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期末重点复习题(含答案)
水型)。
12、长期以,人们一直在寻求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越精确。
13、计时工具准确性的提高要靠(设计、材料)等的改进。 14、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1、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16、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17、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
18、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19、注意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20、(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的。
第四单元 地球的运动
1、(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2、(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3、(“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4、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6、(傅科摆)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 7、(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8、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9、(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10、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11、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经线每隔(1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
12、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3、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倾斜的)。 14、公转就是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动;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是(一年)。
1、(恒星的周年视差)证明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其他的证据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16、在围绕某一物体(公转)时,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会观察
到远近不同的物体存在(视觉位置差异)。
17、(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18、(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19、(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 20、地球确实在(自转和公转),证据不仅有自(人造地球卫星)的观测,还有自(观察或实验)的多种现象。
2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自西向东),周期为(24小时),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地轴是(倾斜)的。
22、与地球自转相关联的现象有:(昼夜现象),(不同地区迎黎明的时间不同),看上去(北极星不动)等。
23、(恒星周年视差)是历史上证明地球公转的关键性证据。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形成了(四季)和(极昼极夜现象)。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