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 - 图文
3、南水北调
水北调的总体布局确定为: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以适应西北、华北各地的发展需要,即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建成后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联接,将构成我国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体格局。
东线: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抽引长江水,沿京杭运河北上,在山东西部穿过黄河,进入河北抵达天津、北京。
中线:从长江支流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沿太行山山前平原开渠输水,终点北京。中线工程具有水质好,覆盖面大,自流输水等优点,是解决华北水资源危机的一项重大基础设施。 西线:从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引水入黄河,解决西北地区的缺水问题。
3.4 中国的海洋资源
多样的生物资源:我国海域自北向南跨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沿海大陆架面积宽广,海水温度适中,适宜多种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种类有两万余种,其中鱼类3000多种,主要经济鱼类70多类。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乌贼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海产。 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海沿岸渔场和北部湾渔场是我国的四大渔场,其中,以舟山渔场最大。
丰富的矿占资源:我国沿海的大陆架上,蕴藏着相当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我国的滨海砂矿储量十分丰富。
巨量的化学资源:我国海盐总产量的85%集中在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北方以长芦盐场(渤海西岸天津和河北境内)最为著名,南方有海南的鹰歌海盐场等。
保护“蓝色国土”:我国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取得巨大成就,目前也面临着一些严峻的问题。 如过度捕捞、石油污染、赤潮等。
第四章 中国的区域差异
4.1 秦岭—淮河线
秦岭与淮河:秦岭横亘于我国中部,自西向东经过的省区主要有甘肃、陕西、河南。其北侧是关中平原(亦称渭河平原);南侧是汉水谷地(亦称汉中盆地),因为秦岭为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重要分水岭。淮河发源于桐柏山,向东流经河南、安徽、江苏等省注入洪泽湖,然后主流经高邮湖南入长江。
9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地理区域和地理界限是非常重要的。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线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差异性。
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
①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地理分界线
②大致是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③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 ④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 ⑥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
⑦农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制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
⑧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 秦岭-淮河线以北 秦岭-淮河线以南 1月平均气温 <0℃ >0℃ 河流的封冻 结冰 不结冰 年降水量的大小 <800毫米 >800毫米 河流水量的大小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耕地的类型 以旱地为主 以水田为主 主要的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 水稻 作物的熟制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一年两熟或三熟 主要的经济林木 苹果、柿、枣 柑橘、柚、茶 主要的运输方式 公路、铁路 公路、铁路、水运 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北方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线。北方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青藏与西北地与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界。青藏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界。
4.2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概述:北方地区指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区内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汾渭平原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地区。文化:北方地区历史文化悠久,名胜古迹众多,人文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农作物: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甜菜等。温带水果:苹果、梨、桃、杏、柿、枣、葡萄等。矿产:煤、铁、油等
南方地区:指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三大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1/4,人口约占全国的55%。本区西部分布有30多个少数民族,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地势:本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为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平原地区河湖众多,水网纵横,具有典型的南国水乡特色。农作物:水稻、生猪、柑桔、茶叶、桑蚕、甘蔗、水产和热带作物。矿产:铜矿、钨矿、汞矿、锡矿、锑矿、
10
铅锌矿。
4.3 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
1、青藏地区:
概述:青藏地区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25%,人口仅占全国总数的1%左右。青藏地区的主体是由“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农作物:青稞、豌豆、小麦、油菜。宗教:藏传佛教。地势:山岳纵横,冰川广布,交通十分困难。公路: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等。
⑴青藏地区有两个显著的自然特征: ①“高”:青藏地区的主体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 m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属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是许多大江、大河的源头,我国著名的长江、黄河、澜沧江等都发源于青藏高原。
②“寒”:青藏地区因“高”生“寒”,海拔高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原因。由于气候寒冷,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
⑵青藏地区有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
①太阳能:本区地势高,空气稀薄,空气透明度好,太阳光线穿过时能量耗损少,到达地面的热量多,所以青藏地区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是全国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地区,其首府—拉萨被称为“日光城”。 ②地热:本地区是我国大陆上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故地。羊八井有我国目前最大的地热蒸气田,现已建成发电站。
③矿产资源:青海省西北部的柴达木盆地,矿藏丰富,被称为“聚宝盆”,煤、石油、铅锌、盐都在开采利用。察尔汗盐湖附近建成了我国最大的钾肥厂。
2、西北地区:
概述:位于长城-祁连山脉-阿尔金山脉-昆仑山脉一线以北,面积约占全国的30%,人口约占全国总数的4%。少数民族: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牧区作物:肉、奶、皮、毛等;矿产资源:稀土矿、镍矿、煤、石油、褐煤。
⑴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成因
西北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气候干旱,原因是它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加上高大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所以这里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⑵西北地区的地表景观
受气候的影响,西北地区的地表景观表现为以上四个方面:
①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风蚀作用显著,西部有浩瀚的戈壁、沙漠。 ②由东向西,植被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因为自西向东,距海洋越来越远,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河流稀少,且多为内流河,其中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④农田、村镇、城市多沿河流或山麓水源地呈带状或点状分布。 3、以牧业为主的地区
⑴西北和青藏都是我国主要的牧区 牧场类型 主要优良畜种 西北地区 内蒙古 温带草原牧场 三河马、三河牛 宁夏 滩羊 新疆 山地牧场 细毛羊
11
高寒牧场 牦牛、藏绵羊 西藏 ⑵西北地区的灌溉农业 在有水源的地区可以发展灌溉农业 ①灌溉农业区:宁夏平原和内蒙古的河套平原,甘肃的河西走廊引黄河水和祁连山冰雪融水进行灌溉,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②绿洲农业区:新疆塔里木盆地和准尔噶盆地的绿洲,依靠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进行灌溉,也成为当地主要的粮绵基地之一。
⑶青藏地区的河谷农业
本地区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在一些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气温较高,风力较小,有利于发展耕种业。如: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和青海的湟水谷地等。主要种植青稞、小麦和豌豆等。
列表分析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地理差异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青藏地区 西北地区 盆地、平原与世界上海拔最地形特征 高原、平原为主 高原、丘陵交高原、盆地为主 高的高原 错 气温冷热变化剧烈,气候干旱,夏高温多雨,冬热量充足,降日照充足,气温气候特征 年降水量由东向寒冷干燥 水丰沛 低 西逐渐减少,太阳辐射强 黄河、海河、黑长江、黄河、澜主要河流 长江、珠江 塔里木河 龙江 沧江源头 钾盐、石油、天主要矿产 煤、铁、石油 有色金属 煤,石油 然气 主要农作小麦、玉米、高小麦、棉花、甜水稻、油菜等 青稞、豌豆等 物 粱、大豆、甜菜 菜 青藏地区 青海
1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