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014年秋季社工证社会心理学网上作业试题同答案
23.简述从众心理及其产生的原因。【视频第四讲第三节;侯书第八章第三节】
正确答案:
从众是指个体在真是的或想象的团体压力下改变行为或信念的倾向。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点:①情景因素,即在团体规模、团体凝聚力和团体社会支持这三个变量的组合下;②个人因素,包括自我意识、自我的同一性和个人的控制愿望。
24.
简述社会进化论如何解释人类的利他行为?【视频中第三讲第三节;侯书第五章第三节】
正确答案:
①社会责任规范;②相互性规范;③社会公平规范
25.
简要说明社会认知所遵循的一般法则【视频中第二讲第三节;侯书中第四章第一节】
正确答案:
主要包括①便利法则;②象征性法则;③基础比例信息;④锚定与调整法则
26.
简述如何减少侵犯行为?【视频中第三讲第二节;侯书中第五章第二节】
正确答案:
①利用惩戒;②降低挫折与学习抑制自己的侵犯行为;③替代性攻击和宣泄;④示范非侵犯行为;⑤培养沟通与解决问题的技巧
27.
简述马斯洛人类需求的层次理论【视频中第四讲第二节】
正确答案:
该理论将需求分为五种,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28.
简述团体凝聚力及其影响因素【视频中第六讲第一节;侯书第九章第一节】
正确答案:
含义为成员间正向的吸引力和离开团体付出高代价的负性力;因素包括①需要的满足;②团体
目标;③团体活动和领导者
29.
简述态度的心理功能【视频第五讲第一节;侯书第六章第一节】
正确答案:
①效用功能; ②知识功能; ③自我保护功能; ④价值表达功能
30.利他行为【视频中第四讲第二节;侯书中第八章第三节】
正确答案:
是一种自发形成的把帮助别人当作唯一目的的,且不期望任何外在酬赏的社会行为。
31.
流行【视频中第七讲第一节】
正确答案:
是一种群众性的社会心理学现象,是指社会上许多人都去追求某种生活方式,使这种生活方式
在较短的时间内到处可见,从而导致人们彼此之间发生连锁的感染。
32.
去个体化【视频中第三讲第二节;侯书中第五章第二节并第八章第二节】
正确答案:
是指群体中的个体有时候会失去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是自身自我控制系统的作用减弱甚至丧失,从而做出平时不敢做的反社会行为。这种现象是个体的自我认同被团体认同所取代的直接结果。
33.
基本归因错误【视频第二讲第三节;侯书第四章第三节】
正确答案:
是指人们经常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于人格或态度等内在特质上,而忽视他们所处情景的重要性,有时候也表现为观察者高估个人特质因素,而行动者高估情景因素的作用。
34.自尊【视频第二讲第一节;侯书第三章第一节】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