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实际操作题集
实际操作题集
(一) 标题制作
1、为下列消息制作一个双行题:
[本报讯] 昨天,宁波明楼街道爱心编织站热闹非凡,数十位下岗失业人员高兴地领取毛线等针织面料,拿回家中加工编织成手套、毛衣。陈女士满脸喜悦地对记者说,现在家里一边织毛衣手套,一边还可以做些家务活,每月轻轻松松可挣个三五百元。
像陈女士这样从事家庭编织的下岗失业人员,已有1800多人,他们就在家中靠着手工编织这活儿实现了再就业。爱心编织站负责接收厂方统一送来的面料,再由下岗失业人员领回家按要求进行编织加工,制成成品后送到编织站交货。工资根据编织加工的业务量计算,每个人每月可挣到300到700元。这些活计,不仅女工在做,一些男工也在家帮忙。 社区的干部说,这样的编制工作非常适合大龄失业下功人员,因为技术要求不高,织织毛衣、手套、围巾以及下手工艺品等,只要稍稍学一下就会了,也不需要多少投入;另一方面在家里还可以照料家务,一举两得。并且,在家里编织不会觉得“没面子”。
爱心编织站创办人之一的明楼街道妇联主任陈跃康说起经历,至今忍俊不禁。她说,两年前,为了帮助纺织系统的姐妹们找工作,她们几个女干部拿来黄页一家公司一家公司地打听。最后,福明乡那边一有一个针织厂同意招收一些女工。可是,先后去了三批人没有一个坚持下来,不是觉得路远,就是觉得太累。后来,有人想出了法子,接来毛衣手套方面的订单让下岗失业人员在家里加工。就这样,2000年4月,一个中间收发货物的爱心编织站就成立了。(《宁波晚报》2002年9月24日1版)
解 析
为这条消息制作标题时,要抓住的新闻眼是:适应大龄下岗女工特点,明楼街道想出了在家就业的办法,既解决了他们的生活问题,又能适当照顾家务。这是主要的新闻事实,也是这件事的主要特点。 双行题可采取“引题+主题”的形式。
引题可交待缘由、渲染气氛、指出特点;主题则概括主要新闻事实。如: 一边织毛衣手套 一边照料家务活 爱心编织站编出千条就业路 小小编织站 解决大问题
明楼街道千余女工在家实现再就业 爱心站体现爱心 下岗女重操旧业
明楼街道干部千方百计开辟再就业门路
注意:单位名称不要搞错,事情性质不要搞错——爱心编织站不是针织厂,只是一个接订单、发面料的中转站。事情特点要抓住——适应大龄下岗女工的特殊性。
2、为下列消息制作一个一行题:
时报讯 由于没有专门的售票窗口,以往那些在一两个小时内急着要走的旅客只能在购票长龙中排队候购,使得有时好不容易排到了,却已停止售票,耽搁了行程。从明日起旅客这样的苦恼将一扫而光。铁路杭州站从明日起在车站进口处和电梯口增设7个“急行售票专窗”,旅客一下公交车就可买票。 一小时内欲走的到进口处买票 这样的专窗设在进口处共有三个,旅客到站后不管从哪个方向进站都能很方便地买到一个小时之内发车的车票。 两小时内欲走的到电梯口买票
在车站广场电梯口,增设两个售票亭,开出四个窗口,专售开车前两个小时之内的各趟列车车票。旅客一下公交车,便可直接买票。开窗时间为6:30—20:15。需购返程车票的旅客仍要到车站售票大厅28号窗口办理。 中转旅客不出站即能买票
鉴于每日7:30进站的K31次列车上都有许多乘客要转乘8:30的火车去宁波,铁路杭州站从明日起,在出口通道开出流动售票车,使去宁波的旅客不出站就能购票转车。这辆流动售票车除了受理去宁波的乘客,同时也受理转往其他地方的旅客购票。但车站方面提醒,如果您下火车后要在两个小时以后转车,还请您到其他售票窗口买票。(《青年时报》2002年,8,31,1版。记者管光前,通讯员高云、胡健)
解 析
从消息的文字上看,好像事情很复杂,说了三件事,三种情况,但细细分析,其实就是一件事:“铁路杭州站将开设急行售票专窗”。三种情况,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在标题中一一列出,所以做一个概括性的单行题即可。但概括要准确,不使读者产生歧义。
如:杭州站急行窗口方便旅客 急着要走,可找急行窗口 杭州站方便旅客新举措 铁路杭州站将开设急行售票专窗
思考
做成双行题可不可以?完全可以。但因为消息篇幅很小,做双行题显得帽大头小,不相称。
3、标题探讨:看看以下标题有没有问题,问题何在? (1)标题:
“人机对话”唾手可及(1998,11,8《光明日报》5版) 文:
IBM公司与和光集团日前在北京共同举办了IBM via Voice 4.0零售版中文连续语言产品发布及现场展示会??标志着听得懂人类语言的智能型计算机将开始进入中国千家万户。 分析:
成语中有“唾手可得”,并无“唾手可及”。“唾手可得”的意思是“非常容易得到”。“唾手”:往手上吐唾沫。比喻既容易得到。与文旨相符。而“唾手可及”则成了“非常容易赶上”,产生歧义。
乱改成语不好,如:变本加厉——变本加利;焕然一新——换然一新;奋不顾身——愤不顾身;等等皆是。
(2)标题:
怀孕再领结婚证 市民不再有烦言/郑州市计生委出台一项新规定(1998,4,16《羊城晚报》) 文:
实为城区非农业人口一孩生育对象可向怀孕再领取生育证。 分析:
生育证误为结婚证;部分人群扩大为全体人群。这种政策性极强的问题,如此马虎大意,实在不应该;由此造成的恶劣影响,有时很难消除。因此,做标题,特别是牵涉政策性问题时一定要慎之又慎,多检查几遍。 (3)标题:
编外法官何其多(《文摘报》1592期) 文:
全国清理各级编外检察官,总计达1.6万多人。 分析:
将检察官误为法官。实际上,检察官与法官,区别很大。 (4)标题:
沉睡河床底 一朝示面目 怀集发现一颗水底树林
木质坚硬,无虫无腐蚀(1998,9,27《羊城晚报》 分析:
独木何以成林?
(5)标题:
蛟河国企职工有权弹劾领导
一年已有17家企业的瞎指挥领导被弹劾免职(1998,9,2《工人日报》) 分析:
“弹劾”是有特定含义的法律名词,只能是检察官或议员对政府工作人员使用。企业领导只需接受职工代表的监督即可。不需也不能接受职工的弹劾。 (6)标题:
茶绿泛香 莲汤送暖
******************拜望恩师(1997,11,1《解放日报》) 分析:
把引题与主题合起来看,给人的印象,似乎是江泽民主席带着香茶和莲汤去拜望恩师。而事实上,是江泽民的恩师在江泽民拜望他时款待客人的东西。强调当时的气氛,突出某些细节本无不可,但主体和受体一定分清。这个标题的引题和主题代表着两个主体,这就会产生歧义。至少是不确切。
(7)标题:
一位华裔工程师称赞:“到底是专家!”
江泽民主席兴致勃勃访休斯(1997,11,4,《解放日报》) 分析:
这个标题的新闻眼捕捉得不准确。江泽民在休斯顿参观访问,身份是国家主席,并不是以专家身份出现的。参观过程中,他作为一个过去的电机专家,可能发表过一些内行的看法,但这不是消息的主旨。把它放到引题里去加以突出,就冲淡了作为邓小平之后中国首位访问美国的最高领导人访美的重要意义。当然,突出江泽民的博学,也未始不可,但引题与主题又缺乏必要的联系。
(8)标题:
30余名大学生蹬黄包车(1998,11,27,《今晚报》) 分析:
文中所述,实为三轮车。黄包车又称人力车,最初出现在日本,1874年,传到中国上海。后来在北京等城市也盛行起来。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写的就是北京的人力车工人——即黄包车车夫。所以,黄包车是只能拉而不能蹬的。能蹬的,不可能是黄包车,只能是三轮车。这是由于历史知识欠缺而造成的错误。 (9)标题:
切实减轻农民不合理负担(1998,11,6《光明日报》) 分析:
正确的提法应该是“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不合理”负担要坚决除掉,不是减轻的问题。
(10)标题:
香港拍卖中国宫廷艺术(1998,4,16,《羊城晚报》) 分析:
艺术岂能拍卖?应为“艺术品”。
(11)标题:
泡不烂、晒不黄、撕不碎、剪不断、不耗木、无污染
石油生成的合成纸革了纸的命(1998,11,3《羊城晚报》) 分析::
原文中有“用剪刀把它剪成一条条的,可以当绳子一样绑东西。”这样的描述,可见它不是剪不断的。剪不断的纸,也无法用。
二)导语写作与消息写作
1、为同一新闻事实写作不同类型导语 新闻事实
据羊城晚报报道,21日开始,从广州全市240多万户居民家庭中抽选出来的1500户家庭,作为经常性调查户,被要求正式开始记账。他们每天的吃、穿、用、住、行、娱乐等消费都要记录在册。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