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青海省西宁市河道防洪治理工程 - 图文
青海省西宁市河道防洪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河名 湟水干流西段 湟水干流东段 北川河 南川河 造床流量(m/s) 172 296 177 62 3治理前流速(m/s) 2.95 2.95 3.02 3.41 整理后流速(m/s) 2.71 2.75 2.71 2.21 由表可知,治理前造床流量下的平均流速对现状河道属冲刷流速,治理后河道的平均流速较治理前的平均流速均有所减小, 因此治理工程实施后的河道不会再增加输往下游河流的泥沙量,相反使输沙量有减少的情势。
6.4水环境影响预测分析评价 6.4.1工程对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西宁市河道防洪治理工程中配套有截污干管工程内容,由于防洪治理工程截污管网的实施,使工程段现有排入湟水河的废水污染物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削减,防洪治理工程本身运营期不产生废水污染物排放,因此,防洪治理工程在运营期不会对地表水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相反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现有河段地表水环境质量。
6.4.2工程对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①北川河、南川河
北川河、南川河护岸河段处于本河流下游,河道下切较深,地表水、地下水交换主要以地表水补给地下水为主。这两处的护岸采用混凝土预制板护岸加上浆切石护脚的形式,为完全的隔水断面,护岸的修建阻挡了垂直于河流走向上的地表地下水转化,对该地区的地下水补给有一定的影响。但经过分析与调查,整个工作区内地下水流向和地表水流向大体是一致的,它的主流向是平行于护岸的方向,垂直于护岸方向的水量交换数量有限,而护岸阻挡的是垂直于它的水量交换。再者,由于护岸的深度有限,地下水与地表水的联系仍能绕过浆切石护脚发生,这也从另一方面减轻了护岸对水的阻挡影响。经过调查,南川河与北川河地表和地下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河水补给地下水。它的补给形式主要是通过河底进行垂向补给。河水对地下水补给主要是通过河床进行垂向补给。由于护岸工程并没有改变河流河床的情况,故工程区地表水补给地下水的原始方式不会改变。
甘肃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 - 33 -
青海省西宁市河道防洪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综合考虑以上原因,可以得出北川河、南川河河段的混凝土预制板护岸对当地地下水和地表水转化有较轻微的影响,这种影响不致会对地下水环境造成破坏。
湟水干流共有两段需进行护岸整治的河段,该段地下水与地表水的交互既包括河水补给地下水也包括地下水向河水的排泄。这两段的护岸采用蜂巢网箱石笼护岸 + 蜂巢网箱石笼护脚的形式,具有很强的透水性。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土体密度越大,孔隙率越小,水流通过的平均孔隙尺寸越小,渗透系数越小,反之越大。根据实验测得砾石的渗透系数一般大于10-1cm/s,本次蜂巢网箱石笼采用30mm~120mm直径的卵块石填充,其渗透系数远大于湟水干流土层的渗透系数。
根据达西定律可分析得出,蜂巢网箱石笼护岸的透水能力大于工程区原始土层的透水能力,蜂巢网箱石笼护岸不会成为地表水和地下水交互的制约因素,它不会改变原始地表水和地下水间的水力关系。故湟水干流的护岸工程不会对地下水造成影响。
6.5工程施工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6.5.1对环境空气的影响
工程施工作业中工程基础开挖、灰土拌合、施工道路建设、车辆运输等都会引起局地环境的粉尘和扬尘污染。
西宁市河道防洪治理工程地段大部分为现有河床,土壤湿润,工程开挖过程产生的扬尘相对较小,由工程施工沿线主要的环境空气敏感点的分布来看,湟水河干流西段西郊乐园、苏家河湾以及湟水河干流东段康乐医院和朝阳小区距开挖施工点距离在50m左右,在工程施工扬尘的影响范围之内,为此,工程在该段施工时应加强开挖扬尘的控制措施,降低对周围敏感点的影响。 ②物料堆场扬尘对周围环境影响
施工现场物料、弃土堆积和混凝土搅拌亦会产生扬尘。一般情况下,施工扬尘浓度在150m内的贡献值可以达到0.5 mg/m3以下,其扬尘影响仅限于局部范围。为降低工程施工扬尘对学校、医院等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区影响,工程在各河段靠近城区段人口密集区施工时必须加强施工管理,渣场尽量设置于学校、医院、居民点下风向和距离较远的地方,以降低扬尘影响。
甘肃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 - 34 -
青海省西宁市河道防洪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③车辆运输扬尘
工程施工车辆物料运输过程中粒(粉)状物料洒落、施工车辆在施工场地行驶的过程中均会产生一定扬尘,根据类比调查研究结果,在正常风速等天气条件下,运输过程中扬尘浓度随距离增加迅速降低,至150m处一般能够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施工道路扬尘具有明显局地污染特征。工程在车辆行驶路面实施洒水抑尘措施,每天洒水4~5次,可使扬尘量减少70%,施工道路及场地拟采取洒水抑尘措施,施工车辆采取篷布加盖措施,施工车辆运输路线选择尽量避绕人口密集区、学校、医院等敏感点,工程施工运输车辆扬尘对周围环境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工程施工期环境空气污染具有随时间变化程度大,漂移距离近、影响距离和范围小等特点,其影响只限于施工期,随建设期的结束而停止,不会产生累积的污染影响。工程在加强对扬尘排放源的管理,堆料场尽可能考虑设置在居民点下风向和距离较远的地方,物料运输车辆采取洒水降尘、篷布遮盖等抑尘、降尘措施情况下,可以将工程施工期对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减至最小程度。
6.5.2对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工程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生产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生产废水中主要以悬浮物为主,不含其它杂质。工程施工生产废水采取沉淀池沉淀处理措施,经沉淀处理后,废水全部回用于砂石骨料加工、混凝土拌合、周围区域绿化及道路降尘用水,不排入地表水体,因此,工程施工生产废水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
工程生活污水采用在各施工营地修建废水收集池,设一台污水收集运输车,拉运至西宁市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入湟水河,对环境影响较小。
6.5.3对声环境的影响
根据工程施工特点,本次施工期噪声评价划分为土石方开挖、堤筑和覆土绿化三个阶段,每个施工阶段又根据不同工程段特点分为网巢和浆砌石两个工程段进行预测评价。
①施工场界噪声预测结果
根据工程土石方开挖、堤筑和覆土绿化施工阶段各工程段噪声源强分布,采用
甘肃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 - 35 -
青海省西宁市河道防洪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点源模式施工噪声预测结果见表6-3。
表6-3 工程不同施工阶段和工程段施工噪声预测结果表
施工 阶段 土石方开挖 施工 阶段 工程段 网巢段 浆砌石段 工程段 网巢段 浆砌石段 工程段 网巢段 距离 6.2 (m) 26 42 50 70 75 80 100 132 150 265 470 预测 75.0 64.0 60.0 58.4 55.5 55.0 54.3 52.4 50.0 48.9 43.9 39.0 值 预测 86.7 75.0 70.9 69.4 66.5 65.9 65.4 63.5 61.1 60.0 55.0 50.0 值 距离 4.1 (m) 24 25 45 50 70 80 100 142 150 255 450 堤筑 预测 75.0 60.4 60.0 55.0 54.0 51.5 50.0 48.0 45.0 44.5 39.9 35.0 值 预测 89.1 75.0 74.6 70.0 68.9 66.1 64.9 63.0 60.0 59.5 55.0 50.0 值 距离 3.4 (m) 10 22 41 50 70 77 80 100 150 施工 阶段 覆土绿化 预测 75.0 66.5 60.0 55.0 53.4 50.7 50.0 49.6 47.8 44.4 值 工程施工过程中,网巢工程段和浆砌石工程段土石方开挖施工噪声预测值满足《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土石方阶段昼间75 dB(A)限值要求的预测距离为6.2m和26m,满足夜间55 dB(A)限值的预测距离分别为75m和265m,因此,工程昼间施工场界噪声基本可满足《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昼间75dB(A)的标准限值要求,而夜间施工场界噪声不能满足55 dB(A) 的标准限值要求,由于工程地处西宁市区,受施工夜间噪声影响的人口较多,因此,应合理优化工程组织,禁止工程夜间施工。
工程施工噪声预测至施工场界22m~150m以外满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2类区昼间60dB(A)标准,至施工场界77m~470m以外满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2类区夜间50dB(A)的标准。
从施工阶段来看,由于土石方开挖阶段投入施工机械多、机械噪声源声级高,因此其噪声影响比其他两个施工阶段声环境影响范围要广。从施工工程段来分析,工程浆砌石段施工噪声影响比网巢工程段大。工程土石方开挖阶段浆砌石工程段场界150m和470m以外方可以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2类区昼间60dB(A)和夜间50dB(A) 标准限值要求。
②施工噪声对敏感点声环境影响预测及分析
考虑最不利的土石方开挖阶段,工程施工对各工程段主要声环境敏感点噪声影响预测结果见表6-4。
甘肃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 - 36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