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特地理环境下地甘肃经济发展状况

独特地理环境下地甘肃经济发展状况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6 19:56:22

独特地理环境下地甘肃经济发展状况

谈一个省的经济状况,就不得不提该省所处的地理位置。区位优势,是决定一个省经济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而甘肃省作为我国西北省份之一,其复杂的地理状况,也决定了他与其他省份,在经济道路上所走的截然不同的路线。甘肃地处黄河上游,位于我国的地理中心,介于北纬32°3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它东接陕西,南控巴蜀青海,西倚新疆,北扼内蒙古、宁夏,是古丝绸之路的锁匙之地和黄金路段,并与蒙古国接壤,它像一块瑰丽的宝玉,镶嵌在中国中部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上,东西蜿蜒1600多公里,纵横45.3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4.72%。 但其人口却只占全国人口的1.98%,所以可以用地广人稀来形容,而正是因为东西跨度过大,所以以省会兰州为界,位于甘肃东西两侧的城市的地理状况也相差较大,相应的,结合其区位优势,所能发展的经济状况也就不同,下面我们就以东西不同的城市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结合地理环境对其经济现状做以分析,并对其未来经济发展走势做出一些预测和建议。

兰州以东的城市主要有定西,陇南,天水,平凉以及庆阳,这几所城市带给我们的印象与长期在人们心目中大漠孤烟直的甘肃形象不太相符,他们大都自然资源丰富,风景秀丽,矿藏充沛,其中定西市地理环境较为不好,伴随着经济状况排在这几所城市的末端;而陇南市,毗邻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陕西省汉中市其自然风光秀丽,气候宜人,著名的九寨沟风景区也与仅其一墙之隔;天水市为甘肃第二大城市,与陇南地理环境相似,接壤陕西省宝鸡市,距离陕西省会西安只有三百多公里路程;平凉市庆阳两市地理环境较为相似,周边被陕西省以及宁夏省所包围。

定西市气候属于中温带半干旱区,降水较少,日照充足,温差较大,这一独特的自然条件造就了定西独一无二的农业发展状况,其被冠名有中国马铃薯之乡;中国黄芪之乡;中国党参之乡等。同时定西市旅游业也有一定基础,定西历史久远,文化灿烂,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贵清山、遮阳山、莲峰山等享誉国内外。新石器时代著名的马家窑、齐家、寺洼等文化遗址,西起临洮绵延300公里的战国秦长城遗址,海内外李氏寻根敬祖的“李氏堂”和通渭温泉等极具开发价值。境内还有汉代新莽权衡、唐明皇御笔“哥舒翰记功碑”、

元代墓葬群、明代铜钟等国家重点文物,同时还有独具风格的渭源灞陵桥、气势雄伟的陇西威远楼。综合以上两点,可以看出,定西市的经济建设发展,将主要依托特殊农业与旅游业,而矿产资源也是定西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力之一,主要矿产资源有花岗岩、大理石、红柱石、汉白玉、硅石矿、高岭土、硫铁矿、地热温泉等。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甘肃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定西历届领导班子紧密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而今后一个时期,将以科学的发展总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中心,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为重点,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努力增加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大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把定西初步建成全国最大的马铃薯良种、生产及加工基地、西北有名的中药材种植及现代制药基地、西北最大的鲜切花及种球生产基地、甘肃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和甘肃重要的畜草产业基地,基本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社会进步、人民群众温饱问题稳定解决的目标。 陇南市是甘肃境内唯一的长江流域地区,气候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境内高山、河谷、丘陵、盆地交错,气候垂直分布,地域差异明显。 与定西相比,陇南市的旅游资源更为丰富, 陇南气候温和,风光秀美,山资水色兼有北国之雄浑奇峻,南疆之灵秀旖旎,浑然一体,相映生辉。全国三大天池之一的阴平天池绿山环抱,碧波粼粼,天生一个“翡翠世界”;西北最大的溶洞武都万象洞奇幻绚美,气象万 千,犹如世外仙台琼阁;国家级重点保护、甘肃唯一具有北亚热带生物群落和自然景观的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奇葩异树,竞相弄资,珍禽异兽,自由出没,被赞誉为“甘肃的西双版纳”;分布于全区各县的大河坝、三滩、红土河、梅园沟、云屏山等自然景点,茫茫林海,阵阵松涛,奇花异草,飞瀑流泉,被人们称作“陇上小九寨沟”;白龙江两岸“高江急峡雷霆斗,拓木苍藤日月昏”,宛如幅幅精美的山水画;徽成盆地桑麻遍四野,稻椒千重浪,呈现一派鱼米之乡的繁荣景象,构成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多姿多彩,引人入胜。而就资源来讲, 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生前曾断言:“陇南是一个宝贝的复杂地带”。勘探表明,陇南矿产资源富集,工业开发

非金属矿产34种,矿产地445处。其中,资源清、储量大、品位高、有开采价

值的金属矿有铅、锌、锑、汞、铜、金、锰、铁等,非金属矿有硅、大理石、重晶石、石灰石、石膏等。其中西成铅锌矿带绵延300千米,金属储量近期为1200多万吨,远期为2000万吨,平均品位4.5—12%,为我国第二大矿体。现年产铅锌矿含铅3.08万吨,含锌12.95万吨;锑金属储量为14.9万吨,为我国第三大矿体;黄金储量已探明190吨,远景储量为300吨以上,已探明储量400公斤以上的大中型矿床20多处。其中文县阳山金矿探明储量100吨,远景储量200吨以上;礼县的岩金,近期储量27.8吨,远期储量50吨;文县的砂金,年产量占全省40%以上。所以陇南的经济发展也就将依托旅游与矿藏这两大助力器,在西部大开发稳步前进 天水市位于兰州与西安两大省会城市之间,铁路上也是陇海线上的重要中转站其地理优势不言而喻,与陇南同样,天水也是境内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美称。 天水古称成纪,因相传华夏始祖伏羲氏就诞生于此,所以又有“羲皇故里”之称。天水市历史悠久,历代人文荟萃,境内文物古迹众多,几乎每平方公里就有一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天水伏羲庙、卦台山,是海内外炎黄子孙朝宗拜祖的场所;大家熟知的\马谡失街亭\、姜维三战小陇山的历史故事就在天水。武山水帘洞,洞内楼台、泉石、雕塑、画像一应俱全;甘谷大象山,拔地而起,巍峨壮观,山上有安详、宁静的大象山大佛;与麦积山毗邻的仙人崖,群峰对峙,是一处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游览胜地……还有与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的麦积山石窟,以精美的泥塑艺术,险峻的洞窟著称于世。天水是甘肃少有的山青水绿的地方,由麦积山石窟和小陇山植物园、仙人崖、石门与曲溪等景点组成的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风景名胜区,区内重峦叠翠、山环水绕,兼具江南水乡的秀美和北国山川的雄奇,是理想的旅游胜地。 天水的矿产资源优势不是很明显,仅有少量金矿与煤矿,但天水的经济发展又陇南、定西与二者不同,除了旅游业与矿藏外,天水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天水经发较早,上世纪初,一些传统工业就开始萌芽。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发展较快,特别是国家“三线”建设时期一批企业相继搬迁天水后,天水逐步发展成为西北地区的重要工业城市,是国家老工业基地之一。目前有工业企业749家,形成了以加工制造业为主体,电子电器、机械制造、轻工纺织三大行业为主导,食品、建材、化工、冶金、皮革、烟草、塑料等行业竞相发展,门类较多、技术装备较好、具有一定实力和

特色的区域工业体系。主要产品有400多个系列3200多个品种,有200多种产品荣获国家、部、省优和甘肃名牌产品、陇货精品等荣誉称号,60多种产品出口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制造业优势明显,加工工业比重高出全省平均水平69.9个百分点,制造业企业占全市法人单位的11.7%,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结构与我省以资源、原材料为主的产业结构形成较强的互补性,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这些也是国务院得以批准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天水的经济发展也将以此为基础,继续深化固有优势,同时努力打造成为新兴装备制造业基地。

平凉庆阳两市,状况较为相似,都属于甘肃的新兴城市,平凉是甘肃省主要农林产品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经济作物主产区,盛产苹果.小麦、玉米、谷类、荞麦、油菜、胡麻、林果、烤烟等,具有开发\两高一优\农业的广阔前景,曾与庆阳地区以\陇东粮仓\闻名遐迩。而平凉林业资源也较为优势,全市现有森林、生态系统及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5个,总面积7.4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6.6%,森林面积397万亩,森林覆盖率17.98%。植物种类共51科84属254种, 野生动物31种。矿产来讲,从全国来看,平凉属自然资源比较贫瘠的地区,但从省内及周边地区范围内看,煤炭、石灰岩等有比较优势。市内的华亭煤田是鄂尔多斯聚煤盆地中煤层最厚的地段,总面积150平方公里,是甘肃省第一大煤田,煤层平均厚度达28.7米,探明总储量34.7亿吨,且煤质优良,具有高活性、高发热量、低灰、低硫、低熔点的特性,不仅是优质动力用煤,而且也是目前我国最好的气化用煤。 旅游方面则有崆峒山等著名景区,所以平凉的经济发展也就将依托这些情况,。2009年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已经达到190.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9.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0678元和2800元。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强化,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市以“平凉金果”为主的果树经济林118万亩,年产果品40万吨以上。“平凉金果”荣获2004年中国国际林业博览会金奖。“平凉红牛”品种优良,年存栏73.6万头,年交易各种畜皮470多万张,肉、蛋、奶年总产量达8.97万吨。2004年,农业增加值达到24.95亿元,粮食总产量达到84.69万吨,草畜、果菜等农村支柱产业总收入达到11.75亿元,“平凉金果”、“平凉红牛”两大品牌走出西北,享誉全国。工业经济在促改革、调结构、求发展中不断开拓前进,工业企

搜索更多关于: 独特地理环境下地甘肃经济发展状况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独特地理环境下地甘肃经济发展状况 谈一个省的经济状况,就不得不提该省所处的地理位置。区位优势,是决定一个省经济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而甘肃省作为我国西北省份之一,其复杂的地理状况,也决定了他与其他省份,在经济道路上所走的截然不同的路线。甘肃地处黄河上游,位于我国的地理中心,介于北纬32°3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它东接陕西,南控巴蜀青海,西倚新疆,北扼内蒙古、宁夏,是古丝绸之路的锁匙之地和黄金路段,并与蒙古国接壤,它像一块瑰丽的宝玉,镶嵌在中国中部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上,东西蜿蜒1600多公里,纵横45.3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4.72%。 但其人口却只占全国人口的1.98%,所以可以用地广人稀来形容,而正是因为东西跨度过大,所以以省会兰州为界,位于甘肃东西两侧的城市的地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