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三第二讲大气环流与气候学案
第二讲 大气环流与气候
挖命题 【考情探究】
5年考情 考点 内容解读 要求 考题示例 2015海南单科,1,3分 全球性大气环流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气温与降水 对气候的影响 气候类型 全球气候变化 分析解读 近五年课标卷考查气温与降水和气候类型两个考点共3次,海南卷考查了另外两个考点各1次。命题多以区域图附加气候要素信息方式呈现,考查获取信息、调用知识分析问题,以及运用地理原理阐释自然现象的能力。本讲各考点是自然地理的核心知识,今后还会是命题的高频考点。
【真题典例】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Ⅱ 2014福建文综,9—10,8分 2018课标Ⅰ,11,4分 Ⅲ 2018课标Ⅲ,36(1),8分 影响蒸发的因素 ★★★ Ⅱ 2015课标Ⅱ,36(3),6分 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及影响 Ⅱ 2015海南单科,13—14,6全球气候变暖的差异及原因 ★★☆ 分 考查点 南亚季风风向及成因 ★★☆ 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 影响气温的因素 预测热度
破考点 【考点集训】
考点一 全球性大气环流
下图为某半球气压带、风带(箭头表示风向)分布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题。
1.(2019届河南中原名校质评一,6)关于图中气压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副极地低气压带 垂直方向为下沉气流 B.乙:副热带高气压带 是动力原因形成的 C.甲:极地高气压带 受其控制下气温较低 D.乙:热带低气压带 受其控制下气温较高 答案 B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总结出来的,它反映了太阳运行周期的规律,人们依此来进行农事活动。“秋”就是指暑去凉来,立秋意味着秋天的开始。
2.(2019届湖北名校联考一,3)俗话说“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2018年立秋时间为8月7日21点30分左右,属于晚立秋,此时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大气环流是( ) A.江淮准静止锋
B.西北季风
C.副热带高压 D.东南季风 答案 C
下表中甲、乙为欧洲西部某地(50°N,5°E)和南美洲西部某地(45°S,72°W)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下列三题。
甲地均温(℃) 1月 13.2 4月 11.3 7月 6.3 10月 8.1 全年 10.2 甲地降水(mm) 乙地均温(℃) 乙地降水(mm) 161 4.8 164 339 9.2 84 509 16.1 95 232 12.2 140 3860 11.1 1260 3.(2019届安徽江淮十校联考二,8)甲地降水量远比乙地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西风带来丰富水汽 B.靠近海洋水汽充足 C.沿岸暖流增温增湿 D.山地阻挡多地形雨 答案 D
4.(2019届安徽江淮十校联考二,9)乙地7月气温高于甲地1月气温的主要原因是( ) A.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大 B.甲地白昼时间长 C.乙地沿岸有暖流流经 D.乙地受东南信风影响 答案 C
5.(2019届安徽江淮十校联考二,10)乙地全年降水量冬季较夏季更丰富的原因主要是( ) A.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B.暖流影响 C.地形阻挡 D.冬季西风更为强劲 答案 D
6.(2018河北衡水中学上学期二调,30)下图中近地面实线为等压线,虚线为等温线,与下图所示天气系统相一致的是( )
A.七月份出现的亚洲低压 B.一月份出现的阿留申低压 C.七月份出现在中国的副热带高压
D.七月份出现在澳大利亚的气压中心 答案 D
甲、乙两图中箭头分别表示该地某季节风向,读图回答下列两题。
7.(2017天津六校联考,39)有关甲、乙两图所示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当南半球冬季时,图甲中所示风向正确 B.两图所示风的成因相同 C.两图所示风向盛行时间基本相同 D.两图所示风的性质一致 答案 C
8.(2017天津六校联考,40)当图乙中所示风向盛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澳大利亚北部正值雨季,而西南部正值旱季 B.日本西岸较东岸降水少
C.我国华北地区冬小麦正值收获季节 D.美国南部飓风盛行 答案 A
考点二 气温与降水
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下图,完成下面两题。
1.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A.台风 B.海陆分布 C.地形 D.大气环流 答案 C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