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青海省西宁市河道防洪治理工程 - 图文

青海省西宁市河道防洪治理工程 - 图文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21:26:15

青海省西宁市河道防洪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浓度范围为0.015~0.056 mg/m3,全市SO2 和NO2日均值低于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浓度限值。2005年市内各监测点的TSP 日均值浓度范围为0.081~2.898 mg/m3,超标率为69.2%。

5.5声环境现状调查评价

本次评价委托西宁市环境监测站于2006年9月21日~22日共选择了11个声环境现状监测点位,对工程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监测。

各噪声监测点昼间噪声在43.5~57.1dB(A)之间,夜间噪声在35.5~46.9dB(A)之间,昼间监测统计值Leq[dB(A)]均低于《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2类区(昼间60dB(A)、夜间50dB(A))标准要求,说明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较好。

6、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6.1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6.1.1工程实施对流域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

湟水河干流西宁市区及下游段河谷地带是典型的草地生态类型区,属于温性草原,对河流水文过程的依赖程度较低,河谷内局部依赖河流形成的0.1万亩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受河水变化影响较大。本工程实施前后湟水河径流量没有发生变化,受河水径流量影响较大的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应不会受到影响。相反,由于本工程实施后,现状西宁市排入湟水河的部分污水截流送入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使得湟水河水体污染负荷整体减轻,有利于下游沼泽湿地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的生长和繁衍,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

6.1.2对评价区陆生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

⑴护岸护坡对陆生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

评价区陆生生态系统类型主要是呈斑块状分布于工程河段两岸的人工林地和河

甘肃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 - 25 -

青海省西宁市河道防洪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道两侧河漫滩灌丛草地。这些陆生生态系统主要依靠地下水存在和发展,而河谷滩地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是河流。因此,护岸护 坡形成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工程河段两岸陆生生态系统的兴衰存亡。本工程采用的蜂巢挡墙是由厚度在0.5~1.0m生态格网网箱叠砌而成的,这种挡土墙透水性好,能够实现水与土体的自然交换,有利于植物生长,不会切断河流水体与河滩地和河流两岸低阶地的水力联系,对工程河段两岸陆生生态系统的生存和发展影响较小。

⑵工程占地对陆生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

工程占地为永久性占地和施工临时占地两部分。工程永久占地主要是河堤和护岸工程占地。沟道工程因原沟道内基本是河滩地,不占压其他土地。施工临时占地主要是弃渣场占地、临时施工道路及施工营地占地。

①占用耕地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工程永久占用耕地51.97hm2,这一部分耕地将永久失去生产能力,现有的农田生态系统被河流生态系统所替代。初步估算占用耕地平均产值为1300元/亩·年,每年损失约101.34万元的农业产值,与防洪效益3000万元/年相比,仅占3.37%。可见,工程占用耕地的防洪效益是十分明显的。另外,河流生态系统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其稳定性和可恢复性都有较大提高,最终促进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能力。

②占用林地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工程永久占用林地14.15hm2,这一部分林地将永久丧失其水土保持、护岸护坡和景观美学功能。由于工程占用林地均为满足防洪标准的河道内用地,不可避让。因此工程在施工前要妥善处理占用林地范围内的植株个体,采取移栽或异地补栽的办法进行占补平衡规划林业用地,确保城市林地面积不减少,林地生态功能不降低。

③临时占地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工程临时占地范围内占用耕地20.23 hm2,坑塘9.81 hm2,其它未利用地19.13hm2。施工营地和施工道路临时占地占用期间,占用土地的生产能力暂时丧失,待工程完工后,可恢复其用地功能。弃渣场占地主要是坑塘和局部河道低洼地带,弃渣后进行土地平整,恢复其河道行洪能力,但原有坑塘低洼地的蓄洪滞洪和水产功能将丧失。现场调查分析认为:工程河段无大型蓄滞洪坑塘和主要水产养殖鱼塘。因此,平整工程河段,削高填低有利于河道行洪,对蓄滞洪能力影响甚微。

甘肃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 - 26 -

青海省西宁市河道防洪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⑶工程建设对城市景观生态的影响分析

西宁市河道防洪治理工程不仅使西宁市城市防洪能力得到提高,而且对改变西宁市生态环境具有积极的作用。西宁市河道防洪工程将现直排入湟水河河道的排污管道截流后送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河道内无序堆放的垃圾集中清理后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集中处理。对改变城市环境卫生、提高城市形象和改善城市居民休息娱乐环境具有非常重用的意义。随西宁市河道治理工程的完成运营,河道两岸的土地利用价值得到迅速提高,配套建设的滨河路绿化美化工程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亲切怡人的休闲空间和绿化生态空间,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沿河植被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对维持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⑷工程建设对主要陆生生态环境敏感保护目标的影响分析 ①对人工护岸林草地的影响分析

治理河段两岸西宁钢厂人工林地、西郊乐园人工林地、南川公园人工林地、湟乐公园人工林地均无专门灌溉渠系,林木主要靠天然降水和河道两岸地下水生存,长势良好,已基本成林。西宁市河道防洪治理工程在这几处人工林地均采用蜂巢网格护坡结构,不切断河道与地下水的补给联系。工程只要在施工过程中注意保护林地内植株,防止不必要的破坏和砍伐,工程建设对这类人工林地的影响较小。

治理河段北川河两岸、团结桥下游湟水河右岸零星生长有桥、灌木和草本,不成片。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保护,避免不必要的破坏。

②对宁湖的影响分析

治理河段下游宁湖属人工湿地,主要功能是景观娱乐,湖中分布由当地常见土著鱼类。工程建设起由于水土流失量增大,从而使湖中泥沙剧增,对湖区清淤造成巨大压力,进而影响湖中水生生态系统的存在和发展。因此工程施工期要采取必要的水土保持措施,保护下游水生生态环境。

③弃渣场环境影响分析

工程1#、2#弃渣场县分布有成片杨树林,工程大量弃渣势必会影响到林木的正常生长。工程施工弃渣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破坏部分植株和林地内的灌木和草本,从而破坏了林分结构,进而影响到乔木的生长和发育。另外,工程弃渣多采用机械弃渣,车辆难于进入林地内作业。因此建议主体工程设计中,弃渣场要避开林木生长地段,重新考虑这两处渣场的弃渣规划或另选渣场。

甘肃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 - 27 -

青海省西宁市河道防洪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④对门源桥上游江心洲的影响分析

门源桥上游江心洲是本次治理河段内唯一存在的一块江心洲,位于北川河闹市区段,具有特殊的生态意义和景观价值。该段河道现宽80米,工程施工过程中不拓宽河道,河床标高达到治理标高要求,因此河床可不必深挖,本次评价建议在满足行洪要求的前提下,优化施工方式,尽量保留这块城市河道生态用地。

6.1.3工程实施对评价区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

工程河段主要鱼类有4种,均为土著鱼类,分别为黄河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高原鳅(Triplophysa)、拟硬刺高原鳅(Triplophysa(T.) pseudoscleroptera)、粗状高原鳅(Trplophysa(T.) robusta),种群结构较为单一。

工程河段由于水体污染较重,不属于上述四类土著鱼类的主产区,无重要越冬场、产卵场和觅食场。

⑵对鱼类繁殖的影响

鱼卵依据比重、大小与粘性强弱分为四种类型:(1)浮性卵;(2)漂流性卵;(3)沉性卵;(4)粘性卵。又根据鱼卵的特性以及产卵的环境和鱼卵的发育特点,可将鱼类的产卵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产卵于水层中;(2)产卵于水草上;(3)产卵于沉水石块或其它基质上。

工程河段四种土著鱼类均产沉性卵,一般无固定的产卵场,产卵于浅水湾或水较浅的河段,工程河段无大型浅水湾,工程建设对鱼类的产卵不会造成明显不利影响。另外,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河床搅动而使河流泥沙含量迅速增高,影响鱼类的生存和正常生活。防洪工程实施以后,湟水干流西宁以下河段由于污水处理率提高而使水环境质量得到改善,有利于湟水干流下游河段鱼类的生存与繁衍。

⑶对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的影响分析

工程河段施工过程中,河床整治引起底泥深翻,从而造成底栖生物生存环境破坏,影响底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工程施工结束后,随着河床冲淤平衡与底床的稳定,底栖生物的生存环境会逐步得到到恢复。

河道整治完成后,由于河床加宽,水流速度相对减慢,适于缓流的藻类的种类和数量将有所增加,而适于急流的藻类的种类和数量会有所减少。而如绿藻门等固着生长的丝 状体、枝状体藻类的数量增多。工程运行对浮游动物的影响与藻类相似,

甘肃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 - 28 -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青海省西宁市河道防洪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浓度范围为0.015~0.056 mg/m3,全市SO2 和NO2日均值低于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浓度限值。2005年市内各监测点的TSP 日均值浓度范围为0.081~2.898 mg/m3,超标率为69.2%。 5.5声环境现状调查评价 本次评价委托西宁市环境监测站于2006年9月21日~22日共选择了11个声环境现状监测点位,对工程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监测。 各噪声监测点昼间噪声在43.5~57.1dB(A)之间,夜间噪声在35.5~46.9dB(A)之间,昼间监测统计值Leq[dB(A)]均低于《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2类区(昼间60dB(A)、夜间50dB(A))标准要求,说明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较好。 <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