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房屋建筑质量通病防治预案

房屋建筑质量通病防治预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19:59:40

常都采用满粘法,而条粘、点粘和空铺法更适合于防水层上有重物覆盖或基层变形较大的场合,是一种克服基层变形拉裂卷材防水层的有效措施,设计中应明确规定、选择适用的工艺方法。空铺法:铺贴卷材防水层时,卷材与基层仅在四周一定宽度内粘结,其余部分不粘结的施工方法;条粘法:铺贴卷材时,卷材与基层粘结面不少于两条,每条宽度不小于150mm;点粘法:铺贴防水卷材时,卷材或打孔卷材与基层采用点状粘结的施工方法。每平方米粘结不少于5点,每点面积为100×100mm。无论采用空铺、条粘还是点粘法,施工时都必须注意:距屋面周边800mm内的防水层应满粘,保证防水层四周与基层粘结牢固;卷材与卷材之间应满粘,保证搭接严密。 5) 屋面特殊部位的铺贴要求 a. 檐口

将铺贴到檐口端头的卷材裁齐后压入凹槽内,然后将凹槽用密封材料嵌填密实。如用压条(20mm宽薄钢板等)或用带垫片钉子应敲入凹槽内,钉帽及卷材端头用密封材料封严。 b. 天沟、檐沟及水落口 天沟、檐沟卷材铺设前,应先对水落口进行密封处理。在水落口杯埋设时,水落口杯与竖管承插口的连接处应用密封材料嵌填密实,防止该部位在暴雨时产生例水现象。水落口周围直径500mm范围内用防水涂料或密封材料涂封作为附加层,厚度不少于2mm,涂刷时应根据防水材料的种类采用不同的涂刷遍数来满足涂层的厚度要求。水落口杯与基层接触处应留宽20mm、深20mm的凹槽,嵌填密封材料。由于天沟、檐沟部位水流量较大,

防水层经常受雨水冲刷或浸泡,因此在天沟或檐沟转角处应先用密封材料涂封,每边宽度不少于30mm,干燥后再增铺一层卷材或涂刷料作为附加层。天沟或檐沟铺贴卷材应从沟底开始,顺天沟从水落口向分水岭方向铺贴、边铺边用刮板从沟底中心向两侧刮压,赶出气泡使卷材铺贴平整,粘贴密实。如沟底过宽时,会有纵向搭接缝,搭接缝处必须用密封材料封口。铺至水落口的各层卷材的附加层,均应粘贴在杯口上,用雨水罩的底盘将其压紧,底盘与卷材间应满涂胶结材料予以粘结,底盘周围用密封材料填封。 c. 泛水与卷材收头

泛水是指屋面的转角与立墙部位。这些部位结构变形大,容易受太阳曝晒,因此为了增强接头部位防水层的耐久性,一般要在这些部位加铺一层卷材或涂刷涂料作为附加层。泛水部位卷材铺贴前,应先进行试铺,将立面卷材长度留足,先铺贴平面卷材至转角处,然后从下向上铺贴立面卷材。如先铺立面卷材,由于卷材自重作用,立面卷材张拉过紧,使用过程易产生翘边、空鼓、脱落等现象。卷材铺贴完成后,将端头裁齐。若采用预留凹槽收头,将端全部压入凹槽内,用压条钉压平服,再用密封材料封严,最后用水泥砂浆抹封凹槽。如无法预留凹槽,应先用带垫片钉子或金属压条将卷材端头固定墙面上,用密封材料封严,再将金属或合成高分子卷材条用压条钉压作盖板,盖板与立墙间用密封材料封固。 d. 变形缝

屋面变形缝处,附加墙与屋面交接处的泛水部位,应作好附加层;接缝两侧的卷材防水层铺贴至缝边;然后在缝中填嵌直径略大于缝宽的背衬材料,如聚乙烯泡沫塑料棒等,也可以在缝中填以沥青麻丝作为背衬材料,为了使沥青麻丝不掉落,在附加墙砌筑前,缝口用伸缩片覆盖,附加墙砌好后,将沥青麻丝填入缝内。嵌填完背衬材料后,再在变形缝上铺贴盖缝卷材,并延伸至附加墙立面。卷材在立面上应采用满粘法,铺贴宽度不小于100mm。为提高卷材适应变形的能力,卷材与附加墙顶面不宜粘结。高低跨度变形缝处,低跨的卷材防水层应铺至附加墙顶面缝边。然后将金属或合成高分子卷材盖板上、下两端用带垫片的钉子分别固定在高跨外墙面和低跨的附加墙立面上,盖板两端及钉帽用密封材料封严。 e. 排气洞与伸出屋面管道

排气洞与屋面交角处卷材的铺贴方法和立墙与屋面转角处相似,所不同的是流水方向不应有逆槎,排气洞阴角处卷材增加附加层,上部剪口交叉贴实。伸出屋面管道卷材铺贴与排气洞相似,

但应加铺两层附加层。防水层铺贴后,上端用沥青麻丝或细铁丝扎紧,最后用密封材料密封,或焊上薄钢板泛水。附加层卷材裁剪方法参见水落口做法。 f. 阴阳角

阴阳角处的基层涂胶后要用密封膏涂封距角每边100mm,再铺一层卷材附加层,附加层卷材要剪成要求的形状。铺贴后剪缝处用密封膏封固。

g. 高跨屋面向低跨屋面自由排水的低跨屋面,在受水冲刷的部位应采用满粘法加铺一层整幅的卷材,再浇抹宽300~500mm、厚30mm的水泥砂浆或铺相同尺寸的块材加强保护。如为有组织排水,水落管下加设钢筋混凝土水簸箕,应座浆,安放平稳。 h. 板缝缓冲层

在无保温层的装配式屋面上铺贴卷材时,为避免因基层变形而拉裂卷材防水层,应沿屋架、梁或内承重墙的屋面板端缝上,先干铺一层宽为300mm的卷材条作缓冲层。为准确固定干铺卷材条的位置。可将干铺卷材条的一边点粘于基层上,但在檐口处500mm内要胶结材料粘贴牢固。 3.预控措施:

(1)在应力集中、基层变形大的部位,如屋面板拼缝处等,先干铺一层卷材条作为缓冲层,使卷材能适应基层伸缩的变化。

(2)找平层宜留设分格缝,缝宽一般为20mm,缝口设在预制板的拼缝处。当采用水泥砂浆材料时,分格缝间距不宜大于6m;采用沥青砂浆材料时,不宜大于4m。分格缝处应附加200~300mm宽的卷材,单边点贴覆盖。

(3)选用合格的卷材,腐朽、变质者应剔除不用。 (4)沥青胶结料先经过试配,耐热度、柔韧性和粘结力三个指标必须全部符合质量标准。在寒冷地区施工,还应考虑胶结料的冷脆问题。

(5)沥青和胶结料的熬制温度不应过高,熬制时间不能过长,以免影响沥青胶结料的柔韧性,加速材料的老化。熬制脱水后的恒温加热时间以3~4h为宜。

(6)卷材铺贴前,其表面应加以清理,并反卷过来。卷材搭接宽度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要求。卷材铺贴后,不得有粘结不牢或翘边等缺陷。 治理方案:

对于基层未开裂的无规则裂缝(老化龟裂除外),一般在开裂处补贴卷材即可。有规则横向裂缝在屋面完后的几年内,正处于发生和发展阶段,只有逐年治理方能收效。治理方法有: (1) 用盖缝条补缝盖缝条用卷材或镀锌铁皮制成,如图11.1—1。补缝时,按图11.1—2所示的修补范围清理屋面,在裂缝处先嵌入防水油膏或浇灌热沥青。卷材盖缝条应用玛锑脂粘贴,周边要压实刮平。镀锌铁皮盖缝条应用钉子钉在找平层上,其中距为200mm左右,两边再附贴一层宽200mm的卷材条。用盖缝条补缝,能适应屋面基层伸缩变形,避免防水层被拉裂,但盖缝条易被踩坏,故不适用于积灰严重、扫灰频繁的屋面。

(2) 用干铺卷材做延伸层在裂缝处干铺一层250~400mm宽的卷材条作延伸层。干铺卷材的两侧20mm处应用玛锑脂粘贴。

(3) 用防水油膏补缝:补缝用的油膏,目前采用的有聚氯乙烯胶泥和焦油麻丝两种。用聚氯乙烯胶泥时,应先切除裂缝两边宽各50mm的卷材和找平层,保证深为30mm。然后清理基层,热灌胶泥至高出屋面5mm以上。用焦油麻丝嵌缝时,先清理裂缝两边宽各50mm的绿豆砂保护层,再灌上油膏即可。油膏配合比(重量比)为焦油:麻丝:滑石粉=100:15:60。 二、 卷材屋面流淌 现象特征:

(1) 严重流淌:流淌面积占屋面50%以上,大部分流淌距离超过卷材搭接长度。卷材大多折皱成团,垂直面卷材拉开脱空,卷材横向搭接有严重错动。在一些脱空和拉断处,产生漏水。

(2) 中等流淌:流淌面积占屋面20~50%,大部分流淌距离在卷材搭接长度范围之内,屋面有轻

微折皱,垂直面卷材被拉开100mm左右,只有天沟卷材脱空耸肩。

(3) 轻微流淌:流淌面积占屋面20%以下,流淌长度仅2~3cm,在屋架端坡处有轻微折皱。 预防措施

1,施工准备:同卷材屋面开裂 2,操作工艺:卷材屋面开裂 3,预控措施:

(1)找平层应平整、坚实、清洁,以提高防水层与基层之间粘结力。 (2)沥青胶结料的耐热度必须经过严格检验,其标号应按规范选用。垂直面用的耐热度还应提高5~10号。

(3)每层沥青胶结料厚度必须控制在1~1.5mm,确保卷材粘结牢固,长短边搭接长度满足规范要求。

(4) 在垂直面上,可在铺完防水层并涂刷热沥青胶结料后,浇筑较稠的细石混凝土作保护层这种构造对立铺卷材流淌滑坡有一定的阻止作用。 治理方案:

严重流淌的卷材防水层可考虑拆除重铺。轻微流淌如不发生渗漏,一般可不予治理。中等流淌可采用下列方法治理。

(1) 切割法对于天沟卷材耸肩脱空等部位,可先清除绿豆砂,切开将脱空的卷材,刮除卷材底下积存的旧胶结料,待内部冷凝水晒干后,将下部已脱开的卷材用胶结料粘贴好,加铺一层卷材,再将上部卷材盖上。

(2) 局部切除重铺对于天沟处皱折成团的卷材(图11.2—1(a)),先予以切除,仅保存原有卷材较为平整的部分,使之沿天沟纵向成直线(也可用喷灯烘烤玛锑脂后,将卷材剥离);然后按图11.2—1(b)所示治理。新旧卷材的搭接应按接槎法或搭槎法进行。

1) 接槎法: 先将旧卷材槎口切齐。并铲除槎口边缘200mm处的绿豆砂。新旧卷材 按槎口分层对接,最后将表面一屋新卷材搭入旧卷材150mm并压平,上做一油一 砂,如图11.2—2(a)。此法一般用于治理天窗泛水和山墙泛水处。

2) 搭槎法: 将旧卷材切成台阶形槎口,每阶宽大于80mm。用喷灯将旧胶结料烤软 后,分层掀起80~150mm,把旧胶结料除净,卷材下面的水汽晒干。最后把新铺卷 材分层压入旧卷材下面,如图11.2—2(b)。此法多用于治理天沟处。

(3) 钉钉子法当施工后不久,卷材有下滑趋势时,可在卷材的上部离屋脊300~450mm范围内钉三排50mm长圆钉,钉眼上灌胶结料。卷材流淌后,横向搭接若有错动,应清除边缘翘起处的旧胶结料,重新浇灌胶结料,并压实刮平。 三、 卷材起鼓 现象特征:

卷材起鼓一般在施工后不久产生。在高温季节,有时上午施工下午就起鼓。鼓泡一般由小到大,逐渐发展,大的直径可达200~300mm,小的约数十毫米,大小鼓泡还可能成片串连。起鼓一般从底层卷材开始。将鼓泡剖开后可见,鼓泡内呈蜂窝状,胶结料被拉成薄壁,鼓泡越大,“蜂窝壁”越高,甚至被拉断。“蜂窝孔”的基层,有时带小白点,有时呈深灰色,还有冷凝水珠。 预防措施

1,施工准备:同卷材屋面开裂 2,操作工艺:卷材屋面开裂 3,预控措施:

(1)找平层应平整、清洁、干燥,冷底子油涂刷均匀,这是防止卷材起鼓的主要措施。

(2)原材料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应避免水分侵入,尤其是要防止卷材受潮。卷材铺贴应先高后低,先远后近,分区段流水施工,并注意掌握天气预报,连续作业,一气呵成。

(3)防水层施工前,应将卷材表面清刷干净;铺贴卷材时,胶结料应涂刷均匀,并认真做好压实工序,以增强卷材防水层与基层的粘结能力。

(4)不在雨天、大雾、大风或风砂天施工,防止基层爱潮。

(5) 当屋面基层干燥确有困难,而又急需铺贴卷材时,应采用排气屋面作法。 治理方案:

(1) 直径100mm以下的中、小鼓泡可用抽气灌油法治理。先在鼓泡的两端用铁钻子钻眼,然后在孔眼中各插入一支兽医用的针管,其中一支抽出鼓泡内部的气体,另一支灌入纯10号建筑石油沥青稀液,边抽边灌。灌满后拔出针管,用力把卷材压平贴牢,用热沥青封闭针眼,并压上几块砖,几天后再将砖移去即成。

(2) 直径100~300mm的鼓泡可用“开西瓜”法治理。先按图11.3—1(a)铲除鼓泡处的绿豆沙,用刀将鼓泡按斜十字形割开,放出鼓泡内气体,擦干水分,清除旧胶结料,再用喷灯把卷材内部吹干。随后按图11.3—1(b)编号1~3的顺序把旧卷材分片重新粘贴好,再新贴一块方形卷材4(其边长比开刀范围大50~60mm),压入卷材5下,最后粘贴覆盖好卷材5,四边搭接处用铁熨斗加热抹压平整后,重做绿豆砂保护层。上述分片铺贴顺序是按屋面流水方向先下再左右后上。 (3) 直径更大的鼓泡用割补法治理。先按11.3—2用刀把鼓泡卷材割除,按上一作法进行基层清理,再用喷灯烘烤旧卷材槎口,并分层剥开,除去旧胶结料后,依次粘贴好旧卷材1~3,上铺一层新卷材(四周与旧卷材搭接不小于50mm),然后贴上旧卷材4。再依次粘贴旧卷材5~7,上面覆盖第二层新卷材,最后粘贴卷材8,周边熨平压实,重做绿豆砂保护层。 四、 山墙、女儿墙部位漏水 现象特征:

在山墙、女儿墙部位漏水。 预防措施

1,施工准备:同卷材屋面开裂 2,操作工艺:卷材屋面开裂 3,预控措施:

(1)转角处应按规定做成钝角,垂直面与屋面之间的卷材应分层搭槎。 (2)木砖、木条需进行防腐处理,卷材收口应钉设牢固。

(3)压顶板宜用钢筋混筋土预制板,板缝之间应用沥青胶结料或油膏浇缝。 治理方案:

(1) 清除卷材张口脱落处的旧胶结料,烤干基层,重新钉上防腐木条,将旧卷材贴紧钉牢,再覆盖一层新卷材,收口处用防水油膏封口。

(2) 凿除开裂和剥落的压顶砂浆,重抹1:2~2.5水泥砂浆,并做好滴水线。最好换上预制钢筋混凝土压顶板,(在地震地区不宜使用)。

(3) 将转角处开裂的卷材割开,旧卷材烘烤后分层剥离,清除旧胶结料,按图11.4的作法处理。 五、 天沟漏水 现象特征:

天沟纵向找坡太小,甚至有倒坡现象;天沟堵塞,排水不畅或漏水。 预防措施

1,施工准备:同卷材屋面开裂 2,操作工艺:卷材屋面开裂 3,预控措施:

(1)按设计要求做好天沟的找坡层。

(2)雨水口处要比周围低20mm,短管要紧贴在基层上。雨水口及水斗四周卷材以及附加层应粘贴牢固。卷材层数应符合设计要求。

治理方案:

(1) 凿掉天沟找坡层,再拉线找坡,然后按下叙方法进行处理。将转角处开裂的卷材割开旧卷材烘烤后分层剥离,清除旧胶结料,按图11.4的作法处理。

(2) 治理四周卷材裂缝严重的雨水斗时,应将该处的卷材铲除,检查短管是否紧贴板面或铁水盘,如短管系浮搁在找平层上,应将该处的找平层凿掉,清除后安装好短管,再用搭槎法重铺三毡四油防水层,并做好雨水斗附近卷材的收口和包贴。 六、 用水泥拌合的保温材料含水率太高 现象特征:

现浇整体式保温层材料需用水进行拌合,施工后,虽经一段时间干燥后,保温层的含水率仍超过20%,保温效果大大降低。 预防措施

1.施工准备:

(1)材料准备。炉渣和水渣,粒径一般为5~40mm;膨胀蛭石粒径一般为3~15mm;膨胀珍珠岩粒径小于0.15mm的含量不应大于8%。325号以上的普通水泥。60号石油沥青。 (2)基层表面应平整、干燥、洁净。 2.操作工艺:

(1)干铺的保温层可在负温度时施工。用沥青胶结材料粘贴的板状材料,可在气温不低于-20℃时施工;用水泥砂浆铺贴的板状材料,可在气温不低于+5℃时施工,如气温低于上述温度,应采取保温措施。

(2)干铺的板状保温材料,应紧靠在需保温结构的表面上,铺平、垫稳。分层铺设时,上下接缝应互相错开,接缝应用同类型材料的碎屑填嵌饱满。

(3)粘贴的板状保温层,应砌严、铺平,分层铺设的接缝要错开。用沥青胶结材料粘贴时,板状材料相互之间和基层之间,均应满涂(或满蘸)热沥青胶结材料,以便相互粘结牢固。热沥青的温度为160~200℃,沥青胶结材料的软化点,北方地区不低于30号沥青,南方地区不低于10号沥青。 (4)用水泥砂浆铺贴板状保温材料时,一般可用1∶2(体积比)水泥砂浆粘贴,板间缝隙应用保温灰浆填实并勾缝。保温灰浆配合比一般为1∶1∶10=水泥∶石灰∶同类保温材料的碎粒(体积比)。

(5)当用钉子固定矿棉或有机纤维板时,应加铁皮垫圈或木条。 3.预控措施:

(1)用水泥作胶结材料的整体式保温层,应预先试验制定材料配合比,在拌合时要严格控制用水量。

(2)施工时要有足够的防雨措施,当突然下雨时,应将铺设好的保温层覆盖,以防雨淋。

(3)现浇保温层铺设好以后,如果含水量过高,不宜马上抹找平层或防水层,而应晒干后才能继续施工。 治理方案:

保温层含水量过大,而又急需做找平层或防水层时,可设置排气孔道,做成排气屋面,将水分排入大气中。

搜索更多关于: 房屋建筑质量通病防治预案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常都采用满粘法,而条粘、点粘和空铺法更适合于防水层上有重物覆盖或基层变形较大的场合,是一种克服基层变形拉裂卷材防水层的有效措施,设计中应明确规定、选择适用的工艺方法。空铺法:铺贴卷材防水层时,卷材与基层仅在四周一定宽度内粘结,其余部分不粘结的施工方法;条粘法:铺贴卷材时,卷材与基层粘结面不少于两条,每条宽度不小于150mm;点粘法:铺贴防水卷材时,卷材或打孔卷材与基层采用点状粘结的施工方法。每平方米粘结不少于5点,每点面积为100×100mm。无论采用空铺、条粘还是点粘法,施工时都必须注意:距屋面周边800mm内的防水层应满粘,保证防水层四周与基层粘结牢固;卷材与卷材之间应满粘,保证搭接严密。 5) 屋面特殊部位的铺贴要求 a. 檐口 将铺贴到檐口端头的卷材裁齐后压入凹槽内,然后将凹槽用密封材料嵌填密实。如用压条(20mm宽薄钢板等)或用带垫片钉子应敲入凹槽内,钉帽及卷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