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毕业设计计算说明书
圾填埋场使用后经济价值最高。即要求以合理的技术、经济方案,尽量少的投资达到最理想的经济效果,实现环保的目的。
影响选址的因素很多,主要从工程学、环境学、经济学以及社会和法律等方面来考虑。这几个因素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选址过程中应满足以下基本准则:
(1) 厂址选择应服从总体规划。
(2) 场址应满足一定的库容量要求,本设计填埋场的使用期限为15年。 (3) 场址应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包括:a场地的地址条件要稳定,应尽
量避开构造断裂带、塌陷带、地下岩溶发育带、滑坡、泥石流、崩塌等不良地址地带,同事场地地基要有一定承载能力(通常不低于0.15MPa)。b场址的竖向标高应不低于城市防排洪标准。c场区周围500m范围内应无居(村)民居住点。d场址宜位于城市常年主导风的下风向和城市取水水源的下游。e场址就近应有相当数量的覆土土源。
(4) 场址运距应尽量缩短 尽量缩短废物的运输距离对降低其处置费用有
举足轻重的作用。通常认为较经济的废物运输距离不宜超过20km。
(5) 场址应具有较好的外部建设条件 若在选择的场址附近拥有方便的
外部交通,可靠的供电电源,充足的供水条件,将会对降低填埋场辅助工程的投资,加快填埋场的建设进程和提高填埋场的环境经济效益十分有利。
2.2.2.2 场址现状
拟建垃圾填埋场的场址在该城市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此地区为平原,地质状况较稳定,地壳上下升降变化较小,常年地表水较少。该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其年平均气温介于16.3℃~16.8℃,南北相差不足1℃,无霜期平均为249天,年平均降水量介于1,200毫米~1,350毫米之间,最大月降水量225mm常年主导风向东风。
场址评价:
交通运输条件上,据有关资料,垃圾填埋处理费用当中约60%-90%为垃圾清运费用,尽量缩短清运距离,对降低垃圾处理费的作用是明显的,要求距国家主要公路大于300m。
场地面积,建配套设施的空间,作业区域足够大;对居民的影响,场地位于居民区500m以外或更远。位于居民区的下风向,运输或作业期间废物飘尘及臭气不影响当地居民,同时考虑了作业期间的噪声标准。
潜水水位,地下水位,场地粘土质量。场地基础应位于地下水(潜水或承压水)最高丰水位标高至少1m以上,及地下水主要补给区范围之外。
根据以上因素综合考察,此地作为垃圾卫生填埋场的选址,符合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的选址规范。
2.2.3 填埋工艺设计
2.2.3.1 填埋方式比较
填埋层内 分解速率 产生气体 机械设备 费用 渗滤液量 厌氧填埋 厌氧 缓慢 量多 无 低 较多 好氧填埋 好氧 快速 量少 鼓风机 很高 较少 对于发展中国家,在不污染环境的前提下厌氧填埋比较符合经济情况。因此本设计选择厌氧填埋。
2.2.3.2 垃圾处理程序
垃圾处理流程图 : 出场←称重←洗车 ↑
生活垃圾→进场垃圾检查→计量→进场卸车→摊平→碾压
↓ ↑
预处理→ 回收 土源
↓ 焚烧或利用←气体引出 挖掘机
↓ ↓
元完 形成分层及最终覆盖土 ← ← ←施药←覆土←运输 成单元 ←洒水防尘
↓
生态工程 渗滤液收集→调节池→渗滤液处理 ↓ ↓ 开发利用 排放水体
2.2.3.3 预处理
首先选用悬吊磁铁器进行磁选,一方面可以去除处理垃圾中的铁器,保护破碎设备以及其他设备免受损坏,另一方面可以回收垃圾中的磁性物质。之后经颚式破碎机破碎,将垃圾破碎以后填埋以增大垃圾的压实密度,有利于填埋。垃圾经预处理后可以进行填埋。
2.2.3.4 垃圾填埋工艺设计
1 场区面积计算
设垃圾压实密度为1t/m3 覆土比例取1:4
15年垃圾总产量:?W?3.1517?109kg
5W15年填埋垃圾总体积:V???3.94?106m3
4dV3.94?106??5.25?105m2 填埋总高度为15m,填埋区面积A?H7.5 取填埋区面积为5.5?106m2 填埋区及填埋操作单元划分
中间用垃圾坝分隔,分隔区面积设为长325米 宽为269米,总面积 5.26?105 m2 填埋单元划分为6个,每个坝为梯形截面,上底45米,下底90米,高4米
下底面积 90 ?325=29250㎡
需要筑坝4道,总面积 1.17?10㎡ 2
填埋工艺的设计 (1) 作业方式
当天计划出当天所需作业区域,然后就地挖出覆盖材料,处置完毕后随即覆盖。材料除采用粘土外,还可采用其它覆盖材料,如可多次使用的HDPE膜,建筑渣土。覆盖推铺和压实从底部开始,下次垃圾填埋前清走作业区的覆盖土,这样既可以节约库容又可以避免由于覆盖土导致渗滤液下渗困难,每层小平台覆土50cm,在填
5埋上一层时可除去,每四层即约高
2.2.4 中场覆盖系统的设计
中场覆盖的功能如下: (1) 减少雨水和其他外来水深入填埋场内 (2) 控制填埋场气体从填埋场上部释放 (3) 抑制病原菌的繁殖 (4) 避免地表径流水的污染,避免垃圾的扩散 (5) 避免垃圾与人和动物的直接接触 (6) 提供一个可以进行景观美化的表面 (7) 便于土地的再利用 终场覆盖层由上到下依次为:
(1) 顶部土层25cm,要求较为松软,富含有机质,可以满足植物生长
要求。
(2) 保护层60cm,组成为砂或砾,功能是防止上部植物根系以及挖洞
动物对下层的破坏。保护防渗层不受干燥收缩、冻结解冻等的破坏,防止排水层堵塞,维持稳定等。
(3) 土工膜1.0cm,作用是与下部的排水层构成反滤结构。
(4) 排水层30cm,作业为排泄渗入进来的雨水。透水率大于100cm/s,
倾斜度4%,由卵石组成。
(5) 土工膜1.0cm,用来隔离排水层与压实黏土层。
(6) 压实黏土层60cm,铺在透水层的上面以减小渗水。透水性应小于
1.0?10?7cm/s。坡度4%.
(7) 排气层30cm,用于控制填埋场气体,将其导入填埋气体收集设施
进行处理或利用,由沙组成。
2.2.5场区防洪与排水系统的设计 为减小进入填埋场的雨水量,并使进入进入场区的雨水尽快地排出场
区,在场内设了一套完整的防洪排水系统。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