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化学说课稿(精)

高中化学说课稿(精)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7 4:30:11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教学意图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后得出结论:钠被空气中的氧气 设

常温下 4Na + O 投影演示:钠在空气中燃烧 石棉网上放一小粒(一)趣味实验,导入新课 加热 实验:滴水点燃酒精灯 :钠迅速熔化,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一盏新的酒精灯的灯芯中放入一小粒钠(学生不知) 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起学习解】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首先生成氧化钠,但氧导学达标 上滴入几滴水后立即燃烧起来。 【提问】俗 进一步被氧化成为过氧化钠,所以钠在空气中燃烧的很快进入学习“角色”,想学而乐学,顺利导入新课火不相容”为什么刚才的实验中却用水点着 了火呢?生积极思考: 钠表面颜色变暗, 说明一定发生了化学反氧化钠。 2Na +O 学生,这是因为我事先在酒精灯芯中放入了一种特别的物质,也就是今天要学的金属失电子被氧化,从而得出钠在空气中被氧化的结论,用与其它非金属反应 引导学生 天的新课,就能够自己解释这个现象了。 上面的理论分析,即钠的性质活泼。 式: Na + Cl 验,使学生理解,钠与氧气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生成不Na + S 钠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为后面学习焰色反应打下基础 认定目标 投影展示教学目标 确定任务,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与水反应 台做实验,让其它学生带着下面问题进行观察: A、钠在水中的位置:浮于水面还是沉于水中? (二)钠的物理性质 1、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导学达标 B、钠在水中的形状是怎样的? 】如此神奇的钠究竟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看清脆它生印象中的金属诸如铁、铜 等都是硬而重的,通过阅C、钠在水中是否静止不动? 导学达标 面目。给两分钟时间,学生看书归纳钠的物理性质。 了解到钠是软而轻的,使其进一步感受到钠的特别, D、溶液颜色有何变化? 【投影演示】钠的实物,用小刀切割钠及切开后的横断面 更强烈的学习兴趣,且印象非常深刻。

电脑投影钠与水反应的图片,和学生一起回顾、分 解释实验现象: A、浮于水面,说明钠的密度比水小 B、熔成小球,说明钠熔点低 生带着问题观察,针对性强,目标明确,避免实验的处游动,说明有气体产生 D、溶液变红,(三)钠的原子结构 用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学以致用,活学活用 生成 【引言】从外表看,钠是银白色的固体,它的内部结构又是怎样的呢?由浅到深的认知特点,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宏观进入 现象推断产物,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导学达标 从氧化还原反应角度分析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模拟钠的原子结构、核外电子的运动以及钠原子失去电子的过程,分析钠原子的脑模拟,使深奥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易于学生理进一步深化认识过程,学会探索知识的方法,提高思维提问】以上分析出产物中有氢气,如何用事实来证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得出结论:钠很容易失去电子,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学素养。 一起回忆初中检验氢气的方法,并用电脑图片展示引导学生思考钠的保存。 (四)钠的化学性质 】 结构决定性质。钠的结构决定了钠具有非常活泼的化学性质, 具体从哪些方面来与氧气的反应 导学达标 影展示新切开不久的钠的横断面。 【提问】为什新切面会变暗呢?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五、钠的存在和用途 、钠的存在:【提问】由钠的化学性质考虑,钠导学达标 是以什么形式存在?主要存在于哪些物质中?贯彻物质性质决定物质的存在和用途的基本思解答。 2、钠的生看书自学,电脑投影展示 。 导学达标 课堂小结 帮助学生抓住关键,掌握方法,总结出元素化 ——内部结构——性质——存在和用途 部分的学习方法。

导学达标 生学习情况,做到及时反馈和评价,使教师始七、达标测评(习题见附页) 导地位,提高教学时效。 附板书设计

第四章 碱金属 第一节 钠 (一)钠的物理性质 硬度:很软 颜色:银白色 密度:比水小 熔沸点:很低 导电导热性:良导体 (二)钠的结构 Na:

结构特点: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容易失去电子。 化学性质:非常活泼。 (三)化学性质 1、与氧气反应

常温下 4Na + O2 = 2Na2O 点燃 2Na + O2 = Na2O2 2、与其它非金属反应

2Na +Cl2 = 2NaCl 2Na + S = Na2S 3、与水反应

现象 结论 A、浮于水面 密度比水小 B、熔成小球 熔点低 C、四处游动 有气体产生 D、溶液变红 有碱生成 2Na +2H2O = NaOH + H2↑ (四)钠的存在和用途 1、存在:化合态、钠盐 2、用途:

制取过氧化钠 液态钠钾合金作原子 制取钛锆铌钽 制高压钠灯 反应堆的导热剂 等金属

2Na + O2 = Na2O2 熔点低 强还原剂 能发出黄光

达标测评

1、金属钠着火时,用下列何种物质灭火?

A、水 B、四氯化碳 C、泡沫灭火器 D、砂 2、金属钠露置在空气中,最后的产物是什么? 强化主体作用 突出实验功能

优化教学设计 实施素质教育

—— 说《乙酸(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珠海四中 崔新林 一、 1.

教材分析

教材的知识结构:本节是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第五章第四节《乙酸》,从知识结构上看,包含了两部分内容即

乙酸和羧酸,乙酸是羧酸类物质的代表物,两者是特殊和一般的关系。本节分两课时完成,其中第一课时按教材的编排体系,包含乙酸概述、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乙酸的性质研究、乙酸的用途和乙酸的制法。 2.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从教材整体上看,乙酸既是很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又是羧酸类物质的代表物,它和我们的

生活生产实际密切相关,从知识内涵和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上看,乙酸既是醇、酚、醛知识的巩固、延续和发展,又是学好酯(油脂)类化合物的基础。故本节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3.

教学重点:根据教学大纲和以上的教材分析,乙酸的结构和性质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特别是酯化反应的特点和过

程分析即对酯化反应演示实验的观察和有关问题及数据分析、推理又是性质教学中的重点。

4. 教材的处理:为了使教学具有更强的逻辑性,突出教学重点内容,充分说明物质的性质决定于物质的结构,对教材

的内容在教学程序上进行了调整:(1)将乙酸的结构特点放在乙酸的性质之后去认识。当学生对乙酸的性质有了感性认识后,再提出为什么乙酸会有这些性质呢?必然使学生联想到它的结构有何特点呢?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观点的认识,又能反映出化学思维的主要特点:由具体到抽象,由宏观到微观。(2)为了突出酯化反应的过程分析和加深对酯化反应的条件理解,将课本P.148的演示实验做了适当的改进(祥见教学过程设计),增强了学生对实验过程及实验数据的分析推断能力,达到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教学效果。(3)将乙酸的制法以小组讨论题的形式作为课后作业,课上不再安排时间,这样可以保证课堂上学生对教学重要内容有充足的思考时间和活动空间。 5.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使学生掌握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主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初步掌握酯化反应。

(2)能力培养——通过实验设计、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加强基本操作训练,培养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和求实、创新、合作的优良品质。

(3)方法训练——介绍同位素原子示踪法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通过酯化反应过程的分析、推理、研究、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宏观到微观、从实践到理论的自然科学思维方法。 二、

教学方法 ——研究探索式

在课堂教学构成的诸多要素中,教学方法是灵活多变的,它是决定能否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的一个过程,其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特征,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高手,本课时主要采用研究探索式教学。其基本过程如下:

以上过程可概括为:情景激学,实验促学,构建导学,迁移博学。 三、 1.

学生分析和学法指导

学生智能分析:从知识结构上看,学生已经学完烃的基础知识和乙醇、苯酚、乙醛等内容,对有机化合物的学习特 创 设 情 景 提 出 问 题 (激 励 想 象) 探索实验 分析研究 ( 训 练 思 维 ) 认 识 本 质 归 纳 整 理 (构 建 知 识 体 系) 巩 固 练 习 迁 移 发 展 (强 化 方 法) 反馈 矫正 评价 别是有机分子中的官能团和有机物的化学性质之间的相互联系有了一定的认识,能掌握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渴望自己独立完成实验。有较强的求知欲,师生间彼此了解,有很好的沟通交流基础。 2.

学法指导: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在教学中(1)通过指导学生设计多种能证明乙酸酸性和酸性强弱的

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掌握如何通过化学实验设计和实施化学实验达到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通过对酯化反应演示实验的改进,突出了酯化反应过程、条件和实验装置特点的分析推理和研究,使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教师创设的演示实验氛围,潜移默化地受到自然科学方法论思想的熏陶。自然科学的研究过程是以自然现象、科学实验为基础,用提出问题—探索分析—解决问题—迁移发展(再提出问题)的方法展开探索的过程。教会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四、

教学手段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学生设计实验、实物感知、图表数据分析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共同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更多的 “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五、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重点抓好性质教学这一主要环节,其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1.乙酸的物理性质——实物展示,提出观察目标,完成填空并回答: [观察] 乙酸的色 、味 、态 、挥发性 。

[推测] 乙酸的熔点、沸点 (填高或低),推测根据是 ;

搜索更多关于: 高中化学说课稿(精)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教学意图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后得出结论:钠被空气中的氧气 设常温下 4Na + O 投影演示:钠在空气中燃烧 石棉网上放一小粒(一)趣味实验,导入新课 加热 实验:滴水点燃酒精灯 :钠迅速熔化,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一盏新的酒精灯的灯芯中放入一小粒钠(学生不知) 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起学习解】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首先生成氧化钠,但氧导学达标 上滴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