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构造复习 - 图文
外墙外保温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有时须加设防水保护层。
②、对于间歇使用的房间 ,要满足使用前临时供热而又要求室温能很快上升到所需要的标准,采用将保温层设置在结构层的内侧的方案反而是合理的。 ③、保温层与墙体结构不易结合。
4、建筑防火要求
防火分区——在建筑内部采用防火墙、耐火楼板及其它防火分隔设施分隔而成,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向同一建筑的其余部分蔓延的局部空间。 防火墙——是分隔防火分区的一种构件,它使用非燃烧体建造。(跨越防火分区的门应该设置成防火门)
6、建筑隔声、隔热要求5、建筑防水、防潮要求
墙体可以通过防潮材料或相应构造进行防潮,一般分为水平防潮和垂直防潮两种 §2 砌体结构构造 一、砌体材料 1、块材
块材的种类很多,粘土砖、炉渣砖、灰砂砖、粉煤灰砖、页岩砖、天然石材等。
粘土砖
优点:取材容易,制作简单,强度比较高,保温性能较好,隔声性能较好。 缺点:浪费农田,浪费燃料,房屋重量大(不利于抗震),劳动强度大,工业化水平低。
经过墙体改革,粘土砖不再使用。
二、砌体的组砌方式砌筑原则: 灰缝横平竖直、错缝搭接、灰浆饱满、薄厚均匀。
三、砌体结构墙的细部构造1、砌体的加固
加墙墩:使竖向承载力加强,砌筑墙体时加以考虑。 加壁柱、门垛
加圈梁 增强整体刚度和稳定性 加构造柱
2、墙角处的构造 (1)勒脚
建筑物四周与室外地面接近的那部分墙体称为勒脚,一般是指室内首层地坪与室外地坪之间的这一段墙体。
为了防御各方面水的作用以及可能的人为机械碰撞,勒脚部位应进行防水处理和加固的处理。
作用: 技术上
抗撞击及防雨水蹦溅,从而 防止对地基的腐蚀。
立面构图上
传统三段式的其中一段。
2、墙角处的构造 (1)勒脚 建筑物四周与室外地面接近的那部分墙体称为勒脚,一般是指室内首层地坪与室外地坪之间的这一段墙体。 为了防御各方面水的作用以及可能的人为机械碰撞,勒脚部位应进行防水处理和加固的处理。 作用: 技术上 抗撞击及防雨水蹦溅,从而 防止对地基的腐蚀。 立面构图上 传统三段式的其中一段。 办法: 加墙厚,砌筑墙体时加以考虑。
包护,做水泥砂浆抹面、水刷石、斩假石等,
镶贴天然石材或人造石材,如花岗石、水磨石等,
上部采用清水砖墙下部采用抹灰类做法时应采用咬口处理,防止脱落。 换材料,用比较坚固的石块材料砌筑勒脚。
高度:
技术上,通常做300—500,为了防止雨水蹦溅。
构图上,达到构图需要即可,但至少做到室内±0.00(2)、散水(或明沟)——南方明沟,北方散水
为了将建筑物四周地表的积水及时排离,以减少勒脚以及地下的基础和地下室等地下结构受到水的不利的影响,并减轻地下室防水或防潮的压力,应在建筑物外墙四周紧临勒脚部位的地面设置排水用的散水或明沟。
散水——设在外墙四周的倾斜护坡。
坡度:为3~5% 。
宽度:一般为600~1000mm,
并且应比无组织自由落水屋顶的檐口宽出200mm左右。以防止屋檐的滴水冲刷建筑物四周的土壤。
材料:一般多采用素混凝土浇筑,上面再抹水泥砂浆, 也有采用砖石材料砌铺后再做水泥砂浆抹面处理的。
在寒冷地区,常在素混凝土下面做100~150mm厚的3∶7灰土垫层,以加强散水抗冻变形的能力。 3)、防潮层
墙身水平防潮层的位置
墙身水平防潮层的位置必须保证其与地坪防潮层相连。
当地坪的结构垫层采用混凝土等不透水材料时,墙身水平防潮层的位置应设在室内地坪混凝土垫层上、下表面之间的墙身灰缝中;当地坪的结构垫层为碎石等透水材料时,墙
身水平防潮层的位置应高于室内地坪面。
墙身水平防潮层的构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