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资料 综合如何读懂诗歌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资料 综合如何读懂诗歌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4:12:32

注释的作用: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有些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 【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问题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注: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故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

你读出了什么呢?(情感)

从表面看(特别是后三句),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是表达梦醒后面临处境的无限凄凉 课外作业

望 洞 庭 湖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本诗写于被贬途中。 问: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表达对洞庭美景的喜爱,表现作者虽被贬,但并未屈服的乐观豁朗的心境

教学反思:

5

第三课时

三、从诗词所选取的意象切入来读懂诗歌 【操作步骤】

找出诗中景物---联想景物固定义----看景物前面修饰词语—确定诗歌主旨 【操作例示】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对译:秋夜,雾气收尽,远处能听到虫鸣,我,长夜难眠,灯花剪了又剪,夜半人无睡意,冷冷的月光撒满床,去铺床却满床冰凉,抬头望,梧桐树梢月光分外明亮。 【精彩解析】

第一步:诗歌中描写的景物有:秋夜、烛花、梧桐、明月;

第二步:联想景物固定意义。在古典文学中,秋多表愁情,梧桐多表寂寞悲凉之情,明月多表团圆,烛光多表深夜。了解这些,诗词的主旨立即呈现出来。

第三步:再看修饰词语。“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通过上面的三步,就可以确定这首诗的主旨了。 【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08高考卷)

题李世南画扇① 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

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 ③瓮:这里指水瓮。

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对译:郊外,一条溪流缓缓地流人山涧,发出潺潺的响声;秋风萧瑟,轻轻地摇动树木,落叶纷纷。那儿有个人抱瓮汲水,我因而知道村庄离溪水很近;那佛寺建在深山,隔着山坞,隐约飘来了阵阵钟声。

1.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意象)

答: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2.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①“水潺潺”声音的描写,②“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③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④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这样写的好处是:①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得有声有色;②拓展了画面,

6

使之更显丰富多彩。

四、从诗歌的最后两句切入来读懂诗歌

卒章显志,是诗文常见的写法。古代诗词常在末尾两句点明题旨,阅读时应该重点注意。杜甫有一首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看前两句,只是写色彩明丽之美景,情感如何还难以确定。后两句则点明了诗人思归之情。诗人流落他乡,一年又一年,思乡心切而归期难知,心中是何等的伤痛。由这后两句可知,此诗用的是乐景写哀的手法

例、08全国I卷

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

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追求?

对译:西山崇山峻岭,连绵不绝,似与虎穴相连,赤壁下临深渊,那直插云霄的巨石,似乎是龙宫的天然屏障。这三国必争的要冲,当年英雄所建的功业也随着东逝的流水而去。俯视沙滩,一片明亮,原来是一群白鹭栖息于此;仰望天空,天空如此辽阔,一支高飞的鸿雁似乎步步后退。,最羡慕江边的渔者,悠闲的听着雨打船篷的声音。

答案:追求一种隐逸的生活。①1、2句,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②3、4句,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学生回忆学过的诗是否有这种情况。 七、课外作业

1、按照读懂的两个层次,给下面这首诗写一段解读性的文字。(2007年广东高考题)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参考答案:

南宋灭亡后,诗人时怀旧君故国之思,在清秋清冷之时,更觉愁思郁结。诗人徙倚溪亭,观览景色,思绪纷披,直至日暮,尚徘徊不去。矫首遐观,但见初月挂高树;微风冷吹,似觉酣酒已半醒。林中高树萧疏、落叶飘零,野地空旷寂寥,流萤掠影,诗人踽踽独行,心绪不宁,唯有闲坐,百无聊赖地细数着那空中的点点浮光。此时,忽闻渔歌唱晚,不知起于何处,诗人放眼遥望,远汀之外,孤灯隐现,想那点渔火必是渔歌放处。全诗语淡辞婉,营造了一个月淡风清、叶落萤流、歌远思渺的清秋夜境,字里行间氤氲着诗人落落寡欢、郁郁失意的孤独之情,也隐见诗人的孤愤和孤高。本诗充满了故国之思,并非一般的悲秋诗,诗人在诗中尽情抒发了孤独苦闷和漂泊无依的情怀。

7

2、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对译:晚云孤飞于天际,归鸟投宿于林间,凭着它们有形和无形的羽翼,虽有千里之远也片时可达。想起自己为何还滞留在异乡,离开家那么久了还没得回?夕阳从近处的树梢往下沉落,它的余晖返照秋山,一片火红,象野火在远远的秋山上燃烧,渐渐地隐没在山的后面。“我”徘徊在水边,不敢临流照影,恐怕照见自己颜貌非复平昔而心惊。

本诗以“落日怅望”为题,从全诗内容看,作者惆怅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诗作简要的分析。

答:(1)A客中久滞、思乡情切。首联:以“千里”与“片时”作比,写出云、鸟的自由无碍和飞行之速;触发诗人“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的情思---归心似箭,望穿秋水。(2)年华渐老、感时伤逝。颈联写景,由近到远,层次分明。“入”字表明诗人伫望之久,忆念之殷。尾联充溢着一种惆怅落寞的心绪,以此收束,留下了袅袅余音。

教学反思:

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注释的作用: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有些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 【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问题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注: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故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 你读出了什么呢?(情感) 从表面看(特别是后三句),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是表达梦醒后面临处境的无限凄凉 课外作业 望 洞 庭 湖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