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教案]#精选 全新
word.
②同桌练习说话。 ③师指名交流。 (5)引导体会情感。
①师引导:老两口那个高兴呀,老爷爷笑着说,想当初咱们认识的时候你还是个小姑娘,一晃就是 几十年了。虽然现在咱们老了,但孩子们却让我们放心,高兴呐。这正应了那句恩恩爱爱,白头偕老。 这就是“相媚好”。
②有感情地朗读词。师:带着这样的感受,一起再读这句词。(板书:相媚好情) 3.提炼词眼,沉醉词境。
(1)师引导:这里的“醉”仅仅是指老两口喝醉了吗? 示例:“醉”不仅仅指老两口喝醉了,还指陶醉。 (2)引导体会乡村生活的乐趣。
①师引导:是啊,老两口很陶醉。我们再来联系上下文,品味词中深意。从词的上阕中那句“茅檐 低小”,你读出了什么?
②预设:他们家生活条件并不好,很贫困。
③师:生活并不富裕,可为什么老两口还那么乐呵呵地陶醉其中呢?老两口到底“醉”在哪儿?请 把你的想法简要地写在纸上。
④生练习写片段。
⑤师指名交流写的片段,师生共同评议。 (3)指导朗读。
①师引导:生活贫困不算什么,重要的是心里快乐、幸福。心里有多美,日子就有多美,怪不得老 两口都陶醉了。陶醉的只是老爷爷、老奶奶一家人吗?陶醉的还有谁?(预设:作者)是啊,词人辛弃 疾,也深深地陶醉了。
②师引导:请同学们读出词人那陶醉的感觉来。生: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③师引导:读这首词的时候,还有谁陶醉了?(预设:我们)让我们一起陶醉在村居的美景中。 师配乐,全班朗读整首词。
④师:同学们,读到这里,你们觉得这是一种怎样的村居生活?(预设:幸福温馨,富有人情味)
17
17 / 19word.
word.
【设计意图】此板块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讨论,在读中探究,在读中感悟,有效地突破了学 词的重难点。采用“以图画为先导,以语言描绘作引子”的方法,让学生在想象中朗读,在朗读中想 象,使文中之境成为学生心中之境、口中之言。
板块四 拓展背景,体会情感
1.师过渡:同学们,一份温馨和谐、自在的乡村生活为什么让词人那么向往、那么沉醉呢?(板 书:心醉田园)他在陶醉之余又会想些什么呢?相信读了下面这段文字之后,你会深有感悟。(出示课 件)
2.师:看了这段资料,你们一定明白了辛弃疾为什么那么陶醉。此刻,看着这安宁祥和、温馨和谐 的村居生活,辛弃疾感慨万千,他会想什么呢?
(1)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体会辛弃疾的爱国情怀。(出示课件) (2)生自由读;师指名读。
3.课堂总结:每首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婉动听的歌,一段绵长不绝的情。相信同 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今后一定会在词的世界中尽情遨游,深切感受到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设计意图】通过对同一词人的不同词进行对比阅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田园生活的恬静、和 谐,领悟到词的内蕴,在读中获得情感的熏陶。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 100 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这三首古诗词,描写的是乡村田园风光和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乡村生活,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 的热爱与赞美。读着这些诗词,顿觉清新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浓郁的生活情趣洋溢在字里行间。在教 学时,我主要把握了以下两点:
1.把握诗词特点,教学各有“侧重点”。
18
18 / 19word.
word.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 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教学《宿新市徐公店》时,我主要抓住重点短语“篱落疏疏”“一径深”“未成阴”等,采用图文 对照读等方式,通过学生学习体验的活动,把古诗意境变成具体的图景,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田园的美 丽、恬静,感受在花丛中追蝶的快乐。教学《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通过 自己的思考和想象,加深对诗句的领会、理解。教学《清平乐·村居》时,我从画面入手,引导学生走 入词境,感受词的意境美。三首诗词的教学“侧重点”虽各不相同,但我准确落实,避免了教学中的雷 同的模式,体现了教学的针对性。
2.把握课文特色,信息支持有“突破点”。
课上我借助课件中的精美图片充分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再结合背景音乐进行范读,建立朗读的初步 感知;而后通过关键词语和课件出示的信息资料,逐渐深化实际语言感悟,让学生与古诗词进行对话。
19
19 / 19word.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