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

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14 8:19:56

闭合时,可布设不多于四条边、且每条边不应超过100m的支导线。支导线的水平角观测左右角各一测回,其测站圆周角闭合差不应超过40\。在支导线的起始点上应尽量联测两个已知方向,每幅图的支点数,不能超过总点数的(含各级控制点)的1/3。

(3)导线水平角用DJ6全站仪按全园方向观测法观测二测回,方向数超过3个时要归零,半测回归零差≤18″,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24″;图根导线水平角观测时,各测回照准零方向起始读数应变换。

各测回照准零方向起始读数如下:

第一测回0°00′00″ 第二测回 90°17′30″

导线边长单向测定平距一测回,读记四次读数,一测回读数较差小于或等于10 mm,取中数用。

(4)图根导线点的高程采用高程导线的方法测定,高差从全站仪上直接读取,观测一测回,读记二次读数,一测回读数较差≤10 mm,取中数用,还可以测垂直角一测回,将垂直角(或天顶距)输入全站仪内,直读高差,读记至毫米两次,读数较差≤10 mm,取中数用,仪器高、觇标高均量记一次至毫米。导线高程路线闭合差不得大于±40D (mm),D为附合路线或环线长度,单位km。 6.6.2.2 图根导线平差计算

使用EPSW2005电子平板软件系统附带的控制测量ELER或EB—NAS电子手簿进行数据采集,并用清华山维NASEW平差软件进行平差处理后,生成图根控制点的坐标数据文件。也可利用经审核批准的其它程序在计算机上进行计算。不论采用何种平差方法,均应二人独立计算进行核对。 6.6.3 RTK图根控制测量

6.6.3.1 RTK图根控制测量基准站技术要求 RTK图根控制测量基准站应符合下述技术要求: (1)基准站应设在测区布设的高等级控制点上。

(2)利用电台进行数据传输时,基准站应尽量设在测区相对较高的位置;

(3)采用移动通信进行数据传输时,应确保基准站有移动通信接收信号;

(4)利用电台进行数据传输时,应按约定的通信频率进行数据链设置,以避串频;

(5)应正确设置随机软件中对应的仪器类型、电台类型、电台频率、天线类型、数据端口、蓝牙端口等;

(6)应正确设置基准站坐标、数据单位、尺度因子、投影参数和天线高等参数。

6.6.3.2 RTK图根控制测量流动站技术要求

RTK图根控制测量流动站应符合下述技术要求:

(1)用数据采集器设置流动站的坐标系统转换参数,设置与基准站的通信;

(2)流动站不宜设置于隐蔽地带、成片水域及强电磁波干扰源附近;

(3)观测前应对仪器进行初始化并得到固定解,当长时间不能得到固定解时应断开通信链重新进行初始化;

(4)每次观测之间应重新初始化;

(5)作业过程出现卫星信号失锁,应重新初始化并经重合点检测合格后才能继续作业;

(6)每次作业开始前或重新架设基准站后,应进行至少2个已

知点的检核,检核的平面坐标较差应小于7cm;

(7)流动站观测应采用三角架对中、整平,每次观测历元数应不少于20个;

(8)流动站与基准站的距离应小于5km。 6.6.3.3 RTK图根点平面测量技术要求

RTK图根点平面测量应符合下述技术要求:

(1)地心坐标系与1980西安坐标系的转换参数采用测区GPS控制测量求解的参数;

(2)RTK图根点测量平面坐标转换残差不应大于2.0cm; (3)RTK图根点测量平面坐标各次测量点位较差不应大于4cm,观测3次,取平均值作为最后成果;

(4)图根点相对于基准站的点位中误差≤5cm。 6.6.3.4 RTK图根点高程测量技术要求

RTK图根点高程测量应符合下述技术要求:

(1)RTK图根点高程的测定,通过流动站测得的大地高减去流动站的高程异常获得。流动站的高程异常可采用数学拟合方法;

(2)RTK图根点高程拟合残差不应大于4cm;

(3)RTK图根点高程各次测量高程较差不应大于5cm,观测3次,取平均值作为最后成果;

(4)图根点相对于基准站的高程中误差≤5cm。 6.6.3.5 RTK图根控制测量数据处理与检查

RTK图根控制测量数据处理与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1)外业采集的RTK数据应及时从数据采集器中导出,并进行数据备份,同时对数据采集器内存进行整理。

(2)RTK图根控制测量的记录项目及成果输出应包含以下项目:

1)基准站的点号、残差、转换参数; 2)基准站、流动站的天线高、观测时间; 3)流动站的平面、高程收敛精度;

4)流动站的地心坐标、平面和高程成果数据。

(3)RTK图根点平面和高程成果应进行100%内业检查和不少于总点数10%的外业检测,检测点应均匀分布于测区。

(4)平面检测采用相应等级的全站仪测量边长和角度等方法进行,检测结果应满足下表要求:

边长校核 等级 图根 测距中误差(mm) ≤±15 边长较差的相对误差(mm) ≤1/6000 角度校核 测角中误差(″) ≤±12 角度较差限差(″) ≤30 坐标校核 图上平面坐标较差(cm) ≤±5 (5)高程检测采用相应等级的三角高程或几何水准测量等方法检测,检测的高差较差应小于7.0cm。 6.7 全野外数字化地形图测绘

全野外数字化地形图测绘主要技术依据为《城市测量规范》、《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和《1:500 1: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 6.7.1 地形图的分幅、命名与编号 6.7.1.1 地形图分幅

1:500、1:1000地形图采用正方形分幅,规格为50㎝×50㎝。 6.7.1.2 地形图命名

地形图图名采用图幅内一个具有代表意义的地理名称(中文)命名,后加一个测区图幅的流水编号,图幅的流水编号接2009年城区地形图编号续编,并完善原有图幅结合表(电子版)。 6.7.1.3 地形图编号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闭合时,可布设不多于四条边、且每条边不应超过100m的支导线。支导线的水平角观测左右角各一测回,其测站圆周角闭合差不应超过40\。在支导线的起始点上应尽量联测两个已知方向,每幅图的支点数,不能超过总点数的(含各级控制点)的1/3。 (3)导线水平角用DJ6全站仪按全园方向观测法观测二测回,方向数超过3个时要归零,半测回归零差≤18″,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24″;图根导线水平角观测时,各测回照准零方向起始读数应变换。 各测回照准零方向起始读数如下: 第一测回0°00′00″ 第二测回 90°17′30″ 导线边长单向测定平距一测回,读记四次读数,一测回读数较差小于或等于10 mm,取中数用。 (4)图根导线点的高程采用高程导线的方法测定,高差从全站仪上直接读取,观测一测回,读记二次读数,一测回读数较差≤10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