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20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5《自相矛盾》 教案
15 自相矛盾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默读和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及作品的情感态度,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本案主要通过学生自由读,教师范读、领读、配乐朗诵等不同形式的朗读,指导学生读通、读顺文言文,读出适当的停顿和节奏,在读的过程中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在理解字词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故事内容,明白道理;知道“自相矛盾”这一成语来自寓言故事,体现学习的延展性。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完成预学案作业。收集矛和盾的相关资料。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深刻寓意。 教学难点:
品味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通过比较阅读,学习按时间顺序记叙和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图导入,走近古文
1.激趣:老师知道同学们读了很多的寓言故事,现在,我来考考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2.课件出示寓言故事对应的图片。(依次出现《掩耳盗铃》《揠苗助长》《守株待兔》《亡羊补牢》的故事中的图片)
3.引导学生回顾这几则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 4.出示图片《自相矛盾》。 (1)你们知道这个故事的名字吗? (2)这个人手里分别拿的是什么?
(3)观看矛和盾的图片及视频资料,介绍矛和盾。
通过直观演示,帮助学生认识矛和盾,为学文做好铺垫。
5.导入:这节课我们就走进文言文《自相矛盾》,感受古文语言的韵味。(相机板书:自相矛盾)
设计意图:由学生喜欢的寓言故事导入,复习故事的同时明白寓言故事都会告诉我们一个小道理,为学习课文埋下伏笔。
二、初读古文,识字读文
1.引导学生交流识字、读文的方法。 2.根据学生交流,出示学习方法。 课件出示:
学习小助手 1.自由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感觉难读的地方就反复多读几遍。 2.将字条中的生字逐一读给小组同伴听,圈出读不准的生字。 3.请小组同伴当小老师,教你读准圈出的生字。 4.组长组织交流,动脑筋,想办法,识记生字的字形。 3.集体检测。
(1)开火车朗读词语,相机强调“吾”读二声,不读“wǔ”;“誉”不要误读成“yì”。
吾盾之坚 其人弗能应也 自相矛盾 誉之曰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2)朗读词语中的生字。 吾 弗 矛 盾 誉 (3)小组赛读生字。 吾 弗 矛 盾 誉 (4)学习多音字“夫”。
(5)学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重点区别形近字识记:曰——日。 4.学生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
5.教读难读的句子。师配乐范读,生注意倾听。教师领读两遍。 6.指导读文,学会停顿,读出节奏。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中学会读好文言文。
(1)自由练习。 (2)多种形式赛读。 (3)齐读。
借助停顿,使学生在练读
设计意图:因为文言文的结构与现代文不同,所以由教师进行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而赛读既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又能在潜移默化中收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
三、巩固字词,练习写字 1.指生开火车朗读生字和词语。
2.课件出示“写字小助手”,组织学生展开同桌互助学习活动。
写字小助手 看一看:仔细观察写字表的“矛、盾”,将容易写错的笔画圈出来,并给同桌讲一讲圈画的理由。 想一想:怎样才能写好圈画的笔画呢?和同桌商议一下。 练一练:针对自己圈画的书写难点做书空练习。 3.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同学圈画的生字,重点指导: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