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5 7:28:13

护士们颁发南丁格尔奖,以表达对她们的感激。就在前几年,中国大地上十分流行“白衣天使”这一称呼,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引导学生讨论。 4. 教师总结,布置家庭作业。

课题4.给儿童一个家

教学目标

1. 知道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的儿童生活在饥饿与贫困之中。

2. 知道儿童基金会是一个帮助发展中国家改善儿童保健、福利和教育的组织。

教学活动及过程

1. 导入。教师提问学生:“除了战争和疾病,还有什么会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你们是否听说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那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让学生自由发言。

2. 阅读与讨论。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0页的文字及照片。教师可通过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资料所展示的事实。

3. 全班讨论。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1页的内容,教师通过提问和讲解,帮助学生了解儿童基金会这一国际组织。例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最初成立时的宗旨是什么?会徽的图形是什么?会徽表达了什么样的意义?现在主要进行什么活动?曾经做过哪些事?资金从何而来? 4. 思考与作业。教师朗读教科书第21页右下放豆博士的话,并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感想。

5. 教师总结。请几个学生朗读自己的感想,教师小结本课内容,布置家庭作业。

课题5.让世界充满爱

教学目标

1. 理解人与人之间相互支持和帮助的价值。 2. 感受人类的美好情感和高尚情怀。 3. 养成为他人着想和付出的态度。 教学活动及过程

1. 导入。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强调教科书中呈现的是两篇非常感人的文章,因为它们都非常真实,反映的都是普通人的感情。

2. 阅读与思考。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20页的文章。先请几个学生谈一谈自己的阅读体会,然后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要点:感受和体会人们在援助行动中普遍的、没有国界的同情心和爱心:不分年龄、不分贫富、不分性别、不分健康与残疾。

3. 阅读与思考。请学生阅读“瑞恩的井”一文。让学生以自由发言的形式进行讨论。

要点:对瑞恩的故事有什么感想?是什么力量驱使瑞恩做遮掩的事?瑞恩为了实现他的愿望付出了什么? 4. 教师总结。

5

第五单元 地球真美丽

导入课 教学目标

1、感知地球是浩瀚的宇宙中的一颗恒星,是人类共同的家园。知道地球上海陆分布的概况。知道地球是我们已知的唯一具有生命的星球,它不仅是人类的家园,而且也是各种动物和植物的家园。

2、通过我国宇航员乘坐“神舟”5号和6号飞船遨游太空的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通过识图,形象地感知地球的生物多样性。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

2、演示与讲解。教师演示地球仪,但本节课并不详细地介绍地球的形状、地球仪以及地球的自转、公转,只是简单演示,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印象。教师提示:“我们人类所生活的地球大体上就是这样的形状,而且地球是不停转动的。” 3、阅读与讨论。组织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4页的课文,然后自由讨论。 4、探究与讲解。“从太空中观察,地球是一颗蓝色的星球;在地球上观察,广阔的天空是蔚蓝色的,浩瀚的海洋也是蔚蓝色的。那么,是天空把海水映蓝的呢,还是海水把天空映蓝的呢?”学生自由发言, 5、讲述与演示。

教师和学生出事报刊上有关杨利伟遨游太空的资料。

6观察与讨论。阅读教科书第24~25页的图画,请学生发表意见:自己从这张图上读到了什么信息,知道了什么内容?

7总结。“这节课,我们对人类所生活的地球有了一个概括的了解,知道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是人类共同的家园;还知道了地球上有陆地个海洋,地球表面的绝大部分都被海洋覆盖着:知道地球是我们已知的唯一具有生命的星球,它不仅是人类的家园,而且也是各种动物和植物的家园,所以地球总是那么生机勃勃。”

主题一 共同的家园

6

课题1﹒认识我们的星球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上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地球不仅是人类的家园,也是各种动物和植物的家园。

2、了解并初步认识世界政区图和两半球图,知道世界上陆地和海洋分布的概况。 3、进一步培养探究、收集资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

2、制作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给动物、植物、人物和各种地理事物找家”的活动。可以按照动物、植物、人物山脉、河流等将学生分组。

学生完成后,全班一起检查贴得是否正确,教师指出错误并且纠正。 3阅读与讨论。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25页的课文,讨论古人对地球的认识,以及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启发学生联系古代人的生活方式、所使用的工具,以及以前学习过的麦哲伦环球航行等知识进行分析。

4观察与演示。阅读教科书第25页的插图和豆博士的叙述。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发给一个地球仪。驾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寻找答案。教师演示地球仪正确的转动方式,并且借助地球仪解答学生的疑问。 5.阅读与探究。

阅读教科书第26页的第一段课文。

阅读教科书第26页的世界政区图、两半球图和右下方的文字。

6、全班交流。各小组发表读图结果。教师要保证学生能正确地说出一些基本的知识: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最大和最小的洲,最大和最小的洋,我国位于哪个洲,我国东临哪个洋。

7、拓展学习。阅读教科书第27页的“魏格纳的胆识”一文。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在课前的准备向学生做简单的介绍。 8、教师总结本课题的学习,布置家庭作业。

课题2.不同的环境,不一样的生活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的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气候和环境。

7

2、了解在不同的环境状况,人们有着不一样的生活。 教学活动及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阅读教科书第28页第一段的课文。

2、交流与讲解。根据上次课所分配的探究任务,以及课后的准备,各小组汇报探究的成果。教师结合教科书第28页的世界地图及学生的汇报,穿插讲授有关知识。

3、生活有着很大的差别。地球上有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平原等不同地形环境,不同地形和气候环境下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差异呢?”

4.交流与讲解。有关小组根据所分配的任务汇报对地球不同地区的探究成果。教师讲解和澄清有关知识。 5.教师总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在地球上不同地区生活的人们由于气候环境的差异,地形环境的不同,生产、生活有着很大的差别。人类在地球的各个区域生存,从事着不同的生产劳动,以各具特色的生活方式适应着不同的生活环境,反映了人类的智慧。”

课题3.神奇的“三极”

教学目标

1.知道人类对生活的探究、对我们所生活的地球的探究是永无止境的,无数探险者以他们坚定的意志、勇敢的努力,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足迹。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在探险者队伍之中有很多中国人的身影,他们是我们民族、国家的骄傲,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活动及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人类生活的地球时丰富多彩的,人类对地球的了解还有很多不够,还有很多未知,所以人类对地球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 阅读教科书第30页第一段的文字。

2. 阅读与思考。阅读教科书第30页的课文,并欣赏图片。以自由发言的形式讨论和交流阅读心得。

3、阅读与讲解。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教师适当加以讲解。 教师强调:“科考队员是执着、无畏的勇敢探索者。他们是我们民族、国家的骄傲,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思考与讨论要点:(1)北极地区的环境特点,因纽特人的生活特点。(2)考察队的科学家们乘坐“雪龙”号极地科学家考察船成功地进行了北极科学考察说明了什么? 第二课时 1. 导入。“上节课,我们循着中国探险者在北极的足迹了解了我国科学家的勇敢和无畏。那么,在地球的另一极是什么样什么样的状况呢?让我们随着两名中学生一起到南极去看一看吧。”

2. 识图练习。从地球仪、世界政区图或两半球图上找到南极洲的位置,查找与

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护士们颁发南丁格尔奖,以表达对她们的感激。就在前几年,中国大地上十分流行“白衣天使”这一称呼,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引导学生讨论。 4. 教师总结,布置家庭作业。 课题4.给儿童一个家 教学目标 1. 知道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的儿童生活在饥饿与贫困之中。 2. 知道儿童基金会是一个帮助发展中国家改善儿童保健、福利和教育的组织。 教学活动及过程 1. 导入。教师提问学生:“除了战争和疾病,还有什么会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你们是否听说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那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让学生自由发言。 2. 阅读与讨论。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0页的文字及照片。教师可通过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资料所展示的事实。 3. 全班讨论。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1页的内容,教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