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实验思考答案
一、分析天平的称量练习
1、 什么情况下用直接称量法,什么情况下用差减称量法
直接称量法:用于称取某一固定质量的试剂,要求被称物在空气中稳定、不吸潮、不吸湿 差减称量法:一般用来连续称取几个试样,其量允许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可用于称取易吸湿、易氧化或易与二氧化碳反应的试样。
直接称量法:操作简便,易控制量;但对于吸湿性物品,对结果产生的误差较大 差减称量法:操作不变,难控制用量,导致药品浪费;称量吸湿性样品时不影响结果 3、有影响,使样品的称量值大于真实质量,后者无影响 二、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浓度的比较 1、装NaOH溶液的试剂瓶为什么要用橡皮塞
若用玻璃塞,NaOH与 SiO2 反应,时间长了瓶塞容易瓶口黏连而打不开 2、在接近终点时溶液为什么加半滴,在本实验中,滴定过了终点能否回滴?
答:避免滴定时滴定所用试剂过量,超过滴定终点。可以。
以酚酞为例,它有两种互变异构体,为了简便起见,我们用HA和HB来表示。HA只存在于酸性或中性溶液里,当酸度降低时,它逐渐变成可以发生电离的HB: HA 无色分子,HB 红色分子 ,H+ + B- 红色离子
从上述电离平衡可以知道,在酸性溶液里,由于大量氢离子存在,平衡向左移动,HA是主要存在形式,溶液为无色;在碱性溶液里,由于氢离子浓度减小,平衡向右移动,酚酞几乎全部以红色离子的形式存在,故溶液显红色。
但必须指出,当酚酞试剂遇到很浓的强碱溶液,由于红色离子的有机结构被破坏而生成了无色离子,所以酚酞反而褪为无色。当酚酞遇到浓的酸如浓硫酸、浓盐酸等,由于改变了酚酞的组成或生成了某种加合物而显粉红色。 3、滴定时指示剂用量为什么不能太多?
答:指示剂实际上是一些有极弱酸,因为HA分子和A-离子颜色不同而用来指示 如果指示剂加入太多,或影响溶液的酸碱平衡
4、50 mL的滴定管,当第一次实验用去20 mL ,第二次滴定为什么必须添加标准溶液至零刻度线附近,而不可继续使用余下的部分溶液进行滴定?
答:滴定管刻度不均匀,从同一刻度范围内开始,可减小试验误差。 三、有机酸摩尔质量的测定
1. 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氢氧化钠溶液时,为什么用酚酞作指示剂而不用甲基红或甲基橙作指示剂?
答:邻苯二甲酸氢钾相当于弱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生成的产物是邻本二甲酸二钾,
若正好中合,则弱酸强碱盐溶液呈碱性;而甲基橙的变色范围是3.1-4.4,变色发生在酸性溶液中,无法指示碱性溶液,也就是无法指示反应的终点。
2. 标定氢氧化钠溶液时,用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比用基准草酸有什么好处? 答: 根据选用基准物的标准,分子量越大越好,邻苯二甲酸氢钾204.22 ,二水合草酸125.07,这样称取基准物时邻苯二甲酸氢钾的用量大,造成的称量误差小,所以标定后的浓度更准确。二水合草酸保存时可能失水,影响物质的量
还有,邻苯二甲酸氢钾与氢氧化钠反应是1:1的反应,好计算二水合草酸是2:1,相对来说难上一点
3. 如何配制不含Na2CO3的氢氧化钠溶液?若NaOH标准溶液在保存过程中吸收了空气的中CO2,用该标准溶液测定草酸,对结果有无影响?为什么?
答:NaOH吸收CO2后生成了Na2CO3,由于Na2CO3不是强碱,会影响滴定终点的判断,甚至会导致指示剂变色不敏锐而影响测定的准确度。所以精确测定时,应配制不含Na2CO3的NaOH标准溶液。其方法如下饱和NaOH法:
将市售的NaOH配制成50%的饱和溶液(50g NaOH溶于50mL水中,在这种浓碱溶液中,Na2CO3几乎不溶解而沉降下来),静置一昼夜后,吸取上层的澄清液,用不含CO2的蒸馏水(蒸馏水加热煮沸数分钟,冷却后即可使用)稀释至所需体积。
不会有影响
答:甲基橙变色范围,红 3.1—橙—4.4 黄,在酸性条件下变色,也就是需要过量的盐酸 NaOH吸收CO2形成Na2CO3
但是Na2CO3最终还是被滴定成为NaCl NaOH---NaCl-----HCl
2NaOH---Na2CO3----2HCl
最终滴定消耗的盐酸的量还是等于钠离子的量 因此对滴定结果不会有影响 那用酚酞做指示剂呢?
酚酞为指示剂的话,会有影响
酚酞是刚开始无色,ph在8-10之间时,终点红色,此时,碱溶液是过量的。 这种情况下,Na2CO3会被反应成NaHCO3, 相当于有一部分NaOH没有参与反应,
则NaOH是过量的,导致滴定得到的HCl结果偏大 4. 称取KHC8H4O4要在0.4~0.6 g,其范围是如何确定的?
答:选择的基准物质质量一般是保证滴定管放出的溶液量在20-3ml之间, 这个量能够保证精密度(使用的体积量越大,估读所造成的测量相对误差越小;同时这个体积也是滴定管最准的一部分体积),同时也不会损耗过于多的滴定液和基准物质
5. 若本实验选用草酸试样(H2C2O4?2H2O)失去一部分水,问所测结果会产生何种误差? 答:
6. 多元(有机)酸分步滴定的条件是什么?
答:多元酸或多元碱是分步离解的,如果相邻的离解常数相差较大,即大于105,就可以进行分步滴定
四、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1. 以CaCO3为基准物标定EDTA溶液时,加入镁溶液的目的是什么?
答: 因为Ca2+和铬黑T变色不灵敏,加入少量Mg-EDTA溶液,通过置换作用利用Mg2+
和铬黑T显色,使终点时变色灵敏
2. 以CaCO3为基准物,用钙指示剂作指示剂标定EDTA溶液时,应控制溶液的酸度为多少?为什么?怎样控制?
答:如果滴定的是碳酸钙基准试剂,PH大于等于10即可。PH值用氨水溶液调节,选用的氨性缓冲溶液可根据实际情况相机选择PH大于等于10。
3. 以ZnO为基准物,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标定EDTA溶液浓度的原理是什么?溶液的pH应控制在什么范围?若溶液为强酸性,应怎样调节?
答: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pH控制在5~6,滴定时溶液由紫红色恰变为亮黄色,即达终点。不能用NH3·H2O-NH4Cl缓冲液,因为NH3·H2O-NH4Cl缓冲液的缓冲范围是PH值8.25~10.25,不能控制溶液的PH值在5~6,一般使用盐酸-六次甲基四胺作缓冲
水的硬度测定—配位滴定法
1. 用EDTA法测水的总硬时pH应控制在什么范围?如何控制? 2. 如何得到镁硬的结果?
3. 用EDTA法测定水的硬度时,哪些离子的存在有干扰?如何消除?
4. 当水样中Mg2+离子含量低时,以铬黑T作指示剂测定水中Ca2+、Mg2+离子总量,终点不明晰,因此常在水样中先加少量MgY络合物,再用EDTA滴定,终点就敏锐。这样做对测定结果有无影响?说明其原理。
答:无影响。因为加少量Mg2+离子,在滴定过程中钙离子把镁离子从MgY中置换出来,Mg与铬黑T形成酒红色配合物Mg-EBT,终点使颜色由酒红变为纯蓝色,终点变色较为敏锐。
五、P区(II):锡 铅 锑 铋 铝
1. 如何用实验证明铅丹的组成是PbO·PbO2?
2+
2-
答:第一步:取Pb3O4样品,放置在烧杯中,加入稀硝酸。Pb3O4+4HNO3=2Pb(NO3)2+PbO2+2H2O 有褐色沉淀析出。 第二步:过滤
第三步:适度中和滤液,加入K2CrO4,发现有黄色沉淀产生,说明原溶液含Pb2+。第四步:在褐色沉淀中加入硝酸酸化的MnSO4溶液,加热,溶液变为紫色(生成了MnO4-),说明原沉淀含Pb4+。
由化合价和化学方程式可知,铅丹组成为2PbO·PbO2(或高铅酸铅Pb2PbO4
2. 如何鉴别SnCl4和SnCl2?
利用SnCl2的还原性.在两者的水溶液中分别加入HgCl2,开始有白色沉淀产生,后又逐渐变为黑色者为SnCl2,SnCl4和HgCl2无反应. SnCl2 + 2HgCl2 = Hg2Cl2(白) + SnCl4
SnCl2 + Hg2Cl2 = 2Hg(黑) + SnCl4
3. 怎样配制SbCl3和Bi(NO3)3溶液?
因 SbCl3+H2O = SbOCl ↓+2HCl 加 HCl 可抑制水解,故时配制SbCl3加 HCl Bi(NO3)3+H2O = BiNO3 ↓+2HNO3 加HNO3可抑制水解,故配制时加HNO3 。
4. SnS能否溶于Na2S溶液?哪些硫化物能溶于硫化钠溶液中?
六、d区:铬 锰 铁 钴 镍
1. 为何CrCl3水溶液常呈不同的颜色,刚配制的CrCl3水溶液为绿色, 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转变为紫色?
变为紫色的[Cr(H2O)6] Cl3
2. 设计分离Fe3+、Co2+、Ni2+的方案,并对各离子进行鉴定。
分离:第一步向溶液中中加入足量的氨水,铁离子形成沉淀与Co、Ni 将其沉淀加入酸溶解后加入KSNC变溶液为血红色
二、向Co2+、Ni2+的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Ni(OH)2沉淀,Co2+与Ni2+分离,分别鉴定,参考实验
3. 向含有三种阴离子的混合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至不再有沉淀析出为止,过滤,当用稀HNO3处理沉淀时,砖红色沉淀溶解得橙色溶液,但仍有白色沉淀。滤液呈紫色,用H2SO4酸化后加入Na2SO3,则紫色渐消失。指出上述溶液中含有哪三种阴离子,并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
三种阴离子为:Cl- ; CrO42- ;MnO4-
2+
2+
七、醋酸电离常数的测定—电位滴定法
1. 玻璃电极使用前必须在去离子水中浸泡活化24 h,玻璃电极膜很薄易碎,使用时应小心。
答:pH电极使用前必须浸泡,因为pH球泡是一种特殊的玻璃膜,在玻璃膜表面有一很薄的水合凝胶层,它只有在充分湿润的条件下才能与溶液中的H+离子有良好的响应。
上面为基础实验思考题答案,仅作参考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