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色彩构成
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执笔人 (学科带头人) 审阅人 (教学部负责人) 编写时间 (年/月) 审阅时间 (年/月) 审阅人 (专业带头人) 审定人 (教学副校长) 审阅时间 (年/月) 审定时间 (年/月)
课程名称:《色彩构成》 课程学时:20 课程学分:4
适用对象:2014级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学生
一、课程地位、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课程地位:色彩构成作为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基础,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位置是不言而喻的。色彩构成课程教学的任务有两个:一是方法与表达能力的培养;二是解决色彩的运用问题,即通过对基本色彩规律的掌握,举一反三地应用于专业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科学地理解色彩产生的原理。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辨别孟塞尔色立体和奥斯特瓦德色立体上的各种色彩标号。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的设计中熟练地利用色立体上的颜色标号进行设计。培养学生科学的色彩观,使其在具体的设计活动中具有分析色彩现象和科学地运用正确的色彩理论进行设计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部分 理论篇
【教学目的】通过色彩理论知识的讲授、图例示范等,让学生了解人们是如何感知色彩的,色彩的概念与基本属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色彩体系以及色彩分类,学会理性的认识色彩,初步接触电脑色彩,同时认识到电脑色彩构成课程的学习目的和方法。
【教学内容】
课题一 色彩基本理论
1、如何认识色彩;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熟悉电脑色彩作品,逐渐将电脑软件学习与色彩构成学习融为一体,避免了传统手绘方式的费时费力的问题。
2、色彩的基本常识;
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出新鲜、独特的色彩作品的欣赏学习色彩的基本知识。
课题二 电脑色彩的基本理论
1、电脑与色彩;
教学目标:介绍电脑表达色彩的优势所在,通过色彩理论知识的讲授和操作演示,了解电脑色彩的基本原理与传统色彩的区别。 2、应用软件;
教学目标:熟悉常见电脑软件中的色彩模式与实用软件,学会电脑配色的基本方法。
第二部分 实践篇
【教学目的】了解推移的几种方法色相推移、明度推移、纯度推移、综合推移。 【教学重点与难点】推移的规则和特点,推移的概念,创意设计的推移。 【教学内容】
课题一 色彩推移
1、色相推移; 教学目标:了解色彩推移中色相推移的特点,了解色相以及推移的概念以及电脑实例的制作。
2、明度推移; 教学目标:了解色彩推移中明度推移的特点,了解明度以及推移的概念以及电脑实例的制作。
3、纯度推移; 教学目标:了解色彩推移中纯度推移的特点,了解纯度以及推移的概念以及电脑实例的制作。
4、综合推移。 教学目标:了解色彩推移中综合推移的特点,了解综合以及推移的概念以及电脑实例的制作。
课题二 色彩对比 1、色彩对比与三属性; 教学目标:了解色彩对比的几种形式:同种色对比、同类色对比、邻近色对比、三原色、补色对比、补色开叉对比。
2、影响色彩对比的其他因素;
教学目标:色彩对比与面积、色彩对比与形状、色彩对比与位置、色彩对比与肌理。
课题三 色彩混合
1、加光混合——色光混合 教学目标:了解色彩对比的几种形式:同种色对比、同类色对比、邻近色对比、三原色、补色对比、补色开叉对比。
教学方法:uiyhiyhio
2、减光混合——颜料混合 教学目标:了解色彩对比的几种形式:同种色对比、同类色对比、邻近色对比、三原色、补色对比、补色开叉对比。
3、中性混合——空间混合 教学目标:了解色彩对比的几种形式:同种色对比、同类色对比、邻近色对比、三原色、补色对比、补色开叉对比。
课题四 色彩调和
1、色彩调和的概念
教学目标:了解色彩调和的概念,给出图片能清晰判断是哪一种色彩调和。
2、色彩调和分类
教学目标:统一中求变化——同一调和,近似调和,面积调和。变化中求同一——增加内在联系,利用构图关系,隔离调和法。
课题五 色彩心理
1、什么是色彩感受
教学目标:了解的暖感与冷感、轻快感与重硬感、华丽感与质朴感、名快感与忧郁感、兴奋感与沉静感
2、色彩的冷感与暖感
教学目标: 学会冷色调与暖色调的搭配,了解冷暖色彩的颜色都有哪些。
第三部分 赏析篇
【教学目的】色彩在绘画、广告设计、展示设计、建筑设计、影视设计等领域中的应用实例演示。在优秀作品的欣赏与分析中体会构成理论的实践性,使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色彩理论在设计领域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大师名作和现代设计作品的赏析,深入理解色彩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课题一 优秀作品赏析—色彩在实用中体现魅力
教学目标:展示不同设计风格,不同设计领域的艺术设计作品,培养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理解掌握色彩构成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基本思维方法。
三、考核成绩分配及比例
平时成绩 考勤 30% 实训作业 30% 80% 月测验 20% 20% 期末成绩 四、教材
1、建议使用教材
《电脑色彩设计教程》杨诺主编,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出版。
五、大纲说明:
1、授课方式:以课堂讲述制作为主,自学、讨论为辅。 2、组织集体制作,课后进行。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