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浙江省绍兴市重点名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检测生物试题含解析
(1)写出下列图中序号代表的结构的中文名称:⑧_____________,⑨_____________。
(2)图中DNA片段中碱基对有_____________对,该DNA分子应有_____________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3)将14N标记的细菌培养在含l5N标记的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若细菌在该培养液中分裂四次,该DNA分子也复制四次,则得到的子代DNA分子中含14N的DNA分子和含15N的 DNA分子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
(4)若该DNA分子共有a个碱基,其中腺嘌呤有m个,则该DNA分子复制4次,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为_____________个。
【答案】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条脱氧核苷酸链的片段 4 2 1:8 15·(a/2—m)
【解析】试题分析:依据图示信息,准确定位图中各数字所示物质或结构的名称。在此基础上,围绕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及DNA分子复制的相关知识,对各问题进行分析作答。
(1)因⑧所含有的碱基⑥(即图中的④)为胸腺嘧啶、⑤为磷酸基团、⑦为脱氧核糖,因此⑧所示结构的中文名称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⑨是由若干脱氧核苷酸组成的—条脱氧核苷酸链的片段。
(2)图中DNA片段中共有4对碱基对,由两条链组成;因每条链有1个游离的磷酸基团,所以该DNA分子应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3)由题意可知:1个两条链都含有14N的DNA分子,以15N标记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经4次复制后,共产生24=16个子代DNA分子;依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在这16个DNA分子中,含14N的DNA分子数=2个,含15N的DNA分子数=16个,因此所得到的子代DNA分子中含14N的DNA分子和含15N的 DNA分子的比例为2:16=1:8。
(4) 由题意可知:该DNA分子共有A+T+G+C=a个碱基,其中A=m个碱基。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推知,在该DNA分子中,A=T=m个,C=G=(a-m-m)÷2=(a/2—m)个。若该DNA分子复制4次,则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24-1)×(a/2—m)=15·(a/2—m)个。
DNA分子复制为半保留复制,【点睛】本题的难点在于DNA复制的有关计算:若将一个被14N标记的DNA转移到含15N的培养基中培养(复制)若干代,其结果分析如下:
34.下面 A、B 两图分别表示某种高等动物正在进 行减数分裂的细胞,据图回答:
(1)A 图表示减数第_____次分裂的______期。
(2)A 图中有_____条染色体,_____个 DNA,_____对同源染色体。
(3)B 图中有______条染色体,_____条染色单体,______对同源染色体,该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的子细胞是____。
(4)该种动物体细胞内有染色体_______条。
【答案】一 后 4 8 2 4 0 0 卵细胞和极体 4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称为初级卵母细胞;B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称为次级卵母细胞。 【详解】
(1)A图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应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称为初级卵母细胞,形成的子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
(2)A图细胞中有2对同源染色体,4条染色体,8个DNA,2对同源染色体。
(3)B图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没有染色单体,不含同源染色体,B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称为次级卵母细胞,其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是卵细胞和极体。
(4)A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该生物体细胞所含染色体数目为4条。
【点睛】
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细胞所处的时期及名称;同时能正确辨别图示细胞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数目,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即可。 35.已知番茄的抗病与感病、红果与黄果这两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抗病性基因用 A、a 表示,果色用 B、b 表示。为了确定每对性状的显、隐性,以及它们的遗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现选用表现型为感病红果和_______ 两个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如果F1表现抗病红果,则可确定每对性状的显、隐性,并可确定以上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和______ 。将 F1 自交得到 F2,如果 F2 的表现型有4种,且它们的比例为______ ,则这两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抗病黄果 aaBB AAb b 4 9:3:3:1 【解析】 【分析】
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详解】
为判断两对基因的显隐性及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需要选择具有相对性状的个体,即为感病红果和抗病黄果两个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如果F1表现抗病红果,则抗病和红果是显性性状,两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和AAbb;F1自交得到F2,如果两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则F2出现四种表现型,抗病红果∶抗病黄果∶感病红果∶感病黄果=9∶3∶3∶1。 【点睛】
本题考查基本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基本知识,掌握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识记孟德尔杂交实验的过程,结果和结论。
36.为研究低温对某种热带植物叶绿体结构和代谢的影响,科研人员选用长势一致的两个品种的幼苗,分别在28℃和0℃条件下处理一段时间后,测定幼苗叶片离体叶绿体的放氧量和叶绿体中MDA含量(MDA是膜脂质分子过氧化产物,其含量反映叶绿体膜的受损程度),结果如图。请回答:
(1) 测定离体叶绿体放氧量实验中,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有________(至少两项)。 (2) 离体叶绿体中放氧的场所是________,与氧气同时产生的还有________物质。
(3)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叶绿体中MDA含量与膜受损程度呈________(填“正”或“负”)相关;低温胁迫引
起放氧量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叶绿体中色素含量减少。 (4) 本研究表明,两个品种中较耐低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CO2浓度、 正 叶【答案】光照时间、光照强度、湿度等 类囊体薄膜 ATP和[H](或NADPH)绿体膜(或类囊体膜)受损 品种B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淀粉等有机物。 【详解】
(1)植物光合作用利用水和二氧化碳转化生成氧气和有机物,需要光照,故测定离体叶绿体放氧量实验中,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有光照时间、光照强度、CO2浓度、湿度等。
(2)叶绿体光反应阶段水的光解释放氧,其场所在类囊体薄膜,与氧气同时产生的物质时ATP和[H],ATP和[H] 将进入(叶绿体)基质,直接参与C3还原。
(3)根据图2的实验结果分析,品种A和品种B在0℃条件下处理一段时间后,叶绿体中MDA含量都比28℃下含量高,故叶绿体中MDA含量与膜受损程度呈正相关。低温引起叶绿体膜结构受损,从而导致放氧量下降,使叶绿体中色素含量减少。
(4)结合图示1和2,看出品种B在低温下放氧量高于品种A,叶绿体中MDA含量低于品种A,说明品种B进行光合作用的效率高于品种A,故较耐低温的是品种B。 【点睛】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能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做光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类囊体上进行的。
暗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没有光能也可以进行,这个阶段叫做暗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基质中进行的。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是一个整体,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二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