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美教师事迹材料
年的4年中,挤出每个星期六、星期日的干责任田和家务活的时间,去莘县进修校参加中师培训,极大地提高了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适应新的教学方式,1999年我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莘县师范学校,两年的学习,更加成熟了我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学质量和成绩逐年提高,在36年的教学中,所教班级的成绩一直在全镇同年级中名列第一、第二名,毫不夸张的说,连续30多年的好成绩是我付出心血和劳动的结晶,同时,也得到了很多的表彰和鼓励,2005年,被莘县教育局评为教学能手,1998年,两篇论文被县委宣传部、县教育委员会、教委教研室评为全县一等奖,1999年举行了公开课,获得县教委颁发的证书,2004年获县教育局德育论文优秀奖,2006年撰写的论文被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培训中心专家组评审荣获一等奖。2007年三篇论文分别被莘县教育局评为二等奖,2008年被莘县教育局评为教学成绩优胜教师获三等奖,2008年两篇论文被莘县教育局、教育工会分别评为二等奖,2012年被莘县教育局评为教育工作先进个人。 三、人间大爱,铸就师生情深 您的爱,比父爱更严峻,比母爱更细腻,比友爱更纯洁,您—老师的爱,天下最伟大,最高洁!段老师,教师节到了,我又想起了您,老师,我的身上散发的智慧之光,永远闪烁着您亲手点燃的火花,春节到来,远在青海的学生向您祝福,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段老师,您是我心中崇高无上的神••••••每年的教师节和春节到来之前,我的手机就接到数不清的这样的短信祝福,看着这来自祖国四面八方、饱含热情的祝福,我不禁热泪盈眶,并思念着在各条战线工作战斗的学生。36年来,不知有多少个学生在无意中喊我老师时错喊成妈,引得其他学生们哄堂大笑,而我的心中却是热乎乎、沉甸甸的。这些年来,我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毕业离校前的最后一节课,是我心情最纠结的一节课,我不忍心看到孩子们那即将离开我时双眼欲滴的泪水,更不忍看到学生们离开学校前,集体围在我身边恋恋不舍的情景。 我把自己全身心的爱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赵彩红由于母亲去世,父亲外出打工,年幼的她无人照管,我把她接到家中,吃住在我家,上学放学带着她,不知情的人误以为是我的女儿,这样一直坚持了一年多。我在李庄小学任教时,有年营村的几个学生,我怕他们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出现安全事故,每次放学都把他们几个送到村口,这样一直坚持了三年。王海鹏同学父死母嫁,家庭十分困难,我到他家家访,看到他们兄弟两相依为命,缺衣少穿,看在眼中,痛在心里,回家后我立即换了一袋白面给他们送去,并给他们钱来解燃眉之急,回校后,我又号召全校的师生奉献爱心,学生们积极响应,把自己积攒的钱捐献出来,我主动承诺自己承担王海鹏三年的学费及书费,谱写了爱心奉献的新篇章。 有位名人这样说教师的爱是塑造学生灵魂的伟大力量,我把学生视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工作的压力增大,我患上了严重而又顽固的高血压和骨质增生,几年来,全靠药物维持,但为了可爱的学生,为了祖国的明天,我没有耽误过学生的一节课,尤其是1998年到2000年的三年间,80多岁的母亲病倒在床,不能自理,我是独生女,照顾母亲的重担全部落在我一人身上,我白天在校教学,课下回家照顾母亲,晚上还要陪伴母亲,常人难以承受的负担几乎把本来就有高血压的我压垮,血压高的很就偷偷输几天液,这样,我一直坚持了三年,直到母亲去世,在这三年中,我强撑着,没有耽误学生的一节课,教学成绩一直保持在全镇的前列。 几十年的教学工作使我深深认识到,一个立志为教育事业做贡献的人,关心爱护学生才是事业成功的基础,我的事业就在三尺讲台上延伸,我要把我的爱、我的智慧和我的整个生命都献给学生,在教育这块平凡而孕育着无限生机的沃土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献。 段凤梅同志任教36年来,始终把学厚为师,德高为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兢兢业业、埋头苦干、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用自己的勤劳、朴实、智慧、爱心,把乡村女教师这一普通的职业书写的绚丽多彩。 我们诚心地祝贺您! 【篇六:最美乡村教师事迹材料】 袁旭荣:真情育学子丹心铸师魂 ***老师46岁,1985年参加工作,中国共产党党员,自治区优秀教师 二十多年来,***同志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植根农村教育,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以校为家,忠于职守。工作上扎扎实实,勤勤恳恳,锐意进取,顾全大局,勇挑重担,不争
名利,教学成绩显著。视学生如自己的子女,关心学生的成长,帮助学生成才。十几年如一日,悉心照顾残疾的双亲。表现出一名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尚的人格情操,深受学生和家长的爱戴和称赞,堪称教师师德之楷模。 一、植根山乡教育,用爱与痴情捍卫教育事业的神圣 ***老师先后任教于孟塬中学、草庙中学、王洼镇第一中学,始终以踏实认真、钻研肯干、平易近人的教师形象展示自己,深受师生喜欢和敬重。他教学效果好,工作业绩突出,是学校教学一线的典范。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本色展示自己,一心一意扑在教育教学工作上,以实际行动捍卫了教师的神圣职责。 特别是在孟塬的十年,当时交通不便,条件非常艰苦,家里又有残疾的双亲需要照顾,他愣是步行于家校之间,从未误过一节课,请过一天假。家长们纯朴实在的话语和孩子那纯真无邪、渴望知识的眼睛,使他先后放弃了已经办好的转行、进城的机会。决心一辈子扎根山区,以校为家哪儿也不走了。他觉得:教师职业是崇高的,是一种良心的职业,需要一种甘于清贫,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十几年来,他一直坚持在教育第一线,无怨无悔。用自己对职业的挚爱与痴情捍卫教育事业的荣耀与神圣。 二、锐意进取挑重担,教书育人创佳绩。 作为一名教师,***同志深知,只有不断地为自己充电方能赢得家长信任,学生喜爱。他不断钻研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强化自己综合素质。曾获县教坛新秀奖、优秀教案奖,论文《落实STS原则,改进实验教学》获区级三等奖。工作上,听从领导安排,顾全大局,任劳任怨。因此,领导总是别人干不了或没人干的工作交给他,而他总是毫无怨言,欣然接受。在他担任的六届班主任中,其中有三个班就是他从八年级、九年级接过来的无人愿带的班,现在所执教的班级就是其中之一。由于他在班主任工作中善于以身作则,关爱学生,为人师表,尊重学生人格,激发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将三个无人愿带的班级均带成了优秀班级。先后六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五次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县级优秀团干部。 在担任孟塬中学教务处主任期间,全面负责学校的教务工作,九年级四个班的物理教学工作,同时担任了九(3)班班主任。在繁重的工作面前,他不仅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与师生同吃同住,深入教师学生中了解第一手教育教学资料,开展扎实、有效的工作,得到各级领导、学生家长、同行的认可,工作业绩突出。由于他的努力工作,学校教学秩序大幅改观,教学成绩明显提升,收到了良好的管理效果,得到了师生、学生家长及社会的一致好评。1999年被县政服、自治区政府相继评为优秀教师。 就这样,他时刻不忘履行教师的职责,在事业默默地耕耘中,虽历尽辛苦,从不喊苦叫累。用他的爱心、真心、耐心、信心去迎接教育中的每一个挑战,用他的恒心去汲取教育沃土中的营养,去感悟教育的规律,努力铸造自己的一方天地,在奉献中领悟人生的价值。 三、用大爱换真情,奉献不求回报 ***老师从教以来,将自己的全部心血洒向了自己的事业和学生,将自己的爱全部给了自己的学生。正是这种挚爱,使他有了责任心、进取心他将学生视为自己的子女。他的工资既要给残疾的双亲治病,又要安排一家得生计,本来就已经很拮据了,可他还是先后为赵志军,曹占文等六名同学七次帮付学费和书费。他的妻子经常抱怨孩子穿的破旧可他说健康就行、妻子说你只顾学生,不顾自己的孩子他说我忙,自己努力吧、妻子说照顾老人和孩子,我太累他说等我退休了,我为你端水送饭伺候你、妻子说你这到底是为了啥他说为了孩子们的将来&& 是啊,为了学生!在他的心里总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他将自己的爱全部倾注于学生。记的去年秋季大流感,班里二十多位同学相继发高烧,家离学校又远,他连续九个晚上陪学生在医院打滴到一点、两点。他曾给学生定过扣子,洗过衣服。他总是从生活、学习、做人等方用自己的爱去感化教育学生,激励学生要学会自理、自立、自信、自强。所以没有他教不了的学生,也没有不爱他的学生。它能将三个无人愿带的班级带成优秀班级,原因就在于它握住了爱这个教育真谛! 谁没有父母子女,谁不爱着自己的亲人?然而,当忠孝不能两全时,袁老师选择了前者。他的双亲都残疾了几十年,他只能用周末的时间带着父母四处求医治病,在相邻的心目中他是一位大孝子。可谁又知道,他的父亲病逝时最后留下的一句话都
是银子(乳名)回来了吗?而他在父亲的灵柩前同样痛心的喊出了同一句话儿不孝啊!为了他挚爱的教育事业和他所关爱的学生,真的连让父亲看最后一眼的机会都没有吗?不!不是没有!袁老师是牺牲小爱换取大爱。他曾教出了县级、区级三好学生,而他自己的孩子却学习平平。妻子因为他无暇辅导自己的孩子,与他大吵过几次,可他几次回答妻子都是同一句话我的对得住自己的良心啊,谁让我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呢! 是啊!教师的职业就是要有良心!袁老师就是因为有了这颗良心,才使他有了无私奉献的博爱之心,才使他有了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 【篇七:最美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XXX同志,本科学历,中共党员,小学高级教师,现任XXX小学教导主任兼六年级2班语文教师。她从事语文教学兼班主任工作15年,怀着对党、对人民的无限深情,把全部心血倾注在党的教育事业上。她始终站在教学第一线,在教育教学、教研教改、辅导学生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赢得了领导、同事和家长的赞誉。她对学生无私关爱,在工作中处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扎实严谨的工作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很快成长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骨干。 一、政治过硬业务突出 她始终把献身党的教育事业做为自己人生的座右铭。在工作中,做到育人为本,模范履行为人师表的职责,廉洁从教,忘我奉献,把教好书,育好人当做自己的毕生追求。 她多年担任语文教学工作,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系统的理论基础,并注重教学改革,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赖学生,充分挖掘学生自我调整、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潜能,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形成了自己较为鲜明的教学特色。在教学环节上,从严要求自己,做教师的表率。在教材处理、教学方法改革、作业批改、尖子生培训、后进生的转化等方面进行了许多颇有成效的工作。她所教班级的语文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在教育教学上,她注重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在德育工作方法上形象生动并形成系列化,建立了学生、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体系,把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创造作为培养人的目标,通过主题班会、师生对话、开家长会、社会调查采访、演讲赛、辩论赛、做文明学生、建文明班级、创文明学校等一系列有声有色的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的学生素质。 2007年,新城区XXX小学刚刚建成,虽然生源少,但六个教学班、十几门学科的开设就使得教师资源十分紧缺。她担任一年级语文教学兼班主任,后又担任两个年级的语文教学兼班主任。但她时刻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长期订阅《小学语文教育》、《应用与写作》等有关教育教学的报刊书籍,了解所教学科的教育教学的最新动态和科研信息,精心研读《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尝试在课堂上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在学校举行的每一次公开课展示活动中,她都积极参加,认真准备,得到了校领导和老师们的较好评价。在平顶山市第九届学法指导优质课评比活动中,她执教的《可爱的草塘》获一等奖;06年9月,在新华区第十届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获一等奖;09年,她代表学校参加了平顶山市第十一届优质课评选活动,获得了二等奖;2012年获得省级优质课一等奖。她注重学生读书写字的指导,结合学生的特点,她定期向学生推荐优秀读物,进行读书交流,使学生爱上读书,坚持让学生从一年级写日记,训练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写字课上,她从握笔姿势,分析字形入手,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喜欢上练字。08年9月,在省第四届中小学师生书法大赛中XXX小学三个获得一等奖的学生中就有两个在她所带领的一年级。 作为班主任,她工作任劳任怨,努力向周围同事学习好的方法,尽力把工作做好做细致。在班级管理中采取了很多量化的细则,这样方便管理和考核,也让所有的学生有了规范自己的依据。除了常规工作做好以外,她更注重和学生多沟通,尤其是对于家庭背景特殊和学习上存在障碍的学生,经常走访家庭,课余谈心交流,从身心各方面去帮助学生取得进步,走出学习的困境。2004年,她所带领的五.2中队被评为平顶山市红旗中队,她也被评为市级优秀少先队辅导员。2007年,该同志又被评为新城区优秀教师。2012年被评为新城区优秀共产党员和平顶山市文明教师、骨干教师。 二、关爱学生无私奉献 她有一颗善良的心。她每教一个班级,都奉献爱心,致力构建和谐班级。她时刻
把学生冷暖记心头,与学生心心相连。学生生病了、迟到了、家中有困难了等等,她都一一记在心里,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在寻常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坚持友好、同等的立场,特别是对待差生,能用爱心、耐心、决心信念感化他们,激励他们施展自己的风采,并通过班集体的力量,大家互相关心,互相照顾,使其感到集体的暖和,消除厌学心理。还常常安排他们在班级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组织一些他们感兴趣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发现自身的价值,准确地熟悉自我,并体会到老师的关心与期待,从而树立起他们的学习自信心,迎头赶上。 三、教育科研较有成果 在上好课的同时,她积极投入到教导处组织的教学研究活动中,先后参与了《板书设计的研究》、《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小班化教学》等课题的研究,分获国家和省级优秀奖;撰写的教学案例《热闹的菜地》获国家级一等奖。她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勇于探索,勤于笔耕,所撰写的多篇论文荣获国家、省、市级一等奖,其中《作文评分请高抬贵手》于08年5月发表在第十八期的《少年智力开发报》上。她重视活动课的开展,支持特长生参加少先队活动,指导和鼓励学生发展特长。她辅导学生撰写的科幻作文、科幻画多次获平顶山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四、培养教师初见成效 她常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她努力践行师德规范,并用自己的言行去教育培养青年教师树立崇高的理想,献身党的教育事业。她积极参与学校提出并实施的青蓝工程。近三年来,她先后带了4位徒弟。2010年,她担任刚来校工作的于晓琳老师的指导老师,每学期相互听课评课30多节。于晓琳老师提高得很快,2010年被评为区级优秀教师,并参加了我市第十二届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活动,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五、积极参与各项活动 她积极参与学校及上级部门组织的各项活动,力争在多方面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她多次参加演讲比赛、征文比赛、下水文比赛和书法比赛,分获国家和省市级的一、二、三等奖。2006年,在全国征文比赛中,她撰写的《我的母亲》获二等奖;2011年5月,在市创先争优活动小组组织的我为党旗添光彩演讲比赛中获一等奖。 人们常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也有人说教师是春蚕,到死丝方尽;更有人说:教师是烛炬,燃烧了自己,却照亮了别人。该同志就是这样,虽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孜孜不倦为师路,矢志不渝教书人,谱写了一曲默默无闻耕耘者的奉献之歌,这不正是最美丽的教师吗? 【篇八:最美乡村教师候选人陈亚成事迹材料】 英雄用武,三尺讲台五寸笔;林木成荫,一方厚土万年村。这是一位家长送给校长陈亚成的一副对联,它道出了群众对乡村教育的爱戴,这也是陈亚成的闪光点。陈亚成不是什么杰出人物,但是三尺讲台的确是他从教34年的用武之地,自1979年9月成为一名乡村教师的第一天起,他34年如一日地辛勤耕耘着乡村校园,呕心沥血才有今天的桃李芬芳,用34年的汗水谱写了一首动人的最美乡村教师之歌! 扎根乡村小学志不移 我的根在农村,跟我童年一样的乡村孩子都能健康成长是我的最大愿望这是陈亚成最常说的一句话。 陈亚成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根在农村小学,矢志不移。县城有他自己的家,但为了工作方便,他把家安在学校,以校为家,把县城的家当成节假日休假的宾馆。他的儿子读中小学时,很多亲戚、朋友、同学经常劝他找个机会调到县城的学校任教,让儿子在县城读书,给孩子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可他没有这样做,他认为,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县城读书是对自己的同事的不信任,只要老师认真教,孩子好好学,条件较差的环境,更有利锻炼孩子的成长,在哪里读书都一样。他经常把孩子比作树,要让自己孩子跟其他乡村的孩子一起共享老师的每一桶水,每一棵小树苗都能茁壮成长是他最大的愿望。 34年来,陈亚成并不是没有调离乡村小学的机会,但他都放弃了。根据他的一贯表现和教学水平,领导几次将其调入县城中心小学任教,他婉言谢绝了,他说:乡村小学更需要我,孩子们也是离不开我。就这样,他放弃了到县城任教的机会,义无反顾地坚持在乡村小学任教,执着地守护着他的那片热土,守护着与他童年一样的乡村孩子。 情系乡村孩子心不改 人们都说:教书育人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可陈亚成总认为,作为教师,如果他所教的学生发不了光,那是他为这些孩子所倾注的心血不够,他的事业就不会有太多的光芒。所以无论是当一般教师还是当校长,他最注重的是教
学方法,最关心的是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学习进步。他长期担任毕业班的教学工作。由于勤于钻研、教学得法,所教的班级经常名列前茅。校安建设、听课、上课&&他事事躬亲;进村入户,沟通、辅导&&他依然如故。情系乡村孩子,他的真心令人敬佩。 爱生如子,爱校如家,这是家长、教师对陈亚成的评价。陈亚成随身带着一个记事本,哪个孩子父母不在身边、哪个孩子体弱多病、哪个孩子的家离学校远,他都记在这本子上。孩子病了,他送医买药,孩子没钱,他给买本子&& 陈亚成于2006年在张渠小学当校长时,黄静同学是个孤儿,父母在一次车祸双双身亡。陈亚成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她,给她买学习用品、衣服等等。2009年在葛山小学当校长时,韩城同学因心脏病几次病倒在教室里。当他了解到韩城的父母体弱多病,生活困难,无法给韩城治病,手术费要十几万,即使医保报销后自己也要五六万元才能去治病。回到学校后,陈亚成马上召开师生大会,号召全体师生为韩城同学捐款,并带头捐款1200元,全校共捐6700多元。事后,他上报中心校领导,号召全中心小学献爱心,为韩城同学共捐款34000多元,有效解决韩城同学的燃眉之急。如今,韩城同学已治好病,又成为一个健康活泼的好孩子。陈亚成的所作所为就像一颗玉石,闪耀着令人难忘的光芒。 圆梦乡村教育终不悔 陈亚成的老家在山城镇东田村,父亲也是乡村教师,从小就非常羡慕那些乡村教师,希望自己长大也能当一名乡村小学教师。他的梦想没有落空,但为圆这个梦,他付出了很多很多&& 1981年9月22日,南靖发生特大洪水,县城水位站的水位超过警戒水位3.015m。那时他是东田小学一名教师,他放弃家里的一切去抢收学校财产,家里的猪、粮食、化肥等损失惨重,而学校财产却依然一切完好,洪水一退马上恢复正常上课。东田村地理位置每年至少有两至三次的洪水,当洪水到来时,他总是先想到学校,然后才想到家。 1998年8月到坑尾小学当校长时,他担任二年级、六年级两科数学课程。由于长期操劳过度,他得了胃病,有一次上课时突然昏倒,到医院检查才知道胃大出血,可他放不下的却是学校里两个班级的学生,他说:毕业班不能没有老师,二年级的小孩子更不能没有老师,于是住院的第三天他就跟医生商量,让他白天去上课,晚上过来吊针上药。 2007年调入张渠小学当校长,每天上班要经过一座不到三米宽的小桥,一阵雷雨小桥就会被河水淹没,他却经常要冒着生命危险经过这座小桥。有一次刚到桥中央,突然上游一大堆垃圾迎面而来,水流湍急来不及躲闪,连人带车被冲到河里,两岸的人都惊慌起来,好在他的水性很好,没有生命危险,但摩托车被洪水冲走了。 2010年,母亲脑血栓病重在床,学校正在进行校安工程建设,校安工程的安全、质量、进度一个都不能放松,每一样工作都要跟紧,直到教学楼主体完成,又要做好校园的配套设施建设。在这段时间他真的废寝忘食,一心扑在校安工程建设中。2012年4月校安工程配套顺利完成,全校师生高兴搬进新教学楼。2011年11月,母亲离开了人世,由于在母亲生病期间,没有很好照顾母亲,家人时常抱怨他,自己也经常责备自己,可为了工作,为了确保校安工程质量安全,确保校安工程能按时完成,他没有后悔。 34年的辛勤劳动,抒写了对乡村教育事业的忠诚。看着一批批乡村孩子走出校门、一批批孩子考上大学,他觉得自己的努力付出没有白费,为圆梦乡村教育,他无怨无悔。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