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光谷运作方案
二.光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是最具投资价值的领域
光电子信息技术在信息产业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现代信息技术经历了电子学、光电子学两个阶段的发展,即将步入光子学新阶段. 光子作为信息和能量的载体,产生了信息光子学和能量光子学,推动建立了一个规模迅速扩大的现代光电子交叉学科和光电子信息产业,这必将对各国的经济建设、社会变革、国家安全乃至整个社会发展起着难以估量的关键作用。美国已经把电子和光子材料,微电子和光电子学列为国家关键技术,认为光子学在国家安全与经济竞争方面有着深远的意义与潜力。光电子是未来电子技术与通信技术的核心,也是未来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1. 中国光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速度领先于其他产业
据统计,在中国40个类别的工业行业中,中国的信息产业是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是中国工业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1.1 2000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产出、销售总规模、利润总额以及对国民经济增
长的贡献等均居全国各工业行业之首。 1999年完成产品销售收入5573亿元,实现利润307.5亿元,成为利润最高的工业行业。
1.2 光通信设备产业是光电子通信产业中增长速度最快的领域。光通信设备产
业按市场可以分为:(1)光纤光缆;(2)光有源器件;(3)光无源器件;(4)光传输设备,其中最主要的光传输设备的市场在2000年达到182亿(占世界光传输设备市场的9%),并每年平均以78%的速度增长。
表1: 过去十年中国和世界各项工业指标平均增长速度 GDP 平均工业增长 电子信息产业 光传输设备* 中国 8% 14.2% 32.1% 78% 世界 3.4% -- -- 48% *光传输设备为1995-2000年市场复合增长率
(数据来源:信息产业部报告、ITU报告、国通证券公司光传输行业报告)
根据信息产业部对未来五年产业的增长预期,中国的信息产业的增长速度将继续保持在20% 以上,市场总规模将比2000年翻一番,产值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7%。
2. 光电子信息产业在中国具有巨大市场 由于光通信设备是通信服务业的主要基础设施,通信业务量的增长对光通信设备产业的发展会产生直接的带动作用。2000年中国的通信服务业全年完成业务总量4725亿元,比1999年增长42.4%,实现利税433亿元。这种高速增长是以中国社会巨大的通信需求量为背景的,到2000年底,我国的固定电话用户已达到1.4亿部,移动电话装机数量为9000万部,互联网的上网人数为2250万人,全国的电话普及率为20.1%。在未来的十年里,电信传输网中85%的业务将通过光通信网来实现,光通信网的建设对通信服务业来说至关重要。
8
信息产业部已确定,今后投资重点是干线光缆建设和扩容、移动通信建设和本地网建设。近期将在3万公里、18条光缆干线上,主要采用8X2.5Gb/s波分复用技术进行扩容改造。2000年中国通信行业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225亿元,比上年增长30.3%,占全社会总投资的比重达到6.8%,其中有900多亿元是从国产设备制造商中进行采购的。为了实现在下个五年内将通信服务业的市场总规模扩大一倍的“十五”目标,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长势头还会保持下去,这将为我国光电子通信产业发展提供巨大的是市场空间。
例1:光传输设备 光传输设备是整个光通信传输系统的核心设备,它主要包括:数字分级系统(PDH)、同步数字分级系统(SDH)、波分复用设备(WDM)、密集波分复用设备(DWDM)和时分复用设备(TDM)等。 预计我国的光传输设备市场规模平均每年增长40%,到2005年市场的总规模将超过110亿美元。 表2:光传输设备市场预期 中国 北美 亚太 2000年 20亿美元 196 亿美元 39 亿美元 2005年 110 亿美元 349 亿美元 147 亿美元 (数据来源:Nortel 2001年公司战略计划中“客户投资预测”)
例2:光纤光缆 光纤通讯技术问世的三十年间,信息社会骨干传输网的容量几乎每9个月就要翻一番。自1998年以来,我国的光纤需求量以每年60% 左右的速度增长,市场规模超过了40亿元。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光纤生产国,年生产能力为700万公里。(主要数据来源:CCID)
3. 我国光电子信息产业给投资者提供了巨大的投资机会 我国在光电子技术方面是与国际水平差距相对较小的一个领域,与发达国家几乎同时起步。在激光、光纤光缆、光电器件等领域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是,由于我国制造技术落后,材料水平有限,产业规模一直不大。尽管信息产业在过去10多年里获得了很大发展,但是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还很小。1999年底,我国信息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仅占全国GDP的3.4%, 对全国GDP增长量的直接贡献率在10% 左右,远低于美国的30%,甚至低于印度。这种状况的存在为风险投资的介入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也为该类型投资基金获得巨额投资回报留下了空间。
9
实际情况证明,光电子信息产业是技术密集+劳动密集的产业模式,而我国,尤其是武汉光谷地区具有广大的相关专业从业群体,人力资源储备丰厚,从而决定了中国在该产业中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虽然目前国际光电子产业进入了调整势态,但是中国的光电子信息产业由于需求持续上升,以及国际光电子产业配套基地向中国的转移,使中国光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仍然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为今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武汉·中国光谷是我国唯一的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武汉市是中国六大中心城市之一,华中地区最大城市,处于中国经济地理的核心位置。从60 年代起,国家就开始相继将光电子信息技术相关产业的教学、研究开发、生产等向武汉地区倾斜。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武汉拥有高等院校所、研究开发机构680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研究中心20个,在激光、光纤通信、计算机及软件、光机电一体化等领域居国内相对领先地位。其中以武汉东湖高新区为基础的武汉·中国光谷是中国智力高度密集区,聚集了包括武汉大学、华中理工大学等23所高等院校和56个科研院所,有近千家高新技术企业从事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光通信产业基地。
2001年,武汉市获得国家计委、国家科技部的批准,正式成为目前全国唯一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武汉·中国光谷的建设目标是:用5年的时间,初步建成50平方公里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带,形成1000亿元产出规模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并着力构建“武汉·中国光谷”的三大支撑体系,即一是依托大院大所,建成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光电子技术研究中心,建立和完善创新体系;二是重点发展信息光电子、能量光电子和消费光电子产业,力争三个主导产业年产值分别达到500亿元、200亿元和100亿元,发展大型企业集团,增强企业实力和竞争力,形成光电子信息主导产业体系;三是建立完善的市场服务体系。五年内其目标产值将是目前产值的20倍,风险投资的获利空间之巨大不言而喻。
1. 武汉·中国光谷有我国最强的光电子信息技术研发能力
武汉是我国最早发展光电子信息技术的地区,具有明显的科技优势。仅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就有3000余名从事光电子技术研究的科研人员,积累重大科研成果430余项,是我国光电子技术研究科技人员最多、科研成果最多、水平最高的研发机构。
10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简称邮科院)是我国光通信的发源地,也是我国唯一的光纤通信综合研究生产基地、国家光电子工艺中心(武汉分部)、亚太信息组织(ATP)光纤通信培训基地和国家光纤通信工程研究中心,并一直承担国家光纤通信产品质量检验中心的职能。目前,邮科院在光纤光缆、光电器件、光传输设备、光仪表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及生产水平始终处于国内领先地位。邮科院的五次群光纤通信系统、SDH波分复用系统等160项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62项科研成果处于国内一流水平,科研成果转化率达到90%。 武汉邮科院在光电子信息领域获得了一系列第一: 70年代初期拉出国内第一根光纤; 1979年诞生我国第一根符合CCITT标准的多模光纤; 1985年研制成功中国第一根符合CCITT标准的单模光纤; 1988年建成中国第一条34Mb/s多模光纤长途线路工程(武汉-荆州); 1982年,中国第一只长波长激光器和PIN光检测器; 1982年,我国第一条光纤通信市话中继线路(全长13.6公里); 1988年,中国首次PDH-1B1H专用集成电路模块系列; 1989年,我国第一条140Mb/s单模光纤传输系统工程(汉阳-汉南); 1990年,中国第一批商用多量子阱激光器; 1991年,我国第一条140Mb/s长途光缆干线(宁-汉光缆通信工程); 1994年,中国第一只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 1998年,我国第一条2.5Gb/s光传输系统工程(海口-三亚); 1999年,通过国家验收了国内首条8×2.5Gb/sDWDM干线(济南-青岛); 最近,获国际电联批准的X.85和Y.1321两个标准,是我国在国际电信领域第一个获得批准的国际标准。
除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外,武汉还有一大批优秀的科研院所,在信息产业尤其是光电子通信行业各有所长,在武汉·中国光谷地区形成了技术集群优势。
武汉大学从60年代末就开始从事半导体、光电子材料及元器件、光电探测器及阵列的研究生产,是国内最早开始光电子通信的研究单位之一,建有计算机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空间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多媒体软件工程中心 等国家级研究机构,在光量子计算机、光电材料及光器件、光子生物材料等研究领域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最近合并进入武汉大学的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更使武汉大学在光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的科研范围和实力大为提高,并拓展到GPS、GIS、RS软件系统和遥感测量等更大范围的学科领域。
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理工大学)从1971年起开始气体、固体激光器及其应用的研究,80年代建成全国第一个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90年代初由国家计
11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