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琵琶行 学案 共三课时(答案参考配套课件)
《琵琶行》学案第二课时
班级 姓名
探究一:
眼泪是情感的聚合点、爆发点,在诗词抒情时几乎相当于诗眼,切不可轻易放过。比如“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试探究《琵琶行》结尾诗人泪洒青衫的原因?
原因一:
原因三:
原因三:
探究二:
1、读下面白居易的《夜闻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联系《琵琶行》,选出说法错误的项:( )
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夜泪如真珠,双双堕明月。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一问一沾襟,低头终不说。
A、两首诗描写的对象都是处境孤寂凄凉、情感哀愁凄切的歌女,诗人都表达了深切的同情。
B、两诗都用秋江月夜之境来渲染悲凉的气氛,都运用了贴切的比喻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C、《琵琶行》在表现手法上正面描述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叙述、抒情和议论相结合,并大量运用比喻的修辞;而《夜闻歌者》则基本上采用白描手法。
D、《夜闻歌者》以朴素简练的笔墨勾勒了一个楚楚动人的如琵琶女一样完整丰满的少妇形象。
2、从标题中读出了哪些信息?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3、试比较《夜闻歌者》与《琵琶行》 思想内容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
表现手法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
探究三:白居易谈诗歌创作: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与咏叹。据此,《琵琶行》这首诗到底想说什么?
《琵琶行》学案第三课时
班级 姓名
一、结合课本注释,参考全诗翻译,力争把《李凭箜篌引》熟读能背。
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奏出的乐声飘荡在晴朗的深秋; 听到美妙的乐声,空山里的浮云颓然凝聚,不再飘游。
那湘娥把点点泪珠洒满斑竹,九天上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这高妙的乐声从哪儿传出?那是李凭在国都把箜篌弹奏。
像昆仑美玉碰击声声清脆,像凤凰激昂嘹亮的歌喉; 像芙蓉在露水中唏嘘饮泣,像兰花迎风开放笑语轻柔。
长安十二道城门前的冷气寒光,全是箜篌声所凝聚;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天帝的心弦也被乐声打动。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震破,引出漫天秋雨声湫湫。 幻觉中仿佛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 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 月宫吴刚被乐声深深吸引,彻夜不眠在桂花树下逗留;桂树下的兔子也伫足聆听,不顾露珠儿斜飞寒飕飕!
二、根据下列《琵琶行》音乐描写选段,仿照例句填空。 《琵琶行》音乐描写选段: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
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例句:乐声像嘈嘈急雨 突出其 粗重繁密的特点 乐声像 突出其 的特点 乐声像 突出其 的特点 乐声像 突出其 的特点 乐声像 突出其 的特点 乐声像 突出其 的特点 乐声像 突出其 的特点 乐声像 突出其 的特点 三、根据《李凭箜篌引》音乐描写,仿照例句填空。 例句:乐声使神女 悲啼不止 乐声使 乐声使 乐声使 乐声使 乐声使 乐声使 四、按要求扩写下面语句。(6分)(2008年安徽卷)
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②至少运用两种不同的修辞方法。③不少于80字。 这个冬季,天气异常寒冷。 80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