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遥感影像解译手册 - 图文
即建立之间的数学转换公式。它将作为一个不可展平的曲面即地球表面投影到一个平面的基本方法,保证了空间信息在区域上的联系与完整。这个投影过程将产生投影变形,而且不同的投影方法具有不同性质和大小的投影变形。
图10
11
图11
(2)地图投影原理与类型
由于投影的变形,地图上所表示的地物,如大陆、岛屿、海洋等的几何特性(长度、面积、角度、形状)也随之发生变形。每一幅地图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形;在同一幅图上,不同地区的变形情况也不相同。地图上表示的范围越大,离投影标准经纬线或投影中心的距离越长,地图反映的变形也越大。因此,大范围的小比例尺地图只能供了解地表现象的分布概况使用,而不能用于精确的量测和计算。地图投影的实质就是将地球椭球面上的地理坐标转化为平面直角坐标。用某种投影条件将投影球面上的地理坐标点一一投影到平面坐标系内,以构成某种地图投影。
投影的分类
按承影面的形状分为:方位投影(平面投影)、圆锥投影、园柱投影
按变形性质分为:等积投影、等角投影、任意投影 按承影面与地轴的关系分为:正轴投影、横轴投影、斜轴投影
按承影面与地表的关系分为:切投影、割投影 常用投影
A: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投影:1:5千,1:1万,1: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和1:100万 中大于等于1:50万的均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1:100万地形图采用正轴等角割圆锥投影,其分幅与国际百万分之一所采用的分幅一致 ;我国大部分省区图多采用正轴等角割圆锥投影和属于同一投影系统的正轴等面积割圆锥投影 ;正轴等角圆锥投影中,地球表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即大圆航线)表现为近于直线,这有利于地理信息系统中空间分析和信息量度的正确实施。
B:高斯-克吕格投影,是一种横轴等角切椭圆周柱投影。以椭圆周柱面为投影面,并与椭球体面相切于一条经线上,该经线即为投影带的中央经线,按等角条件将中央经线东西一定范围内的区域投影到椭圆周柱表面上,再展成平面。通常按6度或3度分带投影。
12
中央经线长度比m0=1。我国1:1万的地形图采用3度分带,1:2.5万至1:5万采用6度分带。
三度带中央经线经度的计算:中央经线经度=3o*当地带号(适用于1:1万地形图);六度带中央经线经度的计算:当地中央经线经度=6o*当地带号-3o(适用于1:2.5万和1:5万地形图)。
C:阿尔伯斯双标准纬线多圆锥投影,是双标准纬线正轴等角圆周锥投影,圆周椎面与椭球面相割的两条纬线圆周,称为标准纬线。在我国有两套参数,即中央经线105度E和中央经线110度E,多标准纬线都是北纬25度和47度,两条标准纬线上的长度比等于1,两条标准纬线以外纬线的长度比大于1,两条标准纬线之内纬线的长度比小于1。
D:通用横轴墨卡托投影,是等角横轴割圆周柱投影,椭圆周柱割地球于南纬80度、北纬84度两条等高圈,投影后两条相割的经线上没有变形,而中曲经线上的长度比为0.9996。中央经线为直线,为投影的对称轴,投影角度不变形。其分带方法与高斯-克吕格投影相似,是自西经180度起每隔经差6度分1带,将全球全为60个投影带。通用横轴墨卡托投影是按分带方法各自进行投影,故各带坐标成独立系统。以中央经线投影为纵轴x,赤道投影为横轴y,两轴交点即为各带的坐标原点。为了避免横坐标出现负值,北半球投影中规定将坐标纵轴西移500km作为起始轴,而南半球投影除了将纵轴西移500km外,横轴南移10000km。由于每带的坐标都是对本带坐标原点的相对值,所以各带的坐标完全相同。为了区别某一坐标系统属于哪一带,通常在横轴坐标前加上带号。是我国卫星影像资料常用的投影类型。 (3)控制影像投影的检查与转换
--首先检查控制影像的投影是否与标准投影一致,如果不致,可以利用ERDAS的project Image模块进行投影转化。 --标准投影参数:
? Albers Conical Equal Area ? 25 0 0 ? 47 0 0
13
? 110 0 0 ? 12 0 0 ? 0 ? 0
图12
控制影像投影参数的检查步骤:
(1)打开控制影像:具体操作是在viewer窗口中点击File,菜单栏下面的Open\\raster layer,出现Select Layer To Add对话窗,点击Look in右侧的浏览按钮,找到控制影像所在的文件夹,选择相应的控制影像,然后点击OK,打开影像,如图12。
1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