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入川法师讲座 临终助念实操(东林寺讲座整理稿)
是我亲身经历的,一个人闷绝了,我经常赶上这样的,他又活过来了,活过来别人都跑了,把我留那儿了,活过来之后我再问他话,他说什么也听不到,他在昏迷的时候就听到这声引磬声,引磬声之后,他就惊醒了,越来越醒,引磬打着打着,佛号就伴着进来了,他就想着我不能死,这到什么地方,他就心里跟着念,念着念着他就觉得胸闷,一口气吐上来就活了,他活了不要紧,其他人跑了,他们还问我师父你咋不跑呢,我说我跑不了了,因为我注重念佛了,确实不知道,光知道一些乱,后来别人跑了,我这一睁眼他坐起来了。那么我们再看
《释氏要览》言:闻佛名磬声,令专系圣境,以不颠倒故,必随愿往生善趣。 可见磬声的力量。
《阿弥陀经疏钞》:有欲舍命者,兼与烧香鸣磬。助称佛名,非直亡者得生佛前,亦终成见佛光也。 根据佛言祖语祖师的开示,我们知道,引磬在助念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不但可以破除昏迷,而且还可以破除临终人的业幻业障,在昏迷当中它能够有醒心开智的作用,能令临命终人提起正念,正念失了可很麻烦的,它有个醒智的作用,正心的作用,也就有了正念,心智明利了,那么正念才起,心智都没有了,丧失昏沉了,你怎么会有正念呢?所以说临终助念中,引磬起到的作用是蛮大的,任何法器都要如法使用,所以我们在叩磬时,要至诚恭敬,如面佛天,如临师宝,不能有懈怠厌烦之心,为什么引磬平口就那么恭敬,伴着阿弥陀佛声音,你看,同时并进,于舌口法轮当中并出,这是一种摄受的恭敬力,已经表明了这种力量之存在和庄严之处,很有威仪的,这样才能与佛感应,才能自利利他福慧双修,持磬时要注意威仪,身体要端正,齐足而立,磬对口,手平胸,左手拿引磬,右手拿钎,用食指勾击,当然了这里不是死规定的,假如你手有残疾,或者这个非得是左手吗,不会换成右手,就是说有的人团队非常执著的,法师你说的是左手,没说是右手,这种根据情况而定。前期关怀人员进入助念现场,与家属沟通同意助念后,叩磬人员手持引磬安放座位,座位放置于临终人侧面,胸部以上1.2至1.5米处,与耳部成45度角,座位之间相距一尺半,就是五六十公分左右,第一时间提起临终人的正念,为什么要这样呢?他与他的位置是相齐的,正好对着他的耳根的,临终时候人的前五识都失去作用时,唯独耳根最利,所以这样声音就是最快最直接最方便地去给他一个众生的利益角度上去看去放在他的跟前的,所以要对他的耳根进行一种关护,耳听就是心念,在念佛的时候,我们的名号和引磬声通过他的七识入到他的八识,正好他八识的种子和七识一撞的时候,这种强缘的种子就显发出来了,念着名号,佛力法力众生心力产生作用,阿弥陀佛在众生最苦难的时候就会在他心里显现接引他,这个问题是明天要讲,不是今天,今天我们来看看,在引磬当中还要注意特殊情况,灵活变通,不持死理,念佛的时候一定要根据临终人的情况,如果临终人还没有咽气,这就达到了一种护理性的安抚助念,这种助念我已经用了快二十年了,这种效果非常好,不要给他冲击式的,一冲击式的时候他就不接受,你必要善护他,你善护的时候,那个佛号就像母亲哄孩子一样,你看小孩不听话很正常,每个母亲都特别安心地扶着他,这种佛号的扶持,它就令他心特别安稳,在躁妄恐惧当中马上就会平静下来。此时念佛不能太多,不要干扰他,因为他处在病苦的状态上,就是助念的人员也不需要太多,就是一两个换班就可以,主要是安慰他的情绪,在他情绪好的时候,借机把佛理告诉他,做前期关怀的铺垫,从他的身体的关怀就是他的身见,从他身见上去扭转,比如说他这个人身体有病肝癌,你就说知道他的病苦点,要学这里的道理很多的,你就知道他腹胀两边坠腰胯疼,你说现在是不是很胀痛很闷,他就会告诉你对,他从他告诉你的同时,其实他心里已经马上给你一个看点,他怎么知道,然后你就说在你这么痛苦的时候你这样忍受它干什么,你苦的时候你不知道佛门是有求必应的吗,你怎么不知道求呢,那求谁啊,求佛,我咋求啊,念佛就是求,你的苦就是佛的悲,你叫他释放,说你也不释放你怎么知道佛不灵呢,有人的时候他自己强压着自己,那种恐惧那种死要面子的心态,如果他懂得这个他就不会再去要面子,那你发泄一下,那么我们从三个方面就进入关怀了,身体层次上,心理层次上,生命层次上就给进入了,进入的时候叫他去发泄,他在最苦的时候他一旦有发泄出来特别哀求的那种声音就伴着他,那佛号,那在前期关怀当中是非常有效的,他一下子就好像在苦难当中终于有个回家依靠之处了,他这一哭啊,念着念着他就悲,他情不自禁地就进入到那种状态,人是有情绪的,人的眼耳鼻舌身意他的根识是有情绪的,可是在他念的时候,他自己投入进去了,他才体会到这个佛号怎么回事,念得我委委屈屈的,念得我一下发泄了,他身体的痛苦点都是由酸晶组成的,痛风为什么痛,你看有痛风病的那人很痛,他就有酸晶,他一发泄了,把酸晶一释放马上就止痛,他止痛完身体极虚弱时,就有一种心和气血的沉寂,一沉寂我们轻抚他的声音马上他就睡着了,他睡着之后,醒来之后就会产生这个佛号真管用,就已经建立起这
5
种信心来了,很快就从身见到心理,到他的精神上,然后再建立他精神关怀,拿法告诉他,他就会接受,他即使有了波动了,他还知道我这一定要死上去,我不要甘愿这种轮回,甘愿地受苦,我还有希望,为什么?解脱。我这皮口袋已经不行了,要有个地方。我前几年也关怀了一个人,这个人是房地产的一个老板,他家里亲人就是说,他总想活,总想活呢,就是说师父你关怀关怀他去吧,我就去了,在聊天当中,他就说,师父有没有老不死的地方,我说有,我不想死,谁要叫我活着,我钱全给他,我说这个地方不要你钱,只要你去就行,他说还有那么好的地方,我说有,什么地方,我说极乐世界,那个地方叫你老不死,只要你乐意去,他就跟我开玩笑,师父你咋会开玩笑呢,你叫我死在东方还不行,还叫我死到西方去,我说你太错误了,我这不是叫你死在西方去,就是把你东方这回的死死尽了,再也不死了在西方,你要弄明白,我说你看看你这破破烂烂的身体,就跟破烂一样,到处插着管子,你都成啥样了,你自己不觉得可怜,他说那个地方真的像你说的那么好?我说你先到彼岸看看去,你没去你怎么会知道呢,你过去看看就知道了,好多人都不乐意去看看,所以要去,要有一种心态,所以有了这样的一种状态的心情,我们才知道护理关怀的重要,最后他一听到我说你这个身体都这样你再不走你执著你现在这个苦难,你总在苦难的心态里轮回,你总在生灭的身体里轮回,轮回的是谁啊,就是这个身牵着你的心在轮回,你太在意身见了,他愣了,对啊,我说你要是在意佛呢,你的心里头你换一个,你看那个佛,总是那么年轻,总是那么光明相好,你也混个这个样儿,后来他就说,那我去了就得?我说你去了想混成这样儿,就得把你身体先舍掉,你带着这个破破烂烂的身体怎么走啊,那莲花你上不去,后来他这一听,要先舍掉它,舍这个死才永生,那个地方是法性,我就给他讲法理,他听着听着他哭了,他哭了,哭完之后他说我要去了,最后他真的去了。这个人去得很坚定的,念佛很坚定的。你看看临终善护的这种要求是非常高的,不是稀里糊涂的事,我们稀里糊涂给人去念佛你快去往生极乐世界,那叫强行介入,强行介入会引起烦恼的,如果我们懂了这种善护,临终清醒的时候,就不必要去叩磬,此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是与临命终人同性别的人进行这种助念,他是明白的时候都是同性的,假如说人家三十几岁是吧,人家有的病人不方便或者穿得衣服很少,夏天,你一个异性从那儿坐着,他这个心态它不平稳,这一点要想到了,护理性助念人员可以不穿海清的,你穿那个去他就紧张,你护理去的,你穿着那衣服一去,他这一看这是什么样的人,这是西方来的人,你还要告诉他,我们要从东方给你转移到那去,所以他就比较不接受你是吧,所以有信仰的可以,他看到这个海清有轻车熟路的感觉,恨不得披上马上就走,他要是没有信仰的呢?你穿着这个就去了,人家肯定很紧张,所以这也便于对临命终人做各种方面的全方位的护理的作用,如果这个人已经昏沉了,可以叩击引磬,但是要适度,保证引磬之声悠扬,令临命终人听清,适宜为宜,声音连绵不断安稳舒畅,切勿狂喊乱叫,切勿排山倒海式地念佛。
《净土极信录》言:当请人众近前,助他郎朗念佛,是名第一妙法。第一恩德。切不可高声大喊,着忙着急,有害惊慌,盖将终未终之际,其魂与魄,最细最寒,防害其惊怯也,譬如炉中烧香,欲使其烟直冲上霄者,宜密默之,无有一屑,微风挟杂,方能直冲其上,亡人将去之灵,亦复如是,故当值将终之几刻,更宜用心照顾,徐徐念佛,助他路程,最为第一得当。
我们每一个环节上都要把一个法理要摘上去,当然了我这好多,我就借用一篇就够,因为时间的问题,此时临命终人正是处在四大分散最痛苦的时候,如果你想想,我们狂喊乱叫,会引起临命终人心理的压力和烦躁,产生负面的影响,导致助念难度的增加。在助念时,我们为什么只用四字名号呢?
《乐邦文类》言:心识散乱,观行难成,一志专持四字名号,几生逃逝。
《净土或问》言:初无艰难劳苦之行,又无迷误差别之缘,但持阿弥陀佛四字名号,由此得离娑婆,得生极乐,得不退转,直至成佛而后已也。
《印光法师文钞续编临终三大要》言:又宜念四字佛号,初起时,念几句六字,以后专念阿弥陀佛四字,不念南无,以字少易念,病人或随之念,或摄心听,皆省心力。
《印光法师文钞续编示华权师病中法语》言:若气促,则只念阿弥陀佛,一心求佛慈悲,接引你往生西方。
这就体现了佛的悲愿,众生的苦招阿弥陀佛的悲,同时的,我们的苦正是阿弥陀佛的愿,这是相依并存的,我们的佛性跟阿弥陀佛的法性也是相依并存的,这个道理要懂,根据不同的阶段,及时调整助念声腔与念佛的速度,咽气前可根据临终人的需求在标准助念声腔上可以进行助念声腔高低快慢的调整,让临终人感到舒适为宜,引磬打在阿字和陀字上,两字一敲,当临终人刚咽气时,要快速、及时、准确、稳定、
6
顺畅地变换到金刚追念上,一般金刚追念的可延续的时间是三十分钟到四十分钟,引磬要打在阿弥陀佛四字上,一字一敲,要字字分明,清清楚楚,切不可急乱。
《云栖净土汇语》言:只是绵绵密密,声在于唇齿之间,乃谓金刚持,只贵在念佛精切,字字分明,句句接续,极力执持,方有趋向。
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每一字的切法它是耳根的断切的这个时间段,一般的是这个时间,咽气时间这个褪色,就是亡者有个尸变褪色,面部头一次褪色的时候,就是在三十分钟和四十分钟之间,所以我们那时候护持他的金刚追念也是在三十分钟和四十分钟阶段,这是大多数的,但是也有差别的,或者十分钟的或者二十分钟的,但是占大多数的都是三十分钟,所以我们给它定了那么一个三十分钟。再来看一看为什么要加以声腔的大声、小声的随意呢?那么我们也要看一看什么是大声什么是小声,我们来看,默念高半音的时候就叫小声,小声高半音的时候就叫大声,大声高半音的时候就叫高声,高声高半音就叫喊,喊高半音就叫叫,叫高半音就叫吼,再高半音那就完了,就发泄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白,就是金刚追念它不是拼命地快,是字字的清晰,字字透着心珠,一字一句地透着它,示范的声音要听得清,不间断就可以了,我那么多年,我做一个示范,你看,我做临终关怀就是到最后咽气的前头,那个临终金刚追念时,我就不是别人那样,阿弥陀佛(师示范第二集25分50秒),这个声音特别亲切的,它不是一种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不是那种快的,给他躁性激起来了,他心很难平定,你给他一个不平定的心情干什么,越到这个时候越要在每个环节上都要叫他平定的,不要说越念越快越念越快,不要,就保持这个速度就行了,这个效果非常好,依据祖师这种开示,我们知道念佛贵在精切,令佛号在临命终人的心识中起作用,不间断,内心随众持名念佛,不陷入昏沉即可,金刚追念的时候,切记不可急躁,急躁了你就会产生你自己情绪的外在的波动,这种外在的波动就会感召这里这个环境以至念佛的气场就会躁动起来,时间长了,这个人会火气很大。金刚追顶后,转为正常助念音腔,以平和适中安稳益众为准,其声亮丽和雅悠扬,过渡连接要平稳不快不慢,如母抚子一般,就如母亲哄孩子一样,你看,我也做个示范,就像小孩在母亲怀抱一样,这样他听着非常舒服的,阿弥陀佛(师示范第二集27分40秒),这个非常好,这既没有排山倒海式的那种激情,也没有情绪的波动,自己就投入进去了,就好像自己要回家一样,关怀的是自己不是别人,这种时间长了,这种效果,临终人好多就说我听这个声音咋好像就有回家的感觉,我说阿弥陀佛这母亲在唤你,病人说这个好亲切,我说你就念吧,好亲切,后来弄个唱佛机,他就心里跟着念念念,念着念着,他眼泪就出来了,哦,想家了,我说想家那就念佛,他说真能成佛的,他从心中就体会到佛的慈悲了,由于这种过渡,我们念佛助完念后,带领助念清众默念佛号,轻轻走出助念现场,为临命终人回向,并相互讨论本组这种声腔的问题,是不是特别舒服,腔调是不是在一起,比如说你是这个调子的,他是那个调子的,我们毕竟不是交响乐组合团体,是吧,要统一,为了使声音整齐统一到位,所以在连接前,叩磬人员要组织本班清众练习佛号,在练习佛号时,要把佛号内涵的道理,就是原理和功德,不可思议的力量要告诉大家,产生我们从那里学习的一种法理的认识,这样才相应,这不就叫统一认知吗,统一对净土宗佛法名号的这种认识,在你心里头,你现在念着这声佛号,对佛交心没交心,归命没归命,这声佛号在你心里,是不是你的命珠,是不是要破除你的身见的问题,这样他学习起来,他念起来,马上又回到现场又去观照自己,念的时候真是清清历历的,他跟这个亡者没有关系了,躺着的是他,他救他自己,以这个摩尼宝珠,这个心态就不一样了,你看,这里是修学吧,我们在讲的时候可以放松,到现场不能放松,按要求配合开示人员,当开示人员进入到助念现场,叩击引磬三声后,这时叩磬人员要主动从正常念佛声中降低半音,轻声念佛,令临命终人能清晰听到开示的内容,以免形成干扰,开示完成后,恢复正常助念音声。
《释氏要览》言:谓于当来生地起故,亦名受生心,此心位,若得人善巧策发,闻佛名磬声,令专系圣境,以不颠倒故,必随愿往生善趣。
依据祖师这种开示,引磬在开示时也非常重要,因为大部分临命终人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神志混乱不清,这是一种因果业感的关系,迷惑颠倒的一种状况,所以我们在开示时要敲击引磬,要破其昏沉助其清醒,让临命终人听到开示的声音便于这种关怀,搅扰之声,令心不稳,如果说我们处在搅扰当中,他的心是不稳的,在助念当中,如果出现昏沉,叩磬人员也可适度提高助念声音,破除昏沉,使清众能清醒念佛。
《云栖净土汇语》言:或觉昏沉,则不妨高声。
但是这种高声,最高你只能提半音,你不要提两个半音或者三个半音,那就麻烦了,人家那正正常助念,你咣一下子喊起来了,你看那是不是成了干扰了,为了你破昏沉,那亡者受不了的,他会找你的,因
7
为你干扰他了,那不结怨了吗?所以说在特殊情况下,如有家属或有其他刁难,为了确保助念顺利进行,助念佛号可以善巧随缘调整,至诚心为临终人小声念佛回向,就是这个小声念佛回向,等于你念着佛出去之后换完班了,你出去之后给他做回向,然后你还回到念佛的状态里头去,自己念佛,你就把那里当成一个念佛摄心的道场,看看你自己都摄六根净念相续的这种心态。
《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复丁福保居士书四》言:倘所处之境地不宜朗念,则只可小声念。其功德唯在专心致志,音声犹属小焉者耳。
夜班时可适当降低半音,避免扰民,注意护法的提醒,适当调整错误的助念声腔,助念当中不可随意中断引磬和佛号声,
《略论安乐净土义》言:为称阿弥陀佛名号,愿生安乐,声声相次。
《印光法师文钞续编临终三大要》言:不可一起念,歇歇又念,致令病人,佛念间断。若值饭时,当换班吃,勿断佛声。
叩磬时不可忽快忽慢,断续尖锐,用力不均,其随意乱敲,我们看着是自以为是,手握引磬,力度适中,要防止这种失手,使用优质引磬为标准,助念前要检查引磬可否正常使用,要多备一把以防出现意外,这就是引磬人员责任制的注意事项。提前要做一下培训,叩磬人员须知,就是使用引磬人员培训的正确方法,他在现场突发事件的准备,声腔大小的掌握,如何和开示人员衔接,这种声音的转换,意外的安排,引磬的备用和检查,如何在昏沉中提起佛号和转换佛号的高度,以及引磬换班相互交接的声音的交替,这些自己要知道的。
我再讲第二个环节,第二个是救护式开示人员的责任制和注意事项,救护式开示人员主要是负责断气前和金刚追念的开示,什么是开示,开示即是用声音作佛事,是通过语言,通过心念的这种交流,把亡者或者临命终人那种恐惧的心理转化成求佛接引的愿力,是对机性的,是要把他的信心建立起来,从他的心理直接入手,心力一起,他的信仰就起来了,他的信心建立起来了,他的信仰就建立起来了,那我们再把佛法的真理佛的愿力阐述给他,叫他接受,我们就起到这个作用,从而把恐惧转化为信受或者是法喜,由安静地持名得到佛号的加持,解决痛苦和不安,达到往生的目标,这就是你要开示的。第二为什么要开示,现在有的助念团只助念不开示,更有甚者不许开示,这种规定是很糊涂的一种做法,说我们不许开示,我们要问一问这个人连个信仰都没有,人家好心好意地把这伙人弄去了,他都不知阿弥陀佛是谁,你就给他直接念佛,他也没有信心,你咋叫他去往生,他还不给他开示吗,真的有这样一个助念团,我也是亲身赶上了,这个助念团只给人家助念,不给人开示,到了现场,你说这个人也不信,他也不知阿弥陀佛是谁,你这不开示,你就给他去了,你是不是耽误了临命终人往生的宝贵的时间,这才亏了我去了,我一看不对,我就赶紧跟他们商量好了,他们一看出家法师来了,还是蛮客气的,那听师父的吧,然后我给他们一讲,他们明白了,赶紧去了,我就赶紧给他做的开示,做了对机的开示,这时候就给了五分钟,五分钟之后就咽气了,如果说没有这五分钟呢,五分钟好短好短的,一晃就过,因为这是他生命最后的五分钟,那最后的五分钟要搁在我们这儿,那时怎么办,太关键了,五分钟完之后,那个人一点头,念佛,我说不管你到什么境界,你记住了,任何业境现前的时候你不要管它,佛号提起来光明在心中现前,任何业境都不会现前的,不要害怕,他点头,我说只要你上去,有往生的心,佛就在你心里显现的,你没有往生的心,怎么会从你心显现出佛相呢?你心生,佛心生,你心灭,佛灭,他听懂了,我说你心里生的是佛,佛就现在你心里头接你,你心里头想的都是别的,那别的在你心里想你现前,不是轮回吗?就要快速。
《佛说观无量寿经》云: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归命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花,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根据佛陀的这种开示,五浊恶世的众生,障深慧浅,罪业深重,又没有强大的修持力,临终又遇刀风解体,死苦来逼,生大怖畏,害怕,意志颠倒,六神无主,无有安处,如果没有正确的提醒和开示,那怎么提起正念,他连信愿都没有,他怎么会往生呢?所以说持名念佛求生,本应堕恶道终生受苦的五逆众生,临终时也是他的善根福德因缘具足,感召出来善知识安慰说法,令其生信,他也在生信当中坚定了其心,猛烈念佛,交心归命,倾三界之福,全力以待,就是说,因而带业往生极乐世界,这足可以见证开示的重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