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剪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剪刀项目选址科学性分析
确定的“绿化覆盖率≤20.00 %”的具体要求。
8、根据测算,本期工程项目占地产出收益率7682.19 万元/公顷,完全符合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号)中规定的剪刀行业占地产出收益率≥5000.00 万元/公顷的规定;同时,满足xxx经济开发区确定的“占地产出收益率≥6000.00 万元/公顷”的具体要求。
9、根据测算,本期工程项目占地税收产出率1001.72 万元/公顷,完全符合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号)中规定的剪刀行业占地税收产出率≥350.00 万元/公顷的规定;同时,满足xxx经济开发区确定的“占地税收产出率≥450.00 万元/公顷”的具体要求。
10、根据测算,本期工程项目办公及生活建面所占比重8.62 %,完全符合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号)中规定的剪刀行业办公及生活建面所占比重≤15.00 %的规定;同时,满足xxx经济开发区确定的“办公及生活建面所占比重≤10.00 %”的具体要求。
11、根据测算,本期工程项目土地综合利用率100.00 %,完全符合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号)中规定的剪刀行业土地综合利用率≥90.00 %的规定;同时,满足xxx经济开发区确定的“土地综合利用率≥95.00 %”的具体要求。
21
剪刀项目选址科学性分析
12、根据综合测算,本期工程项目建设规划建筑系数72.25 %,建筑容积率1.02 ,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6.86 %,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重4.80 %,固定资产投资强度3658.22 万元/公顷,建设场区土地综合利用率100.00 %。
三、 剪刀项目选址综合评价
民营企业贴近市场、嗅觉敏锐、机制灵活,在推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认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培育工业设计企业,有助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升级。同时,大量民营企业走在科技、产业、时尚的最前沿,能够综合运用科技成果和工学、美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知识,对工业产品的功能、结构、形态及包装等进行整合优化创新,服务于工业设计,丰富产品品种、提升产品附加值,进而创造出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
综上所述,项目选址位在xxx经济开发区工业项目占地规划区,该区域地势平坦开阔,四周无污染源、自然景观及保护文物;供电、供水可靠,给、排水方便,而且,交通便利、通讯便捷、远离居民区;所以,从场址周围环境概况、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情况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分析,拟建工程的场址选择是科学合理的。
22
工程设计总体方案
第六章 工程设计总体方案
一、 工程设计条件
(一)工程地质条件
xxx经济开发区属于工业用地,其地形地貌类型简单,岩土工程地质条件优良,水文地质条件良好,适宜本期工程项目建设。
(二)设计荷载(可变荷载标准值) 1、基本风压:0.45 KN/㎡。 2、基本雪压:0.40 KN/㎡。 3、风荷载:0.40 KN/㎡。 4、雪荷载:0.30 KN/㎡。
5、灰荷载:有灰源车间为1.00 KN/㎡。 6、灰荷载:无灰源车间为0.50 KN/㎡。 7、屋面荷载:上人屋面为2.00 KN/㎡。 8、屋面荷载:不上人屋面为0.50 KN/㎡。
9、楼面荷载:2.00 KN/㎡加1.00 KN/㎡(灵活隔断)。 10、会议室:2.00 KN/㎡。 11、卫生间:4.00 KN/㎡。 12、楼梯荷载:2.00 KN/㎡。 13、疏散楼梯:3.50 KN/㎡。 14、外挑阳台:2.50 KN/㎡。
23
工程设计总体方案
15、地坑盖、站台、设备基础挑出走道为10.00 KN/㎡。
16、楼面荷载:主体工程平台、楼梯、输送机转运站为4.00 KN/㎡。 (三)土建工程设计年限及安全等级
1、根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的规定,本期工程项目中所有建(构)筑物均按永久性建筑要求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2、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本期工程项目建筑物结构设计符合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本期工程项目建筑物结构设计符合Ⅷ度抗震设防的要求,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 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各建筑物均采取相应抗震构造设计。
3、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是根据建筑物结构破坏可能产生的后果(危及人的生命、造成经济损失)的严重性来划分的,本工程结构安全等级设计为一级。
4、砌体结构应按规范设置地圈梁及构造柱,建筑物耐火等级为二级。 (四)建筑物防雷保护
1、车间、生活间等建筑的混凝土屋面采用Φ10毫米镀锌圆钢做避雷带,利用钢柱或柱内两根主筋作引下线,引下线的平均间距不大于18.00 米(第Ⅱ类防雷建筑物)或25.00 米(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2、利用基础内钢筋作接地体,并利用地下圈梁将建筑物的四周的柱
2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