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江苏专用)2020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五 动量与原子物理学 第三讲 原子结构与原子核

(江苏专用)2020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五 动量与原子物理学 第三讲 原子结构与原子核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5 2:21:00

第三讲 原子结构与原子核

——课后自测诊断卷

1.[多选](2019·江苏七市三模)中微子是一种不带电、质量很小的粒子。早在1942年我国物理学家王淦昌首先提出证实中微子存在的实验方案。静止的铍核(4Be)可能从很靠近它的核外电子中俘获一个电子(动能忽略不计)形成一个新核并放出中微子,新核处于激发态,放出γ光子后回到基态。通过测量新核和γ光子的能量,可间接证明中微子的存在。则( )

A.产生的新核是锂核(3Li) B.反应过程吸收能量

C.中微子的动量与处于激发态新核的动量大小相等 D.中微子的动能与处于激发态新核的动能相等

解析:选AC 根据题意可知发生的核反应方程为4Be+-1e→3Li+νe,所以产生的新核是锂核,反应过程放出能量,故A正确,B错误;根据动量守恒可知中微子的动量与处于激发态新核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C正确;因为中微子的动量与处于激发态新核的动

7

0

7

7

7

p2

量大小相等,质量不等,根据Ek=,可知中微子的动能与处于激发态新核的动能不相等,

2m故D错误。

2.[多选](2019·武汉质检)我国自主研发的钍基熔盐是瞄准未来20~30年后核能产业发展需求的第四代核反应堆,是一种液态燃料堆,使用钍铀核燃料循环,以氧化盐为冷却剂,将天然核燃料和可转化核燃料熔融于高温氯化盐中,携带核燃料在反应堆内部和外部进行循环。钍232不能直接使用,需要俘获一个中子后经过2次β衰变转化成铀233再使用,铀233的一种典型裂变方程是 92U+0n→ 56Ba+36Kr+30n。已知铀233的结合能为E1、钡142的结合能为E2、氪89的结合能为E3,则( )

A.铀233比钍232少一个中子

B.铀233、钡142、氪89三个核中氪89的结合能最小,比结合能却最大 C.铀233、钡142、氪89三个核中铀233的结合能最大,比结合能也最大 D.铀233的裂变反应释放的能量为ΔE=E1-E2-E3

解析:选AB 设钍核的电荷数为a,则钍232俘获一个中子后经过2次β衰变转化成铀233,则a=92-2=90,则钍232中含有中子数为232-90=142,铀233含有中子数为233-92=141,则铀233比钍232少一个中子,选项A正确;铀233、钡142、氪89三个核中氪89质量数最小,结合能最小,因核子数较小,则比结合能却最大,选项B正确,C错误;铀233的裂变反应中释放的能量等于生成物的结合能减去反应物的结合能,选项D错误。

3.[多选](2019·南京、盐城三模)下列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正确的有( ) A.α射线的穿透能力较弱,用厚纸板就能挡住

1

233

1

142

89

1

B.动能相等的质子和电子,它们的德布罗意波长也相等

C.放射性元素钋的半衰期为138天,100 g的钋经276天,已发生衰变的质量为75 g D.质子、中子、α粒子的质量分别为m1、m2、m3,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结合成一个α粒子,释放的能量是(m1+m2-m3)c

解析:选AC γ射线电离最弱,穿透最强,α射线电离最强,穿透最弱,用厚纸板就能挡住,故A正确;动能相同的质子和电子,它们的动量大小可以用公式p=2m·Ek判断,质子与电子的质量不同,所以动能相等的电子与质子的动量是不同的,再根据德布罗意波的

2

h?1?t波长公式λ=,可知其波长也不相同,故B错误;根据m=m0??知,100 g的Po经276

p?2?T天,即经过2个半衰期,已衰变的质量为75 g,故C正确;质子、中子、α粒子的质量分别为m1、m2、m3,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结合成一个α粒子,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可知,释放的能量是(2m1+2m2-m3)c,故D错误。

4.[多选](2019·南京、盐城二模)放射性元素氡( 86Rn)的半衰期为T,氡核放出一个X粒子后变成钋核( 84Po),设氡核、钋核和X粒子的质量分别为m1、m2、m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过程的核反应方程是 86Rn→ 84Po+2He B.发生一次核反应释放的核能为(m2+m3-m1)c C.1 g氡经2T时间后,剩余氡原子的质量为0.5 g D.钋核的比结合能比氡核的比结合能大

解析:选AD 根据核反应过程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该核反应方程是 86Rn→ 84Po+2He,故A正确;聚变反应中亏损的质量转化为能量,故释放的核能为E=(m1-m2-m3)c,故B错误;1 g氡经2T时间后,剩余氡原子的质量为0.25 g,故C错误;从氡核衰变成钋核放出核能,所以钋核的比结合能比氡核的比结合能大,故D正确。

5.[多选](2019·南师附中模拟)基于下列四幅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4

2

222

218

2

222

218

4

218

222

2

A.由甲图可知,黑体温度升高时,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辐射强度都增加,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

2

B.由乙图可知,a光光子的频率高于b光光子的频率

1

C.由丙图可知,该种元素的原子核每经过7.6天就有发生衰变

4D.由丁图可知,中等大小的核的比结合能大,这些核最稳定

解析:选AD 由题图甲观察可知黑体温度升高时,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辐射强度都增加,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故A正确;由题图乙可知,a光光子的频率低于

b光光子的频率,故B错误;由题图丙可知,该种元素的原子核每经过7.6天就有发生衰

变,故C错误;由题图丁可知,质量数为40的原子的比结合能最大,即中等大小的核的比结合能大,这些核最稳定,故D正确。

6.[多选](2019·南通一模)已知氢原子基态能量为-13.6 eV,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使n=2能级的氢原子电离至少需要吸收3.4 eV的能量 B.氢原子由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放出光子,能量增加 C.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能量为10.2 eV的光子跃迁到n=4激发态 D.大量处于n=3激发态的氢原子会辐射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

13.6

解析:选AD 氢原子基态能量为-13.6 eV,则n=2能级为E2=-2 eV=-3.4 eV,

2因此要使处于n=2能级的氢原子电离至少需要吸收3.4 eV的能量,故A正确;氢原子由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放出光子,能量减少,故B错误;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能量为10.2 eV的光子,能量变为E=-13.6 eV+10.2 eV=-3.4 eV,因此会从n=1能级跃迁到n=2能级,故C错误;根据C3=3,可知大量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跃迁时能辐射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故D正确。

7.[多选](2019·宿迁一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氡核的半衰期为3.8天,20个氡原子核经7.6天后剩下5个氢原子核 B.由质能方程可知,物体的能量发生变化时,物体的质量也相应变化

C.镭核发生一次α衰变时,产生的新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中子数减少了4 D.钍核发生β衰变后,产生新核的比结合能大于原来钍核的比结合能

解析:选BD 半衰期具有统计意义,对大量的原子核适用,对少数的原子核不适用,故A错误;质能方程E=mc可知,物体的能量发生变化时,物体的质量也相应变化,故B正确;镭核发生一次α衰变时,新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质量数减少了4,中子数减少2,故C错误;钍核发生β衰变后,产生新核处于高能级,所以产生的新核比结合能增加,故D正确。

8.[多选](2019·盐城四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氘和氚聚变反应中产生的氦核具有放射性

3

2

2

3

4

B.核反应堆中的石墨是将快中子减速为慢中子 C.核反应堆中的镉是调节中子数目控制反应速度 D.裂变反应后的平均结合能比反应前的平均结合能小

解析:选BC 氘和氚聚变反应中产生的氦核因原子序数较小,则不具有放射性,选项A错误;核反应堆中的石墨是将快中子减速为慢中子,选项B正确;核反应堆中的镉是调节中子数目控制反应速度,选项C正确;裂变反应放出核能,则反应后的平均结合能比反应前的平均结合能大,选项D错误。

9.[多选](2019·苏北四市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比结合能大的原子核分解成比结合能小的原子核时要吸收能量

B.用紫光照射某金属表面时发生光电效应,改用红光照射时也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 C.黑体辐射的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且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 D.改变压强、温度可改变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

解析:选AC 比结合能大的原子核分解为比结合能小的原子核时,核子的总结合能减小,一定要吸收核能才能完成,故A正确;用紫光照射某种金属可以发生光电效应,可知紫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红光的频率小于紫光的频率,用红光照射不一定能产生光电效应,故B错误;黑体辐射的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且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故C正确;半衰期由原子核本身决定,与外界因素无关,故D错误。

10.(2019·苏北四市一模)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莱曼线系是氢原子从n=2,3,4,5,…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辐射的光谱线系,辐射出光子的最小频率为________,该光子被某种金属吸收后,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为Ek,则该金属的逸出功为____________。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氢原子处于基态时的能量为E1。

解析:由激发态跃迁到基态的能级差越小,辐射出的光子能量越小,频率也越小,则从

E1E1

n=2跃迁到n=1辐射出的光子频率最小,E2-E1=ΔEmin=hν,而E2=2=,可得νmin=

n4

3E13

-;根据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Ek=hνmin-W0,可得W0=-E1-Ek。 4h4

3E13E1

答案:- --Ek

4h4

11.(2019·扬州期末)可见光中某绿光的光子能量是2.5 eV,若用它照射逸出功是2.2 eV的某种金属,产生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________eV。如图所示为氢原子能级的示意图,若用该绿光照射处于n=2能级的氢原子,______(选填“能”或“不能”)使氢原子跃迁。

解析:用能量为2.5 eV的光子照到逸出功是2.2 eV的某种金属,

根据光电效应方程,产生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k=hν-W0=0.3 eV;绿光的光子能量2.5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第三讲 原子结构与原子核 ——课后自测诊断卷 1.[多选](2019·江苏七市三模)中微子是一种不带电、质量很小的粒子。早在1942年我国物理学家王淦昌首先提出证实中微子存在的实验方案。静止的铍核(4Be)可能从很靠近它的核外电子中俘获一个电子(动能忽略不计)形成一个新核并放出中微子,新核处于激发态,放出γ光子后回到基态。通过测量新核和γ光子的能量,可间接证明中微子的存在。则( ) A.产生的新核是锂核(3Li) B.反应过程吸收能量 C.中微子的动量与处于激发态新核的动量大小相等 D.中微子的动能与处于激发态新核的动能相等 解析:选AC 根据题意可知发生的核反应方程为4Be+-1e→3Li+νe,所以产生的新核是锂核,反应过程放出能量,故A正确,B错误;根据动量守恒可知中微子的动量与处于激发态新核的动量大小相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