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老师,我的试管破裂了…” - 课堂突发事件的利用案例

“老师,我的试管破裂了…” - 课堂突发事件的利用案例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9 15:24:47

“老师,我的试管破裂了…”——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与反思

邵厂学校 王卫东

【背景】

生成性是相对于预设性而言的。相对于课堂教学之前的预设性(即平时的备课)来说,生成性显得更加陌生,也显得让教师更加迷惘与激动。

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于在上课前专门准备那些“考试要求”的、“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而这些内容是上课之前精心准备过的,这些内容不管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已经在教师的已有专业知识储备之中,无论在课堂上学生遇到或者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教师们都能得心应手地迎刃而解。而课堂中生成性的问题具有随机性、不可预测性,令教师们头疼的是它的出现不一定在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之中,所以往往因为生成性问题而出现了让教师“出糗”的现象。 所以教师们特别怕课堂的生成性问题。 新课程的课堂要求我们有“三口”,即接口、缺口和窗口。接口是立足于新旧知识的同化、顺应上的,而所谓的缺口与窗口,就是通过课堂上的探究过程中,创设了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有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与动力。 【案例】

记得有一年学校开设教研周活动,组内要求我开一节公开课,我选择的课题是学生实验课《氧气的制取》。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逐步说明与演示此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还没等我演示完,董晓强同学举手了:

“老师,我这组的试管被陈瑜忠弄破了”。

如果在平时的课堂上,遇到这样一位“不遵守课堂纪律”,“胆敢在教师讲解与演示实验的过程中私自操作,而且还损坏了实验仪器”,我肯定会狠狠地批评一通,而且课后还要有相应的“惩罚措施”。可是当时是学校的公开课,同学校有近二十多位教师在听课,而且遇到这样“尴尬”的事件,我当时也是暗自念着自认倒霉。

虽然有些束手无策,但是我想起一位老教师讲过的话:

“当你在课堂中面对学生的问题或教学事件束手无策时,你不要表现得惊慌失措,而是把令你头疼的问题或教学事件“抛给”学生,让学生充分思考与讨论,这样不但让学生自己去讨论着解决问题,而且也为自己争取到了思考问题的时间??”

我没有马上批评那位学生,而是要求大家讨论“为什么他的试管会破裂?” 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着,最后各小组各抒己见: 王飞菲同学说,“可能是被他摔破的吧”。 徐家伟同学说,“可能是用试管夹夹试管时位置不对,被试管夹压破的”。 潘连云同学说,“可能是加热时,试管外壁有水没有擦干造成的,这样会使试管受热时冷热不均”。

蔡超峰同学说,“可能是加热时试管底部碰到了酒精灯的灯芯造成的,这时也会使试管局部过冷或过热”。 周枫同学说,“可能是加热后没有冷却,直接放入水中洗造成的,这样试管在突然冷却的过程中容易破裂”。 ??

“刚才同学们把实验操作过程可能引起试管不正常破裂的情况与相应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那么,陈瑜忠同学的试管是怎么破裂的呢?我们请陈瑜忠同学描述一下你是怎么操作使试管破裂的。”

陈瑜忠有些心虚,在结结巴巴的讲述中道出了个原委:

“我看到那只试管有些不干净,想把它洗干净,所以就用试管刷在水龙头下洗了。因为急于想做实验,所以马上放入药品加热了,想不到??”

抓住这个机会,我对此课堂“插曲”进行发挥:

“刚才陈瑜忠同学的不合时宜的行为给我们带来了一个让我们重新认识实验操作规则及对试管加热时要注意的信息,同学们在此过程中对原因分析的很深入,对此事你们有其它的看法吗?讨论后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通过讨论后,几位小组代表发言。

“我觉得陈瑜忠同学上课擅自操作,这行为不好,可能造成事故。”

“我觉得陈瑜忠同学的行为虽然不好,但是他的行为也给我们启示,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收获不少,这似乎有因祸得福的味道。”

“不管怎么样,在实验操作时一定要注意实验规则,任何违反实验规则的行为都是危险的,我们不赞成陈瑜忠同学的行为!” ??

【反思】

我想,如果按照平时的表现,可能我的批评对学生有一定的“警戒”作用,但是这样做也可能带来一系列的负效应,比如课堂教学时间的浪费,学生自尊心受到伤害等。而像我在上述案例中所做的一样,不仅仅可以机智地把一个课堂中很尴尬的问题化解了,最重要的是以学生的“真实经历”,去完成了一项“实验过程中在避免试管破裂的方法”这个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不是让教师直接讲授出来,而是通过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讨论试管破裂的原因)、建立假设(每个小组成员进行讨论试管破裂的可能原因)、获得事实与依据(弄破试管的学生描述试管破裂的操作过程)、总结与交流(学生总结了可能使试管破裂的因素,并对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实验时在遵守实验室规则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与交流,加强了科学实验过程的体验),这是比较严谨的探究过程,也是把原来可能造成课堂尴尬局面而扭转为有利的教育资源的过程。虽然这个过程与原定的教学目标有些“偏离”,但对学生来说获得的结果和受到的启发往往是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也获得不了的。

这种扭转的关键首先是教师的思想意识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什么时候出现什么问题,任何人都无法把握,毕竟我们面对的是具有个性的、有自己思想的学生,他(她)们的言行都有可能是我们课堂准备内容之外的,而这些“意外”(生成性的问题)也可能是课堂教学宝贵的资源,我们不但不能逃避,而且要善于利用这些“意外”。

其次,面对生成性问题,也正是考验教师对课堂临时出现的问题的应变能力。一个教师的成熟是要经过无数次的这些“临时事件”的,而在每次面对这些临时事件时,沉着冷静地分析问题,并当机立断地处理好这些问题很重要,这种应变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结果。

最后是对生成性问题处理后的反思。对自己在临时处理这些问题的方法与手段进行深刻的反思、不断地加以总结是处理生成性问题的有效手段。

当然,课堂中的生成性问题不仅仅局限于这些“意外事件”的发生,更多的是学生在课堂活动的过程中产生了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又不是课堂内容所能解决的,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保护好学生积极思考、善于发现问题的热情与能力,把这种热情与能力培养成学生的一种思维品质,而且也要处理好正常的课堂教学与课外的探索活动的辩证关系。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老师,我的试管破裂了…”——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与反思 邵厂学校 王卫东 【背景】 生成性是相对于预设性而言的。相对于课堂教学之前的预设性(即平时的备课)来说,生成性显得更加陌生,也显得让教师更加迷惘与激动。 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于在上课前专门准备那些“考试要求”的、“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而这些内容是上课之前精心准备过的,这些内容不管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已经在教师的已有专业知识储备之中,无论在课堂上学生遇到或者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教师们都能得心应手地迎刃而解。而课堂中生成性的问题具有随机性、不可预测性,令教师们头疼的是它的出现不一定在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之中,所以往往因为生成性问题而出现了让教师“出糗”的现象。 所以教师们特别怕课堂的生成性问题。 新课程的课堂要求我们有“三口”,即接口、缺口和窗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