒精灯加热,可以演示出铁和水蒸气的反应,

并能用爆鸣实验验证产生的氢气,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7.3 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学生在初中已学习了铁的部分性质,在高一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规律,但如何把这些知识综合运用起来去解决问题

呢?我们设计了如下实验:

操作 HNO3吸进有铁丝的滴管内,然后迅速无色气泡产生; 塞紧塞子 管内液面下降; 色溶液变成黄色; 液面下降完后,滴管口有红综色气体产生. 然后设置以下问题:

a、液面为什么下降?产生的无色气体是什么气体? b、为什么液面下降完以后,会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c、溶液为什么变成黄色? d、塞子为什么一定要塞紧?

引导学生应用氧化还原反应规律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应用已学过的知识推出铁遇到强氧化剂生成Fe3+这一新知识,使学生

有一种亲切感而易于接受。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层层剖析,在老师引导下由学生主动、积极思维得出结论,使学生的观察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都可以得到培养,并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了解学习化学的一般方法。

7.4 注重把化学知识和生产、生活、科技和社会联系在一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民族自豪感,如讲述我国是世界上

最早掌握铁的冶炼工艺的国家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乙 醇》 说课

一、教材分析

《乙醇》是高二有机化学中体现结构决定性质的重要课之一。在学习乙醇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烃,通过烃的性质的学习初步了解到原子团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在此基础上,乙醇这节课将学习到官能团决定同一类物质的性质,进一步巩固深化学生们对结构决定性质的认识,这对以后学习更复杂衍生物如苯酚、乙醛、乙酸打下基础。本课时实验内容较多,通过实验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等。 二、学情分析

学生虽已完成了《烃》这章的学习,初步掌握了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但大部分学生认为有机反应不易理解、有机物分子结构认识困难,应用时容易出错,特别涉及分子结构的问题易错。也就是说,学生利用分子的空间结构思考问题能力以及形象思维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经过一年多的实验操作能力的训练,我们的学生已经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比较好地在课堂上独立完成一些实验操作并具备一定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现象

(1)使学生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 (2)了解乙醇的结构

(3)使学生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及官能团羟基的特性。 (4)了解乙醇的用途。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探索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让学生从探索、发现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让学生形成学习化学的积极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乙醇的结构、性质 难点:乙醇的化学性质 五、教学方法

1.创设共同探索情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我采用了“实验探究”教学模式:边教边实验法。让学生在亲自动手的探究性实验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参与的状态,另外,在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学生常常会闪现创造智慧的火花,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严谨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和坚持真理的精神也得到了培养。

2.变静态信息为动态信息,将微观问题宏观化、直观化。

利用多媒体课件,将乙醇的静态微观结构直观、动态地展示给学生,同样,借助多媒体手段动态演示乙醇与钠的反应、乙醇催化氧化、脱水反应等反应历程。

3.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乙醇联系实际的材料很丰富。如打针前要用酒精消毒皮肤;人喝酒后为什么会身体发热?而过量饮酒又会头昏,甚至神志不清,不省人事?工业酒精是否能饮用等。通过这些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学习方法

1.抓住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用途的知识主线。

2.抓住官能团的结构,学习烃的衍生物的性质。官能团对于有机物的性质起着主要作用,学好烃的衍生物就要抓住官能团的结构特征。

3.抓好反应类型,掌握反应规律。

反应类型有:取代反应、消去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七、教学过程 1、导课

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酒制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乙醇的物理性质

通过观察、闻乙醇以及将其涂在手上的一系列活动后,归纳出乙醇的物理性质。

演示动态的乙醇的物理性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乙醇的结构,并引导学生分析乙醇的断键方式。 3、探究乙醇的化学性质:与钠的反应 (1)提出问题

乙醇可看成是水中的氢原子被乙基取代,而水可与钠反应放出氢气,乙醇是否也可以呢? (2)实验探究

乙醇与钠的反应。 (3)演示课件

乙醇与钠的反应的历程。 (4)知识迁移

写出乙醇与镁的反应方程式 (5)联系实际

交警判断酒后驾车的方法。

4、探究乙醇的化学性质:乙醇的氧化反应 (1)提出问题

乙醇可否被氧气氧化呢? (2)实验探究

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 (3)演示课件

乙醇催化氧化历程。

5、探究乙醇的化学性质:乙醇的消去反应 (1)提出问题

演示乙醇的分子内脱水的反应历程。提出:若是改变反应的条件,是否还是发生分子内脱水? (2)演示课件

乙醇的分子间脱水的反应历程。 6、乙醇的用途

让学生根据乙醇的性质及生活经验说出用途。 7、本课小结8、课堂练习。 8、布置作业。八:板书设计

第二节 乙 醇

一、乙醇的物理性质 二、乙醇的结构 三、乙醇的化学性质

1、乙醇与钠的反应

2CH3CH2OH +2Na→2CH3CH2ONa+H2↑ 2、乙醇的氧化反应

2CH3CH2OH+O2 2CH3CHO+2H2Cu O 3、乙醇的消去反应:

CH3CH2OH CH2=CH2 ↑+H2O 四、乙醇的用途

浓硫酸

170℃

《乙醛》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为《乙醛》,属于高二化学有机部分,本节内容计划安排为两个课时。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策略、教学程序五个方面对第一课时的内容作如下阐述: 一、教材分析

醛是有机化合物中一类重要的衍生物,由于醛基很活泼,醛可以发生多种化学反应,在有机合成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各种含氧衍生物相互转化的中心环节(醇 醛 羧酸),也是后面学习糖类知识的基础。

乙醛是醛类的代表物。教材在简单介绍了乙醛的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之后,从结

引出乙醛的两个重要化学反应:乙醛的加成反应和乙醛的氧化反应,把乙醛与乙醇联系起来,并结合乙醛的加氢还原,从有机化学的反应特点出发,定义还原反应;通过乙醛的氧化反应,又把乙醛和乙酸联系起来,同时结合乙醛的氧化,给出有机化学中的氧化反应定义。让学生明确有机与无机中关于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区别。

学好乙醛的性质,明确乙醛和乙醇、乙酸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能更好地掌握醛类及其与醇类、羧酸的关系,建立有机知识网络。因此本节课在这一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编写教材的意图,并结合本课的特点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

点。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乙醛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乙醛与氢气的加成反应和乙醛的氧化反应。

②通过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三者之间的关系,提高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①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

②训练学生重视善于运用化学实验手段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对具体化学事物的感性知觉到理性思维的科学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关注与社会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②结合本节内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形成科学的认识论,认识物质由个别到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的科学规律。 (二)教学重点:乙醛的分子结构,乙醛的加成反应和乙醛的氧化反应。

教学难点:银镜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有机化学中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概念与无机化学中氧

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区别。

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我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一)实验探究

采用实验探究法, 以实验为主线,以结构理论为指导,通过假设→实验→观察→思考→讨论→归纳总结,得出探讨物质性质的科学方法。

如:对醛基结构的分析,猜想乙醛有还原性,做银镜反应实验,通过观察银镜,分析形成银镜的原因,讨论归纳得出乙醛具有还原性。

(二)情景教学

运用启发式的语言,不断创设新的问题情景,可将教师讲授转化为启发诱导,把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索。 如:在上课初始提问书写乙醇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通过分析产物乙醛和反应物乙醇结构的不同及相互关系,在温习乙醇性质的同时,启发学生思维导入新课——乙醛。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

(三)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教学中要时时指导学生认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教给学生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形成化学学科素养。 三、学法指导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会以下几点:

① 研究物质的基本规律: “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 ② 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归纳总结。 ③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善观察、勤思考、多动手、巧记忆。 四、教学策略

课堂上分析乙醛分子的结构,探究其化学性质,指导学生自学,启发学生思考,掌握乙醛的加成反应及氧化反应的原理。强调有机化学中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概念与无机化学中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区别。

搜索更多关于: 高中化学说课稿(精)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课本上讲铁的还原性,尤其是铁遇到强氧化剂生成Fe3+这些性质时,未安排演示实验,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我们设计一个实验,在一支套有塞子的长滴管中放入少量螺旋状铁丝,然后把稀HNO3吸进滴管内,迅速放到一支试管内,并塞紧塞子,让学生仔细观察,同时避免了产生氮的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7.2 再增加一个演示实验 在一支大试管里放一团含有少量水的棉花,试管中部放少量铁粉,然后用多头酒精灯加热,可以演示出铁和水蒸气的反应,并能用爆鸣实验验证产生的氢气,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7.3 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学生在初中已学习了铁的部分性质,在高一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规律,但如何把这些知识综合运用起来去解决问题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