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化学说课稿(精)
燃烧现象: 思考 (1) 点燃甲烷前要注意哪些事项?
(2)如何验证甲烷中含有碳氢元素?
(3)温度>100℃时,反应前后体积变化 0( 填< > = ) (4)温度<100℃时,反应前后体积变化 0( 填< > = ) 3. 取代反应(演示实验)(学生研究性学习)
反应现象及解释: 反应方程式 产物(除HCl外)状态特点及用途 取代反应 : : 4. 受热分解
: : 置换反应 反应方程式: 反应条件: 回到一:根据甲烷模型组织学生讨论甲烷分子结构的确定。(略) 结论:甲烷结构
分子式: 电子式: 结构式: 空间构型: , 碳原子位于 ,四个氢原子位于 , 键角 (补充) 四:甲烷的用途(略)
课堂练习题(略)
补充:甲烷的实验室制法
《甲烷》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位置及教学目标分析
教材关于《甲烷》内容属高二化学(必修本第二册)第四章第二节, 这一节是学生在中学阶段第一次接触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有关内容,学生是在理解了上一节《有机物》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去学习这一节书,学生对教材的内容比较陌生,基本没有形成有机物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思维。 2、本节内容教学目标有3 个: (1) (2) (3) (4) 二、教学方法 1、
以学生为主体的引导探索法
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不仅注意观察,同时还启发了学生积极思维,运用已学过的知识与技能,去探索新的概念和规律,培养了
通过确定甲烷分子式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确定气态烃分子式的方法;
在复习碳原子的原子结构和共价键知识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掌握甲烷的电子式、结构式的写法,并了解甲
烷分子的正四面体结构;
掌握甲烷的重要化学性质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甲烷的分子结构,难点是甲烷的重要化学性质:取代反应
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 2、
多媒体教学法
由于甲烷分子的正四体结构和甲烷的实验室制法的反应机理很抽象,对初学有机物的学生来说很难理解,是本节课的难点。故用计算机的多媒体动画进行直观分析,克服了理解上的抽象性,化解了难点。 3、
讲练给合式教学法
通过讲使用使学生明确重点,练则进一步具体理解本节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确定气态烃分子式的基本方法和取代方法的特征,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学习方法 1、
本节课教给学生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通过创设问题、讨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
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2、
整堂课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动脑,动手、动口,自求得之的讨论过程充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显
著教学特点。 3、
学生思考讨论时,教师可在指导全班学生学习的基础上,针对个别学生的情况加以指导,从而获得课堂教学的大面
积丰收。
四、教学过程 1、
新课的引入
提出问题:“什么是有机物?组成有机物的元素主要有哪几种?”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出“烃”的概念。(将概念用电脑板书打出)紧接着烃的概念引出“最简单的烃——甲烷”。 2、
提醒学生回忆学过的物质结构方面的知识,设问:“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如何”,这设问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初次的启发,
自然想到“结构决定性质”,然后提出问题:“甲烷的结构是怎么样的?它和我们平时学过的无机物有什么不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达到与教师的心理同步。 3、
分组实验
首先提醒学生,点燃甲烷要先验纯,然后点燃从储气瓶里导出的甲烷,将一个干燥的烧杯罩着甲烷燃烧的火焰,观察烧杯内壁有何现象?倒转烧杯迅速倒入澄清石灰水又有何现象?(教师指导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4、
讨论(全班范围内进行)
由学生一一报告自己的发现,每提出一种情况,由其他同学纠正或做补充说明,再由教师将成熟的说法写在黑板上,最后明确两个现象(由投影片投影出来) (1) (2) 5、
烧杯内壁变得模糊,有水蒸气凝结; 倒入烧杯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并进行讨论
问题一:“通过这个实验,说明甲烷由什么元素组成?你是如何推知的?组成
里有没有氧?上述实验能肯定或否定吗?”启发学生从实验现象推测:甲烷中应含有C、H元素,但不能肯定有无氧元素。 问题二:“经化学工作者测得甲烷对空气的相对密度是0.5517,且只含C、H
两元素,两者质量比为3:1,据此你如何推算出它的分子组成,写出其化学式?”教师对学生明确,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是有机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引导学生树立起一个正确的思维方式:由密度或相对密度 摩尔质量 1摩尔物质中各元素原子各多少摩尔 分子式。然后由学生自己通过计算确定甲烷的分子式为CH4。这样,使学生对课本中CH4的得来加深理解,也初
步掌握确定气态烃分子式的方法,为今后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学生练习:(教材P73,第3题)运用刚学过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起到巩固的作用;大部分学生能做出正确答案(C4H10),教师把一学生的答题过程投影出来,增强学生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至此掀起学习的小高潮。 6、
层层创设问题环境,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点拨
问题三:“请大家回顾元素周期律和物质结构理论,C原子有几个价电子?它与H结合形成何种化学键?在甲烷分子里,各原子是怎样结合呢?你能写出它的电子式和结构式吗?”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加以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问题四:“经化学工作者测知,甲烷分子里各化学键的键长、键能、键角都是相等的,那么,它的空间结构应当怎样?可不可能如结构式那样是平面结构呢?”教师发下球棍模型,让学生结合立体几何的知识,认识甲烷正四体结构的特点。
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是本节的一个难点,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从问题四探索确认其平面结构的不合理性,从而推出正四面体结构,这样,学生对此理解一步步深入,容易接受。最后结合球棍模型和电脑动画模拟,加深学生理解,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甲烷分子中4个H的性质完全一样,为下面学习甲烷的取代反应打好基础。
练习巩固:指导学生写出甲烷的电子式和结构式 7、 实验观察 (1) (2)
实验录像:甲烷的实验室制法,由于该制法原理较复杂,不要求学生掌握其反应机理,只利用电脑模拟让学
生对反应机理有个初步的认识,但化学方程式必须记住。
学生从甲烷储气瓶中观察甲烷的颜色、状态,闻其味道。学生总
结现象,教师归纳出甲烷的三个主要物理性质和甲烷的三种存在形式(电脑板书) 8、国情教育,通过介绍当前世界和我国甲烷的一些情况,让学生了解国情。
9、回应前面所讲的“结构决定性质”,接着引导学生通过结构理解甲烷的有关化学性质 (1)
分组实验I:甲烷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教师指出其不变色说明甲烷的性质稳定。并引导学生从甲烷的正面体
结构分析其稳定性。
(2) (3)
分组实验II:甲烷与氯气的反应。学生记录实验现象。
甲烷的取代反应是本节的一个难点,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有机反应类型,教师要结合球棍模型和电脑模拟,帮助
学生理解取代反应的实质。通过电脑模拟,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学生学习兴趣大,对取代反应的实质的理解也更深刻。对学生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反复播放。
10、
练习巩固
利用电脑板书投影练习内容,让学生当堂练习,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 及时进行点评。
11、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课本P73 4、5、6) 附一:板书计划 第二节甲烷
烃:仅由C、H两种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物称为“烃”,也叫“碳氢化合物” 一、
甲烷的分子组成和结构
1、 确定有机物分子式的方法:由密度或相对密度 摩尔质量 1摩尔物质中各元素原子各多少摩尔 分子式
甲烷的分子式:CH4 是组成最简单的烃
2、甲烷的空间结构:正面体结构,四个H的性质完全一样
结构式:
烷的电子式:
二、 1、 (1) (2)
(3) 2、 三、 1、
难溶于水 自然界里存在形式
甲烷的实验室制法和化学性质 实验室制法:
甲烷的物理性质及其在自然界里的存在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小
(1)沼气 (2)坑气 (3)天然气
CH3COONa + NaOH ?(CaO) Na2CO3 + CH4? 2、
甲烷的化学性质
(1)取代反应 附二:问题讨论
问题一:“通过这个实验,说明甲烷由什么元素组成?你是如何推知的?组成里有没有氧?上述实验能肯定或否定吗?” 问题二:经化学工作者测得甲烷对空气的相对密度是0.5517,且只含C、H 两元素,两者质量比为3:1,据此你如何推算出它的分子组成,写出其化学式?”
问题三:“请大家回顾元素周期律和物质结构理论,C原子有几个价电子?它与H结合形成何种化学键?在甲烷分子里,各原子是怎样结合呢?你能写出它的电子式和结构式吗?”
问题四:“经化学工作者测知,甲烷分子里各化学键的键长、键能、键角都是相等的,那么,它的空间结构应当怎样?可不可能如结构式那样是平面结构呢?” 附三:练习
题1:某气体碳的质量分数为82.7%,氢的质量分数为17.3%,在标准状况下,它的密度是2.59g/L。求这种气体的分子式。(目标是巩固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
题2:在光照条件下,将等物质的量的甲烷和氯气混和充分反应后,得到的产物物质的量最多的是( )A、CH3Cl B、CHCl3 C、CCl4 D、HCl
(目标是巩固对甲烷取代反应的理解) 附三:教学流程设计
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回忆旧知识,为新知识寻求理论依据 ?
讨论后得实验现象的成熟说法 分组实验,记录现象 实验前引导 ?
启发学生思考,进行讨论 层层设问,逐步揭示规律 练习巩固 ?
教师讲解,学生参与讨论 分组实验,记录现象 实验观察,归纳总结 ?
练习巩固,小结,布置作业 《乙烯》说课提纲
一、 1、
说教材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学习烃的知识的继续,也是学习不饱和烃的开始。乙烯是学生学习有机化学以来第一次接触到的烯烃的代表物,乙烯分子结构中的碳碳双键决定了乙烯的化学性质,因此教材在介绍乙烯的化学性质之前,首先介绍了乙烯的分子结构,然后通过三个现象明显的实验引出乙烯的化学性质,并着重通过加成反应体现结构与性质的辩证关系,不仅使学生对乙烯的性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继续学习烯烃以及它们的衍生物的性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