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入川法师讲座 临终助念实操(东林寺讲座整理稿)

入川法师讲座 临终助念实操(东林寺讲座整理稿)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5 21:52:10

你在共缘里也传递给他了,这是不二的,注意事项:第一不得主动向家属询问临终人的隐私,第二开示时不要距离临命终人太近,第三开示时我们还要准确把握好临命终人的称谓。

《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言:善见云,看病人赞病者言长老,持戒具足。

多赞叹他的好,特别是一些居士们,多赞叹他好,你持戒好,别说他有漏,他心里就有障碍,第四临命终人如果出现病恶相、恶业相、或者未咽气者,都有精神的发泄、情绪的反复,要忍耐和包容他,时时表现出自己在行菩萨道,在看着众生那种苦,就跟小孩儿一样,他临命终时小孩似的,他痛苦他就只会哭,只会闹情绪,但这时候我们怎么样去对待他呢,你不能说他不听话你打他一顿吧,所以正是体验我们自己心的观照情绪。

《净土极信录》言:护病当值,宜弗生怨心,弗生厌恶。又言,但只个最后因缘,本属似难结的,所以一切之中,当原谅他,体恤他,看顾他,方便他,犹臣事君,如仆事主,终不可起微毫怨心,终要愿他,定生西方,见佛为佳。倘其日渐日笃,程色看来不像者,护病人益加要细心防守,寸步不宜离可也。

就是要那么细心地去看待他,就犹如大臣奉事君主一样,犹如仆人奉事主人一般,丝毫不敢起怠慢,丝毫不敢起怨恼心,就是为了帮助他去西方去成佛,你看看。依据祖师这种开示,护理性助念非常重要,护理性助念人员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可以有怨恨和厌恶的心态,这种心态的缘起也不好,就变成自己内心的种子,我们都要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悉心关怀,愿他生到西方净土,早日作佛,这时候我们一定要谨慎使用一些词汇,比如说死亡、地狱、饿鬼,尤其是连哄带吓式的劝导,避免给临终人影射出三恶道的心态和心念,容易把他重业的业力因变出来,再加上他自己的心因的助缘,使得它显发得更快了,这一点要小心。以防引发恶境之缘。

《安乐集》言:又《智度论》云,一切众生临终之时,刀风解形,死苦来逼,生大怖畏,是故遇善知识发大勇猛,心心相续十念,即是增上善根,便得往生,又如有人对敌破阵,一形之力,一时尽用,其十念之善,亦如是也。又若人临终时,生一念邪见,增上恶心,即能倾三界之福,即入恶道也。

这一念的重要性,一旦给他生起邪见,或生起敌对,生起增上的恶心,把三界之福都破掉了,这个念头一起随之就完,这里我要讲一个强迫式的事情,这个事情确实是很重要的,当那个临命终人好不容易生起一种信心来的时候,你去关怀时也不问他三七二十一,带着好心就去了,你看人都有死的时候,死就得死,死完就得走了,成佛了,你还不赶紧去,你不去,后面都是饿鬼、地狱等着,轮回了,他的心就越来越烦恼,你看极乐世界多好,都是黄金,你到那儿去吧,享受去了,这种强行的介入就叫他生烦恼了,生烦恼之后,他就跟你产生敌对,我遇上一个助念团就是,给他说极乐世界多好,你不去了你看那个鬼追你,回来这个病人可能已经听烦了,烦到极点了,开示人员是个女居士,说姑娘你说极乐世界那么好,咱俩一块儿去吧,你看,非把她带走,一听这个,回头说我还没事你先去,那个就不走了,亡者没走她走了,你看就耽误了这场助念,所以说要有一种智慧,这种开示要懂得教理的人,开示人员禁止用宗教的理念强行介入到关怀压迫对方,一定要用教理和一种灵活的智慧同时展开,展开是是什么,还是你内心慈悲心的流露,要悲智双运,你光有悲光有好心眼没有智慧也不行,你要用法做依据,拿法理来看去落实,这样就变成修学,就不是一件事。

《贤愚经》云:左右定知此人必死,便逼劝言,汝当听法受斋受戒,汝当见佛像,见比丘僧,汝当布施,其人心意,都不喜乐,为强敦晓喻,便增恶念,愿我得一不闻三宝善名处者,快不可言,尔时命终,生畜生中。

他反感了,反感的心一旦起来,你看这一念他都烦了,他这个烦从哪里引出来,是我们传递给他的消息,这种消息已经给了他很大的压迫感,此段经文里面完全可以证明,我们在前面讲开示时,首先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要和对方的心念在一个层面上起对境起用,才能正确地善导临命终人提起正念,所以我们要依据圣言量,否则光有一个好心,有时也会办一些坏事,甚至还会引起临命终人的恶念,误入三途,还结了怨,这样不好,所以说做生命关怀一定要懂得法理,这样又能增益你又能利他,这就是救护式开示人员的责任和注意事项。

我们再来看第三个环节,家属沟通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和注意事项。家属沟通人员是由现场总负责人的指派,专门负责助念现场与家属沟通的人员,未经现场总负责人的许可,其他各人各负其责,不可以随便与家属沟通,因为跟家属沟通你不知他会说一些什么,他也不会说点什么,你不如找一个专门懂这个道理的人,依法去沟通,变成弘法,这样就给做个内助,转化一种危机感,让家属能很快地平和,比如说,你

13

一言他一语,就会造成现场的混乱,你听他说的这样对,听他说的这样对,到底谁的对呢,造成混乱了,最后家属急了,就会产生负面作用,对亡者不好,因为家属沟通环节其实就是我们整个助念是否能够顺利进行,是否能够关怀到位提起正信,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这是我们特别要观照的部分,如果家属能够发起让他们亲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愿望,这种力量是不一样的,可以说家属是第一道防线,家属关怀成功了,助念成功一半,我们一定要把这个功德利益跟家属讲清楚,但是也不要一味地从世间的功德上来讲,因为有的家庭根本就不信佛,他也不学佛,那我们要根据家属不同的情况注意说话的方式和方法,在尊重家属的同时,我们还要了解家属信仰的情况,再圆融对机地沟通,如果我们对一个不学佛的人讲了很多深奥的法理,其实他也根本听不懂,反而引起他的疑惑,甚至说我们迷信,所以我们通过了解之后根据现实情况因地因人层层跟进,一 家属沟通人员到达现场后,首先要确认一位主事的家属进行沟通,主事的家属一般有五种类型,五种类型就是有钱的、有权的、有知识的、长辈的、还有一个蛮横不讲理的,这是真的,如果说你把这五种类型的人先掌控到手,擒贼先擒王,家属群体这块就摆平了,他就会出面,家里以前都是听长辈的,现在有点颠倒了,谁有钱谁有权听谁的,他就形成一种势,这种势你控制住了那个场就控制住了,我见过一个有钱的,他哥哥死了,他去帮忙,他这个人还是挺不错的,我去给他做关怀的时候,我讲这个好那个好他说我没兴趣,当我说对他孩子好他有兴趣,我一看这是他的弱点,他说能对我孩子好,你看他对他兄长这块他没有想太多,他就想我摆个排场,到时候摆上它几十桌,百十桌,讲讲排场,他有的是钱,可是我一提到他孩子的时候,他说,那我给我孩子积个德,你看,我们又等于帮助了戒杀,这跟放生功德还都有联系的,那么他就不摆桌不杀生了,那么他不摆桌不杀生了,这里利益我们就能做到了,而且他还不会做一些其他事,还能度化他,他就同意了,我们还能救个人,同意之后,他家族别人不同意,可是他同意,别人没有办法,他就弄个房车停到楼口,他扎两个花篮,我看到都是巨大的,跟二楼那么高,都是最好的花,放在那儿,他弄个房车,他亲自坐镇,谁都不能搅和,你们去念去吧,我说了算,家里实在是压不住了就找他了,他就弄了一桌钱,给封嘴费一样,就告诉这两万给你,滚蛋,就那么轻而易举地就解决了,另一个一看,另一个家属他给兄弟们说他给他弄两万,我也去,回来也去了,给你两万,不许再插言了,一会儿就发出去十几万,都止语了,所以我们念得还不错,所以说擒贼先擒王,你看就把他变成了内缘的善知识,所以我们要懂,助念这里的利害关系,最后这个人我们讲的时候他也听,后来还皈依了。你看看,把这样的一个人给劝导得都皈依了,你说我们又救了人,还又戒了杀,那他要是摆起桌来,像他那个人,都要吃活的,要面子,你看那天就听为了我儿,我要吃素宴,这多好,所以我们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也有一种弘法的能力,一也告诉家属,我们发心的义工完全是免费的,在助念现场千万不要收费,我吃过这个亏,不是我收费,我从来就没摸过钱,就是别人收的费,归罪在我身上了,其实本身这是一件好事,就是一个功德的事,你跟他产生金钱关系干什么,你发心的事,就是防止家属误认我们跟世间的某些人,服务员一样去暗中收个费,早几年就是这样,我蛮辛苦的,那个时候快二十年了,蛮辛苦地帮助人家做了一场助念,他家是个大家族,几百人,这几百人要是皈依了多好,叫他们给我捣乱了,然后助念也快结束了,就差那一会儿了,家属说我们要皈依,我还蛮高兴的,皈依好,我正干别的事,正好有一个法师,正好找我去有事,他家里唯一的一个让助念的居士他放生,你放生就发生吧,他就拿了他那个钱,那一阵两万块钱不得了,他就拿两万块钱给那个法师,那个法师也没考虑,拿过来点一点就搁口袋里了,可是旁边的家属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明明都是放生的一件好事,家属说你看看吧,不要钱,这后来收钱,收那么多,就奔走相告了,奔走相告说咱别皈依了,这皈依还不知道得收多少钱,等我再出来之后就不皈依了,这怎么回事,一个一个都找借口都走了,后来我才知道这件事,他叫他家里人再去解释,这个机会没有了,缘没有了,所以回来我就知道,现场千万不要给他做这些事,如果你要帮他做点事,你看看他家里是不是都是信佛的,要是没有信佛的,造成这种误解,你看这个缘,就是这种缘了,我只好随缘了,这是一件事,所以今天有机会来祖庭东林寺把这件事情讲开。大家所有助念团队里头做功德,我们可以派人跟他去做,放生他不懂,我们做仪轨怎么念跟着去,但是钱不要装在我们这里。二是随喜赞叹家属智慧的选择,在亲人最恐惧最无奈的时候,要离开这个人世的时候,家人要能请人为他助念,用佛法帮助亲人,这才是出世间的大孝道,成就了这个人,等于成就了家里出了一尊佛,这是家里大福报感召的,这都是你们福报感召的,赞叹他,怎么好听怎么说,多说一点都没事,是我们每个世间人要学习的榜样,像夸奖雷锋同志一样夸奖他,这样他就会配合我们,把这个人救了。

《净土晨钟》言:舍寿之顷,更须用意,无以哀泣,乱其正志,同声念佛,助之西行,俾亲得生净土,

14

受诸快乐,不亦善乎,平时孝养正在此时,寄语孝子顺孙无妄此事。

你看这还是鼓励我们干这个事的,所以祖师告诉我们,帮助老人往生净土永脱轮回,这才是真正的孝子贤孙,否则平时对老人再好,那也不算大孝,要予老人永久的解脱,惠以真实之利,三告诉家属,临终人能正定信愿一心念佛,发愿往生成佛度众生,肯定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样才能永脱众苦,临命终人能往生成佛,一定会保佑家亲眷属子孙后代吉祥福慧增长,这样的语言都给他讲一讲,这也是确实的事,四告诉家属阿弥陀佛这句佛号的意义是什么,正是我们从那弘法的时候,也是展现我们自己对佛法的理解,层次的深位是什么,无量寿无量光,和我们心智的关系是什么,无量的智慧是什么,无量的德能是什么,叫他讲清楚谁念谁受益,叫他知道,哦,那么好,他就愿意依靠佛了,那么大人小孩,叫他都可以念,希望你们家,家属也能跟着一起念佛,这对亡者对你们家属都有益,同时告诉家属,如果用金钱来做交易,你给再多的钱我们也不会来,因为我们是三宝弟子,佛菩萨救人是无条件的,我们众生是一体的,是你们的亲人也等于是我们的亲人,这样亲人救亲人如救自己一般,没有什么隔膜的,这种观念讲给他特别感动,家属一听,那么亲切的一帮人多好啊,他就配合了,也告诉他阿弥陀佛的这声名号是怎么样地消除业障增利福报,其实在念佛的时候,他配合的时候,双方共同增益的,这样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就是亡者,通过沟通让家属消除佛法与世法比量当中的疑虑,使家属能够欢喜信受,让他们相信关怀团是值得他们接触的,愿意配合。第二是善巧提醒和纠正家属,影响助念的言行、不利于助念的言行,我们要给他善巧地遮止一下,善言劝告家属在助念现场不要吸烟不要喝酒,不要大声讲话不吵闹,手机调成静音或震动,助念期间不要杀生,不要安排所谓的民俗上的喜丧乐队哭丧等等,提醒家属在助念结束前,尽量不要发丧,或尽量不要通知一些情绪容易波动的近亲。

《净土圣贤录》言:须嘱家人,及问候人,来我前者,为我念佛。不得说眼前闲杂之话,家中长短之事,亦不须软语安慰,祝愿安乐,此皆虚华无益,若病重将终,亲属不得垂泪哭泣,及发嗟叹懊恨声,惑乱心神,失其正念。

如果有远道而来的亲人,应了解情况,及时沟通,妥善安排,避免情绪激动或产生哭闹,影响助念。 《正法念处经》云:闻其悲啼哭泣之声,业风吹令生于异处,是故亲族兄弟,临命终时,悲泣啼哭,甚为障碍。

根据佛言祖语的开示,我们家属沟通人员要提前与事主家属沟通好,预防可能发生的这些起障的事情,提醒家属,如在临命终人的房间设灵堂,待二十四小时之后再设,不要上来盲目,有的是这面念着,那里就布置,在一个屋里头会起障的,避免搬动物品时发出响声,干扰正念,影响助念,在助念现场,如果有情绪波动行为过激或者有幻视幻听的,身体心理有问题的家属,我们最好协同主事的家属和护法人员一起善巧地劝导他安抚他,退出助念现场,千万不要与其对抗,以免障碍助念的顺利进行,叮嘱家属,除助念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随便入内,以免扰其心神,如果家属烧水做饭,可能影响助念清净,应及时给予制止,特别在一个房间的时候,叫他去外头去,我们给他帮忙都可以,条件允许可在外面做饭食,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尽量地远离助念的房间,减少声音和气味对他的干扰,锅碰碗勺什么的。第三是防止遇到外缘的干扰,就是在助念现场如果遇到了白事大了什么阴阳看事的神公神婆风水先生或者是顶神的,还有用功将亡者推向极乐世界的那些外道,我们都要配合事主懂得教理,正确判断是非能力,给予智慧的牵引,避免其参与和干涉助念,防止造成误导或者迷惑落入邪见,障碍临命终人往生,造成无法挽回的效果。第四是对待特殊亡者的家属,要补充相关的病理知识,提前告诉家属,可能要出现的一些业报相或尸腐现象,给他提前打上预防针,以免他会对佛法造成障碍,这一点非常重要,就是他的病会自然反射到的是什么,比如说这个人糖尿病完了,他会出现一种身体的二十四小时三十小时之后,一种花脉现象,产生一种眼和耳旁边的紫斑色,那么就说你看他都念成这样了,怎么会念黑了,他会怪罪在我们身上,我们提前就给他打好预防针,你所出现的情况我都告诉你,当它出现的时候他说这帮人不得了,连这个都提前知道了,所以这种关怀已经非常细致到位了,提前告诉家属这些病理现象跟往生没有任何关系,不障碍往生,我们救的是亡者的法身慧命,不是这个肉身,防止一些情执的家属对佛法及助念产生诽谤和怀疑,以致终止助念,明明是个好事,最后变成了一个抱怨的事,这不好,所以家属沟通人员要把可能出现的各种现象提前和家属沟通,消除家属所有的担心和顾虑,确定寿暖识后助念结束前,根据尸体的变化和结果跟家属沟通后,决定给过世家属换衣和放冰棺的时间,保持在平常的十度,零上十度就可以,这样又能把助念圆满了,又能给尸体保持一种照顾,给家人保持一种平衡,这是两方面得益,也以免家属伤心,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15

第五是引导家属为临命终人正确地处理后事,提醒家属需要办死亡证明,一个爱心的表护,需要准备的材料,比如户口本、身份证、诊断证明,联系殡仪馆的灵车,这种关怀是特别善意的,叫人家能互动,为接引弘法起到作用,从临终关怀开始到七七四十九天之内,要做一些功德,要如法做供养,比如供灯、悬幡、放生、供斋等等,并鼓励家属吃素、持斋戒、念佛诵经回向给亡者,为亡者存荐、增上品位,好,时间关系,今天就讲到这儿。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南无阿弥陀佛

第二盘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本师释迦侔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南无阿弥陀佛!好,大家放掌。

尊敬的大安和尚,各位比丘,各位居士大德,大家早上好!阿弥陀佛!今天接着昨天的话题往下去讲。

《佛说五无反覆经》云:欲为亡者,请佛及僧,烧香供养,续诵经典,能日日作礼,复至心供养三宝,最是为要。

《云栖净土汇语》言:凡人于至亲亡殁悲伤不已,然亡者无益,生者有损,不若停悲,思为荐济,人死皆于七七日内托生,当即此时,作诸功德,今劝七七请僧诵经之外,更加自己念佛,能令亡者,罪障消灭,冤愆解释,早生善趣。

《云栖净土汇语》言:不滞冥途,孝子思亲,慈亲忆子,兄弟姊妹,夫妇眷属,师生明友,念恩欲报,皆可行之,倘其初丧,未及见此图说,亦可补念十万八千,或更多随意,福资亡者,功德不可思议。

根据经文开示,在七七四十九天之内,为亡者做诸功德至关重要,所以我们要善巧地鼓励家属,在道场为亡者做诸功德,根据前面第三个环节,家属沟通岗位的环节上,我们要跟家属讲清楚,我们每一个环节上要给他安排好,有时候在治丧的时候,家属由于悲伤,处于一种慌乱的状态,在这种慌乱的状态里,恰恰是我们临终关怀工作人员、发心的居士或者是出家众要善意提醒他们,这也是关怀其中的一个部分。这能体现我们修行中的悲悯,我们不光给做佛教法理上的教育,还要做世间的一种安抚,这样更人性化。这里的注意事项是什么呢?我们有的人去到人家家属那里,不要问人家家里家属的社会地位呀经济情况啊以及个人的隐私问题,敏感的,不要问这些事,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呢,在医院助念难度比较大,建议咽气之前尽早给安排妥当为好,做一个协商,第三,还注意的是禁止借欪(音处)亡缘,借欪等于是借着亡者去做自己的一些事,现在有一些地方的团体他就为了达到自己的一个目的,比如说做这件事本身是跟任何不挂钩的,就是一种修行,你自己发心的事情,但是他带着一种利益的心态去跟人家做一种挂钩,借助着这件事,或者有的人是搞传销的,兜售产品的,或者是做自己的生意的,他就是为了方便他自己他才去做这件事,一旦达到目的,他是为了让人家报以对他回馈的感恩的事情去做的,其实这都是助念团须知,不要去做这种事,今天我也在这个地方讲一讲,让大家知道不要借着亡缘的事情去做你自己内在心态不正常的发心的事,其实还有一种是变相地让人家亡者去捐赠给你什么,其实都是不正常的,这不正常的心态和我们初发心,和临终助念关怀是不相应的。

《妙法莲华经》云:后恶世众生,善根转少,多增上慢,贪利供养,增不善根,远离解脱。 其实我们不要做着这个事,去达到自己的目的,要远离它。

《大智度论》云:是利养法如贼,坏功德本,譬如天雹,伤害五谷,利养名闻亦复如是,坏功德苗,令不增长。如佛说譬喻,如毛绳缚人,断肤截骨,贪利养人断功德本,亦复如是。

从经文上来看,我们要知道,我们不能有一种这样的心态去做事情,就是说闻名利养如同贼一般,我们不要带着这种心态去做一些事,它是坏功德本的,本来我们发心是那么纯正,为什么带着这种心态去做事呢?根据经文告诉我们的,我们要知道,为什么不能用佛法来做买卖,做交易,我们在助念过程当中,更不能因闻名利养毁掉我们这颗菩提心,我们是学佛啊,不是学着做生意!做交换!更不能与佛菩萨这种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心迹相违背,我们去帮助别人就好像自己左手帮右手一样,是不能讲条件的,如果谈条件谈代价,那就太愚痴了,那不是一个修行人最起码要做的基本道理,也谈不上慈悲和智慧,这不符合三宝弟子的行为,这一点我们要清楚,特别是在助念现场,或助念关怀生命解脱的条件下,不要讲任何条

1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你在共缘里也传递给他了,这是不二的,注意事项:第一不得主动向家属询问临终人的隐私,第二开示时不要距离临命终人太近,第三开示时我们还要准确把握好临命终人的称谓。 《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言:善见云,看病人赞病者言长老,持戒具足。 多赞叹他的好,特别是一些居士们,多赞叹他好,你持戒好,别说他有漏,他心里就有障碍,第四临命终人如果出现病恶相、恶业相、或者未咽气者,都有精神的发泄、情绪的反复,要忍耐和包容他,时时表现出自己在行菩萨道,在看着众生那种苦,就跟小孩儿一样,他临命终时小孩似的,他痛苦他就只会哭,只会闹情绪,但这时候我们怎么样去对待他呢,你不能说他不听话你打他一顿吧,所以正是体验我们自己心的观照情绪。 《净土极信录》言:护病当值,宜弗生怨心,弗生厌恶。又言,但只个最后因缘,本属似难结的,所以一切之中,当原谅他,体恤他,看顾他,方便他,犹臣事君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