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年级上古诗
三年级上册古诗
启蒙巧对(一) 露凝霜,虹截雨; 雷霹雳,雨滂沱。 云似锦,雨如丝; 天边雁,日里乌。
【注解】
日里乌:古代传说太阳里有一-------------------------- 启蒙巧对(二) 星拱北,日西沉, 融合日,淡荡风。 风动竹,月移花, 风里絮,雨中花。
【注解】
淡荡风:微风荡漾的意思。一般形容春风。
-------------------------- 启蒙巧对(三) 花弄月,竹摇风, 霜前菊,雪里梅。 王孙草,学士槐, 白荼蘼(mí),红芍药。
【注解】
王孙草:指旱藕;还有一种说法是黄芪。
-------------------------- 启蒙巧对(四)
忘忧草,解(jiě)语花, 飞絮白,落花红。
花灼灼,黍(shǔ)离离。
【注解】
灼灼:形容明亮。 黍离离:野草苍茫漫漫。 -------------------------- 启蒙巧对(五) 莺出谷,燕归巢, 胭脂马,琥珀猫。 鸡冠花,凤尾竹,
孔雀尾,雉(zhì)鸡翎。
【注解】
雉鸡:鸟。形状像鸡,雄的尾巴长,羽毛很美丽。 --------------------------
只长着三只脚的鸟。乌就是鸟。 梅欺雪,菊傲霜,
1
启蒙巧对(六)
清风对皓月,暮雨对朝烟。 北斗七星三四点,南山万寿十千年。 一统对万年。
【注解】
一统对万年:即全国统一。统治者希望江山永固,万年不衰。 -------------------------- 启蒙巧对(七) 泉对石,水对山, 峻岭对狂澜。 柳堤对花圃, 洞壑对峰峦。 舟横清浅水村晚, 路入翠微山寺寒。
-------------------------- 启蒙巧对(八) 今对古,汉对唐, 五帝对三皇。 晋齐韩赵魏, 吴蜀宋陈梁。
虞(yú)夏商周为四代, 禹汤文武是三王。
--------------------------
启蒙巧对(九) 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 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注解】
途次早行之客:途次,旅途中住宿的地方。这一句指清晨就有人急于赶路了。
-------------------------- 启蒙巧对(十)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雁,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注解】
三尺剑:古代配剑长约三尺,故称三尺剑。
六钧弓:一钧合现在五千克。六钧弓,即约为三十千克拉力的弓箭。
--------------------------
天对地,地对天,天地对山川。 两岸晓烟杨柳绿,
2
1 咸阳值雨
唐〃温庭筠
咸阳桥上雨如悬, 万点空蒙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 晓云将入岳阳天。 -------------------------- 2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注解】
移舟:移船近岸。
烟渚:在雾霭里水中的小洲。
行船停靠在烟雾朦胧的小洲之滨;日落的时候又平添几分旅途的新愁。空旷的田野里,远处的天空显得比树木还要低平;清澈的江水中,明月的倒影此刻和游人那么亲近。
--------------------------
3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解】 平明:天刚亮。
孤:形容远山孤零零的样子。
带着深秋含义的雨水在傍晚落满了大江,吴国大地也似乎饱含着无限的惆怅。天刚亮来到芙蓉楼与朋友殷殷话别,觉得江北的山峦也像孤单地站在远方。洛阳的亲友们如果问起我的境况,我的心如同盛在玉壶中的冰纯洁明亮。
-------------------------- 4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 满架蔷薇一院香。 --------------------------
3
5 菊花
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罢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注解】
待到:等到。是作者充满热情的期待。
满城尽带黄金甲:把黄色的花瓣设想为战士的盔甲。
语言、手法都使人耳目一新。诗人把自己革命的抱负与战斗的性格融入诗中,期待
天翻地覆、扭转乾坤之日的早一天到来。
-------------------------- 6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解】 1、暝:夜色。
2、浣女:洗衣服的女子。 3、春芳:春草。 4、歇:干枯。
-------------------------- 7 马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何当:什么时候才能够。 金络脑:很贵重的马鞍具。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奇才异志、远大抱负及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愤懑。
--------------------------
黄巢的这首诗,无论意境、形象、【注解】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