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内科护理高频考点整理汇总

内科护理高频考点整理汇总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9 4:49:34

【护理措施】 观察呕血或黑便的量、性质、次数、颜色及时间。 测血压、脉搏、呼吸,每小时1次,密切观察尿量、末梢循环、肢体温度、皮肤弹性等。 详细记录24h出入液量。 遵医嘱定血型,交叉合血。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输液,以补充血容量,必要时输血。 准备好一切急救药品和用物。 监测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等。 【重点评价】 血压、脉搏、尿量、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等指标。 24h出入液量是否平衡。 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相关因素】 频繁呕吐。 上消化道大出血。 禁食 【主要表现】 病人诉口渴,易发生脱水征。 【护理目标】 体液摄入充足,病人表现为尿量正常,粘膜湿润,皮肤弹性良好。 【护理措施】 评估体液不足的表现,如口渴、眼眶下陷、皮肤弹性差、尿量减少等。 因大出血、频繁呕吐不能经口摄入足量的饮食和水分者,静脉补充高营养及水分。 遵医嘱补充液体和电解质,合理安排输液种类,根据脱水程度、年龄以心功能情况调节输液速度。 遵医嘱对症处理:呕吐频繁者给予胃复安、吗丁啉等;大出血者使用止血药、制酸剂,如立止血、止血敏、雷尼替丁等。 【重点评价】 皮肤粘膜的湿度及弹性。 尿量及尿比重。 ? 心功能不全病人的护理 心力衰竭的概念 亦称充血性心力衰竭,可由各种心脏疾病引起,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指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输出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 二、慢性心力衰竭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基本病因:原发性心肌损害,心脏负荷过重包括前负荷过重和后负荷过重,心脏舒张受限。 2.诱发因素:感染是最主要诱因,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心律失常,特别是心房颤动;生理或心理压力过大,妊娠分娩,血容量增加如钠盐摄入过多、输液输血过快过多;其他如药物使用不当。 (二)临床表现 1.左心衰竭:以肺循环淤血和心排血量降低表现为主。 (一)症状: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的典型表现,最早出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以后随着疾病的进展,可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心源性哮喘和端坐呼吸。理解其发生机制。此外,病人还可出现咳嗽、咳白色泡沫样或粉红色泡沫样痰、疲乏无力、尿少、心悸等表现。 (二)体征:两肺底闻及湿罗音,左心室增大,心尖部舒张期奔马律,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交替脉。 2.右心衰竭:以体循环淤血为主要表现 (一)症状:胃肠道及肝脏淤血引起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 (二)体征: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返流征阳性,肝脏肿大、水肿及心脏体征。 3.全心衰竭:左心衰竭合并右心衰竭后,因右心排血量减少,阵发性呼吸困难等肺淤血症状反而减轻。 4.心功能分级:根据病人活动能力、症状不同可分为四级即一、二、三、四级。 (三)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及漂浮导管检查。 (四)治疗要点 1.病因治疗:基本病因治疗和消除诱因。 2.减轻心脏负荷:休息,控制钠盐摄入,利尿剂的应用,血管扩张剂的应用。 3.增加心排血量:洋地黄类药物:药理作用、种类、给药方法。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 4.抗肾素-血管紧张素相关药物的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三、急性心力衰竭 (一)概念:由于急性心脏病变引起心排血量显著、急剧地降低,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的综合征。 (二)病因:心脏解剖或功能的突发异常,使心排血量急剧降低和肺静脉压突然升高均可发生急性左心衰竭。 (三)临床表现 1.症状:突发严重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可达30-40次/分,端坐呼吸,咳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极度烦躁不安,恐惧,面色灰白或发绀,大汗,皮肤湿冷。 2.体征:两肺满布湿罗音和哮鸣音,心率增快,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奔马律。 支气管哮喘内科护理指导 1.居室内禁放花、草、地毯等。 2.忌食诱发患者哮喘的食物,如鱼虾等。 3.避免刺激气体、烟雾、灰尘和油烟等。 4.避免精神紧张和剧烈运动5.避免受凉及上呼吸道感染。 6.寻找过敏原,避免接触过敏原。 7.戒烟。 白细胞减少症实验室检查 1.血象 白细胞计数多在2~4×109/L,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减低。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正常。 2.骨髓象 一般正常,典型患者呈粒系增生不良或成熟障碍。有的粒细胞有空泡、中毒颗粒及核固缩等退行性变。骨髓象除了解粒细胞增殖分化情况外,还可明确有无肿瘤细胞转移。 3.粒细胞边缘池的检查 方法有几种,如用同位素DF32P标记自身中性粒细胞进行检查,结果确切,但受条件限制,难广泛开展。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3mg,中性粒细胞从边缘池进入循环池,持续20-30分钟,正常时中性粒细胞升高一般不超过1.5-2.0×109/L,若超过或增加一倍,提示粒细胞减少可能由边缘池粒细胞增多引起。 4.粒细胞储备的检查 方法是通过注射或口服促骨髓释放粒细胞的制品,如内毒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测定用药前后粒细胞上升情况,以了解骨髓的储备功能。常用的方法有口服强的松40mg,5小时后查外周血,若中性粒细胞升高值超过2×109/L,或静脉注射氢化考的松200mg,3~4小时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升高值超过5×109/L,则提示骨髓储备功能良好。反之考虑骨髓储备功能减低。 5.白细胞凝集试验和血溶菌酶及溶菌酶指数 是检测是否有粒细胞破坏过多的方法,但有假阳性出现。通过以上方法,将粒细胞减少按动力学分类,给治疗提供参考意见。

妇产科护理学整理汇总 胎儿发育与蜕膜 一、胎儿发育 妊娠开始的8周是胎体主要器官发育形成时期,称为胚胎;从第9周起称为胎儿。 8周末——面部已初具人形,各内脏器官的原基已形成,8超检查可见胎心搏动。此期内如发生病毒感染,服用某些药物或接受放射线等,可引起胎儿畸形。 12周末——胎儿外生殖器发育。 16周末——可确定性别,部分经产妇自觉胎动。X线检查可见脊柱阴影。 20周末——临床上听到胎心音。出生后有心跳、呼吸、排尿及吞咽功能。 24周末——内脏器官发育齐全,皮下脂肪开始沉着,皮肤仍呈皱缩状。 28周末——身长约35cm,体重约l000g,头发、指甲已长出,皮肤发红,皮下脂肪仍少,面部皱纹多。出生后能啼哭,可呼吸,易患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32周末——胎儿身长40cm,体重1500~1700g,皮肤深红,毳毛脱落。生活能力尚可。出生后注意护理,可存活。 36周末——身长约45cm,体重约2500g,出生后啼哭,有吸吮能力。皮下脂肪发育好,指(趾)甲已超过指(趾)端,皮下脂肪丰富,面部皱纹消失,出生后生活能力良好,基本可存活。 40周末——胎儿成熟,身长约50cm,体重约3400g,哭声响亮,吸吮力强,生活能力强,能很好存活。 二、蜕膜 妊娠的子宫内膜称为蜕膜,具有保护及营养胚胎的功能,依蜕膜与受精卵的部位关系可将蜕膜分为3部分: 1.底蜕膜——与囊胚滋养层接触的蜕膜,日后与滋养细胞一起构成胎盘的母体部分。 2.包蜕膜——覆盖在胚泡上的蜕膜。 3.真蜕膜——除底蜕膜、包蜕膜外,其余的蜕膜均称真蜕膜。随着妊娠进展,包蜕膜与真蜕膜相贴近互相融合,到分娩时已无法分开。 内生殖器及其功能 一、阴道 为性交器官及月经血排出与胎儿娩出的通道。上宽下窄,位于膀胱、尿道与直肠之间,上接子宫,下端开口于前庭。阴道上端环绕子宫颈形成前、后、左、右穹隆。后穹隆较深,约l0~12cm,其顶端是子宫直肠陷凹,为腹腔的最低部位,临床上可经此处穿刺或引流。 阴道壁由黏膜、平滑肌和弹力纤维构成,黏膜形成很多横行皱襞,有较大的伸展性。又因富有静脉丛,故损伤后易出血或形成血肿。阴道黏膜由复层鳞状上皮所覆盖,元腺体,受性激素影响有周期性变化。 二、子宫

搜索更多关于: 内科护理高频考点整理汇总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护理措施】 观察呕血或黑便的量、性质、次数、颜色及时间。 测血压、脉搏、呼吸,每小时1次,密切观察尿量、末梢循环、肢体温度、皮肤弹性等。 详细记录24h出入液量。 遵医嘱定血型,交叉合血。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输液,以补充血容量,必要时输血。 准备好一切急救药品和用物。 监测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等。 【重点评价】 血压、脉搏、尿量、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等指标。 24h出入液量是否平衡。 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相关因素】 频繁呕吐。 上消化道大出血。 禁食 【主要表现】 病人诉口渴,易发生脱水征。 【护理目标】 体液摄入充足,病人表现为尿量正常,粘膜湿润,皮肤弹性良好。 【护理措施】 评估体液不足的表现,如口渴、眼眶下陷、皮肤弹性差、尿量减少等。 因大出血、频繁呕吐不能经口摄入足量的饮食和水分者,静脉补充高营养及水分。 遵医嘱补充液体和电解质,合理安排输液种类,根据脱水程度、年龄以心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