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干作业旋挖桩专项方案
9.3 监理、业主配合
由于旋挖钻孔桩的特殊工艺,在桩成孔后,为防止塌孔现象发生,必须及时下放钢筋笼后浇筑砼,砼必须一次成型,因此,桩孔验收及所有收方必须实时进行,在这里希望甲方、监理在成孔后及时收方、验孔。
10 质量标准
10.1 桩的质量检测
(1)在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作好各种记录,并按规范要求制备试件,为检查桩的质量提供依据。
(2)钻孔灌注桩施工完成后,开挖地梁,对桩头予以凿除,桩头凿除平整,凿成中央部分稍凹的形状。
(3)采用超声波探伤法检验桩的质量,保证无断桩、夹层、缩颈等质量隐患。 (4)成孔后质量标准见下表: 项次 1 2 3 4 5 6 检查项目 混凝土强度(Mpa) 孔的中心位群桩(mm) 置(mm) 孔径(mm) 倾斜度 孔深(mm) 沉淀厚度(mm) 规定值或容许偏差 在合格标准内 100 不小于设计值 1% 不小于设计值 小于等于50㎜ 检查方法和频率 砼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2010 每根桩用经纬仪检查纵横方向 每根桩尺量 每根桩量测 每根桩测绳量测 每根桩清孔后和灌注前用测绳量 钻孔桩钢筋检测频率和方法: 项次 检 验 项 目 根 数(mm) 直 径(mm) 间 距(mm) 焊接长度(mm) 1 主筋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与设计相符 与设计相符 ±10 ≥10d ±10 ±5 +20, -20 ±20 检验频率和方法 每构件检查2-5个断面 用尺量 以300个同类型接头为1批不足300个作为1批 按骨架总数30%抽查 每构件检查5-10个间距 每构件沿模板周边检查8处 2 3 4 长 度(mm) 骨架筋 外 径(mm) 箍筋间距(mm) 保 护 层 厚 度(mm) 第 15 页 共 25 页
11 质量保证措施
11.1 护筒埋设:护筒既保护孔壁,又是钻孔的导向,则护筒的垂直度要保证。为防止跑浆,护筒周围土要夯实,最好粘土封口。在上层土质较差时,将护筒加长至4~6m,提高护壁效果,以便形成较好的孔壁。
11.2 复测孔深:为保证灌注桩质量,浇筑混凝土前,一要检查孔底沉渣是否清理到设计要求厚度;二要检查孔的深度,判断有否孔壁坍塌现象,若有用旋钻机清孔,达到设计深度后方可安装导管。
11.5 对导管的要求:导管在使用前必须作密封性检查,接头严密,不漏水、不漏浆。导管上料斗的体积,由桩径、桩长和导管埋入混凝土中的深度来确定,料斗体积应大些为好,确保首批浇筑混凝土的埋管深度。
11.6 浇筑混凝土的要求:混凝土应连续浇筑,中间不得停顿。由于桩内混凝土不能振捣,主要靠混凝土的自重压密和混凝土的流动成型,必须控制好配合比、浇筑速度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随时检查混凝土的塌落度。由于混凝土浇筑到顶时残留沉淤会与混凝土混全,则实际桩顶标高应比设计桩顶标高高0.5~1m,最后机械破桩头处理。
11.7砼浇筑过程中必须做好施工记录,按设计要求确保砼充盈系数不低于1.1。 11.8 其它注意事项
①成孔时,发生斜孔、弯孔、缩孔和坍孔或沿护筒周围冒浆以及地面沉陷等情况,应停止钻进,经采取措施后,方能继续施工。
②钻进硬层,回次进尺深度太小,斗内钻渣太少时,可换用小直径筒形齿状钻斗,先钻一小孔,然后再用钻斗扩孔钻进,也可换用短螺旋钻进,然后再下钻斗捞渣,钻进速度,应根据土层情况、孔径、孔深、钻机负荷以及成孔质量等具体情况确定。
③控制最后一次灌注量,桩顶不得偏低。
12 坍孔、断桩、颈缩等异常情况的预防及处理
12.1 坍孔的预防及处理
12.1.1 坍孔原因
① 护筒埋置太浅,下端孔口漏水、坍塌或孔口附近地面受水浸湿泡软,或钻机
直接接触在护筒上,由于振动使孔口坍塌,扩展成较大坍孔。
第 16 页 共 25 页
② 在松软砂层、回填土中钻进进尺太快。
③ 提出钻锥钻进,回转速度过快,空转时间太长。 ④ 水头太高,使孔壁渗浆或护筒底形成反穿孔。
⑤ 清孔操作不当,供水管嘴直接冲刷孔壁、清孔时间过久或清孔停顿时间过长。 ⑥ 吊入钢筋骨架时碰撞孔壁。 12.1.2 坍孔的预防和处理
①整个钻孔过程中应注意控制,要勤检测。在松散粉砂土或流砂中钻进时,应控制进尺速度。
②紧密衔接各道施工工序,尽量缩短各工序间隔时间。
③发生孔口坍塌时,可立即拆除护筒并回填钻孔,重新埋设护筒再钻。如发生孔内坍塌,先判明坍塌位置,再根据现场情况在原孔内浇筑C20商品砼,待24小时后重新开钻。坍孔后及时向业主、监理报告,并做好相关资料签证记录。
④吊入钢筋骨架时应对准钻孔中心竖直插入,严防触及孔壁。
12.2 钻孔偏斜
12.2.1 偏斜原因
①钻孔中遇有较大的孤石或探头石。
②在有倾斜的软硬地层交界处,岩面倾斜钻进;或者粒径大小悬殊的砂卵石层中钻进,钻头受力不均。
③扩孔较大处,钻头摆动偏向一方。
④钻机底座未安置水平或产生不均匀沉陷、位移。 ⑤钻杆弯曲,接头不正。 12.2.2 预防和处理
①安装钻机时要使转盘、底座水平,起重滑轮缘、固定钻杆的卡孔和护筒中心三者应在一条竖直线上,并经常检查校正。
②由于主动钻杆较长,转动时上部摆动过大。必须在钻架上增设导向架,控制杆上的提引水龙头,使其沿导向架对中钻进。
③钻杆接头应逐个检查,及时调正,当主动钻杆弯曲时,要用千斤顶及时调直。 ④护筒埋设牢固,位置准确。
第 17 页 共 25 页
12.3 掉钻落物
钻孔过程中可能发生掉钻落物事故。 12.3.1 掉钻落物原因
①卡钻时强提强扭,操作不当,使钻杆或钢丝绳超负荷或疲劳断裂。 ②钻杆接头不良或滑丝。
③电动机接线错误,钻机反向旋转,钻杆松脱。 ④转向环、转向套等焊接处断开。 ⑤操作不慎,落入扳手、撬棍等物。 12.3.2 预防措施
①开钻前应清除孔内落物,零星铁件可用电磁铁吸取,较大落物和钻具也可用冲抓锥打捞,然后在护筒口加盖。
②经常检查钻具、钻杆、钢丝绳和联结装置。 ③钻头上安装保险绳。 12.3.3 处理方法
掉钻后应及时摸清情况,若钻锥被沉淀物或坍孔土石埋住应首先清孔,使打捞工具能接触钻杆和钻锥。
12.4 埋钻和卡钻处理
埋钻主要发生在一次进尺太多和在砂层中沉淀过快;卡钻则主要发生在钻头底盖合拢不好,钻进过程中自动打开或在卵石地层钻进时,卵石掉落卡钻等。
12.5 扩孔和缩孔
扩孔比较多见,一般表现为局部孔径过大。在地下水呈运动状态、土质松散地层处或钻锥摆动过大,易于出现扩孔,扩孔发生原因与坍孔相同,轻则为扩孔,重则为坍孔。若只孔内局部发生坍塌而扩孔,钻孔仍能达到设计深度则不必处理,只是混凝土灌注量大大增加。若因扩孔后继续坍塌影响钻进,应按坍孔事故处理。
缩孔即孔径的超常缩小,一般表现为钻机钻进时发生卡钻、提不出钻头或者提钻空机鸣叫的迹象。缩孔原因有两种:一种是钻锥焊补不及时,严重磨耗的钻锥往往钻出较设计桩径稍小的孔;另一种是由于地层中有软塑土(俗称橡皮土),遇水膨胀后使孔径缩小。各种钻孔方法均可能发生缩孔。为防止缩孔,前者要及时修补磨损的钻
第 18 页 共 25 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