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突破讲义:专题十四 选修6 环境保护 含答案 精品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突破讲义:专题十四 选修6 环境保护 含答案 精品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10:20:56

[网络构建]

[名师点拨]

在复习该选修模块时,应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切入点,在认识环境问题的基础上,系统把握环境问题的产生、危害、预防及治理。尤其应结合具体案例,着重分析当前人们普遍关心的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核心点一 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1.主要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资源 矿产资源 土地资源 水资源

主要问题 面临枯竭 耕地减少和土地退化 水资源紧张 直接原因 共同成因 滥采滥用,废弃物处理不当 资源分布的不均衡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利用 过度开采和水污染 性,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人口的快速增长 2.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环境问题 自然资源 不合理开发利用的主要表现 土地资源 滥垦草地、沼泽地,非农业用地面积不断扩大等 生物资源 滥伐森林,毁林开荒,对野生动物滥捕滥猎 森林面积不断减土地遭到水蚀、产生的环境问题 风蚀和沙漠侵吞,耕地面积不断缩小等 少,许多野生动植物已灭绝或濒临灭绝,不同程度地破坏了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3.资源的利用、保护措施

(1)非可再生资源储量有限,在开发利用中不断减少,无法持续利用,必须实行保护性开发,以便重复利用或尽可能延长利用期限。

(2)可再生资源利用要采取积极措施,在利用过程中,促进其存量扩大和质量的提高。 4.矿产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合理开发与利用的措施

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土壤次生盐碱化 矿产资源浪费以至枯竭,污染环境 水资源 过度抽取地下水,不合理的灌溉等 矿产资源 滥采滥用矿产资源,废弃物处理不当

1.(2016·全国文综Ⅲ)长江刀鱼是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天从长江口进入长江干流、支流以及通江湖泊湿地产卵、孵化。长江刀鱼曾经是寻常百姓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近年来长江刀鱼资源严重衰竭。分析导致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 答案 原因:过度捕捞;河湖湿地减少;水体污染。

措施:禁止过度捕捞,规定休渔期;保护湿地;治理河流污染;人工孵化,放养鱼苗等。

解析 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生态问题和环境污染均十分突出。针对“湖泊湿地”“美味佳肴”等信息,很容易分析长江刀鱼资源严重衰竭的原因。针对以上原因,从保护、治污等角度构建答题模型,多措并举。

2.(2015·全国文综Ⅰ)近年来,我国道路施工愈加注重保护环境。喀斯特地区土层薄,保护土壤尤为重要。在南方喀斯特地区修建公路,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需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在工程结束后,仍在原地维持土壤的生产功能。指出为达到保护土壤的目的,在南方喀斯特地区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应采取的措施,并简述理由。

答案 措施:之前,将土壤移走,集中堆放并作保护措施(四周围挡,表面覆盖)。之后,将土壤再覆盖在石料开挖场或弃料堆放场的表面,并采取防止土壤流失的措施。理由:喀斯特地区土层薄,易被移走;南方地区雨水多,土壤易流失,需保护。

解析 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流水侵蚀作用强,易发生水土流失。开挖石料之前,应将表层土壤放置在不易被侵蚀的地方,并采取一些保护措施;开挖石料后,应该进行表土回填或覆盖在堆放弃料的上面,防止水土流失造成土壤贫瘠。

核心点二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与防治措施

生态环境问题 产生的原因 造成的危害 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河道淤塞、温室效应增强、物种灭绝等 载畜量下降,草地生态环境恶化,还会使整个自然环境发生变化 防治措施 自然原因:森林火灾、病虫害; 森林破坏 人为原因:毁林开荒、砍伐薪柴、商业采伐等 封山育林、采育结合、退耕还林,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控制人口数量、改善经济结构、退耕还草、舍饲养畜等 加大对湿地保护的宣草地退化 自然原因:气候异常、降水减少; 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农垦 自然原因: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泊湿地干涸 和沼泽; 人为原因:土壤侵蚀、环境污染、围湖造田等 生物多样自然原因:自然灭亡; 气候恶化、水旱灾害加剧、水污染加重、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传力度,加强湿地保护立法和执法,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湿等 恶化人类生存环境,限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性减少 人为原因:狩猎、污染,森林、制人类生存发展机会草地、湿地等生态系统的破坏 的选择,甚至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 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 方法技巧 生态环境问题的关联性特征及应用分析

生态环境问题的关联性较强,一种生态问题的出现常常成为其他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条件。例如,森林的破坏,会使植被覆盖率降低,流水的侵蚀作用增强,导致土壤侵蚀加重,出现水土流失现象;泥沙被带到下游的湖泊沉积下来,会使湖泊的面积减小,导致湿地萎缩。再如生态环境中的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分析某地生态环境问题时,可遵循以下步骤进行: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剖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构建引发的环境变迁因果链→总结与之相关的其他生态环境问题。

(2017·全国文综Ⅲ)人们受经济利益驱动,砍伐热带雨林,种植橡胶、油棕等热带经济作物。观测发现,在一些地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内湿度明显低于雨林。 分析这些地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比雨林湿度低的原因。

答案 (天然林层次丰富、林冠密度高)人工种植的橡胶林层次单一,林冠密度较低,截留的降水量较少;地表(缺乏草本、灌木等的保护)水分易散失,土壤祼露,土壤蓄水能力较低。 解析 人工种植的橡胶林湿度低主要与树种本身对水分的吸收和蒸腾作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树种单一的影响,以及植株的疏密度有关。

核心点三 环境污染及防治

环境污 染问题 成因 危害 措施 保护水源、限制污水排放,建污水处理厂,合理布局工业生产,提高环保意识 节约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发展洁净煤技术,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水污染 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 影响工业生产、人民生活,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影响动植物繁殖 人为原因:化石燃料大气 污染 的燃烧排放出的大量粉尘和酸性气体;自然原因:特定的气象形成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危害人畜健康,污染土壤、水体、生物,腐蚀建筑物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网络构建] [名师点拨] 在复习该选修模块时,应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切入点,在认识环境问题的基础上,系统把握环境问题的产生、危害、预防及治理。尤其应结合具体案例,着重分析当前人们普遍关心的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核心点一 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1.主要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资源 矿产资源 土地资源 水资源 主要问题 面临枯竭 耕地减少和土地退化 水资源紧张 直接原因 共同成因 滥采滥用,废弃物处理不当 资源分布的不均衡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利用 过度开采和水污染 性,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人口的快速增长 2.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环境问题 自然资源 不合理开发利用的主要表现 土地资源 滥垦草地、沼泽地,非农业用地面积不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