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07年福建省高考语文试卷

2007年福建省高考语文试卷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12 18:03:34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 共24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深海的发现:从“大洋中脊”到“深部生物圈”。 人们看惯了绵亘的山岭和曲折的海岸,一般不会问“为什么”的问题。90年前,发现大西洋两侧的非洲和南美洲海岸线可以拼合,又有同样的化石,从而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说,但当时回答他的只是嘲笑和冷漠。半个世纪后,深海测量技术发现深海洋底也有高山峻岭,全世界有8万公里长的山脊蜿蜒在各个大洋,而大西洋的中脊恰好与非洲和南美洲的海岸线平行,人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大陆和大洋的岩石圈是分成若干“板块”的整体。 同样,沐浴在阳光下的人们,看惯了飞禽走兽、树木花草,决不会对“万物生长靠太阳”产生怀疑,又是深海洋底\黑暗生物圈\的发现,开辟了新的视野。上世纪70年代,“ALVIN”号深潜器在东太平洋发现了近百度的高温区,原来海底有\黑烟\状的含硫化物热液喷出,冷却后形成“黑烟囱”耸立海底。更为有趣的是在热液区的生物群。现在,这类热液生物群在各大洋被发现的地点已经数以百计,离我们最近的就在日本冲绳海糟。 黑暗食物链的基础,是在还原条件下进行化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的原核心生物,据推测与生命起源时的生物群相近。不只是海底,近年来发现在数千米深海海底下面数百米的深处,还有微生物在地层的极端条件下生存。这种“深部生物圈”虽然都由微小的原核生物组成,却有极大的数量,有人估计其生物量相当于全球地表生物总量的1/10。 “深部生物圈”的发现,大大拓宽了“生物圈”的分布范围。原来从极地冰盖到火山热泉,从深海海底到地层深处,生物的分布几乎无处不在,人类迄今研究和熟悉的,只不过是生物圈中的一小部分。不但海底,海水层里也是一样:运用新技术,发现了普通显微镜下看不见的微微型浮游生物。

深海大洋的发现,纠正了我们对生物界的偏见:我们用肉眼甚至用光学显微镜见到的只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上层,只占生物圈的一小部分;地球生态系统的真正基础,在于连细胞核都没有的原核生物。生物的一级人类,应当是古菌、细菌与真核生物三大类,而我们熟悉的动、植物只是真核生物中的一部分。 生物圈概念的扩展,也改变了地球科学与生命科学的关系。传统地质学里生物的“主角”是大化石,而实际改造地球的首先是原核生物,它们几首没有形态化石可留,只靠生态过程影响着化学元素周期表里几乎所有的元素,在三四十亿年的地质历史上默默无声地“耕耘”,直到今天才有可能得到重新的评价。总之,深海大洋的研究,不仅是地球科学,也是生命科学的突破口。

1.根据文章,下列对“大洋中脊”或“深部生物圈”有关内容的阐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

B. C.

与非洲和南美洲的海岸线平行的大西洋海底山脊,构成了大西洋的“中脊”。 “大洋中脊”的发现证明了“大陆漂移”的假说和“板块”现象的存在。 组成“深部生物圈”的原核生物生存于深海海底及其下面数百米的深处。

D. 海洋“深部生物圈”的数量极多,其生物量是全球地表生物总量的1/10。

2.对“我们对生物界的偏见”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 )

A. 混淆了地球生态系统的上层与基础,把原核生物看作是这个系统的上层。 B. 对生物圈的认识局限在只占生物圈一小部分的地球生态系统的上层。

C. 以为地球生态系统的真正基础,在于那些连细胞核都没有的原核生物。

D. 把生物分为古菌、细菌和真核生物,把动、植物看作是真核生物的一部分。

3.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B )

A. 原核生物作为生命起源时的生物群,能在还原条件下进行化合作用转化为有机质。 B. 热液生物群可生存于因含硫化物热液喷出而形成近百度高温的深海海底。 C. “深部生物圈”的分布范围可以拓宽到极地冰盖、火山热泉、深海海底和地层深处。 D. 微微型浮游生物是运用新技术对\深部生物圈\进行探测的又一新的发现。

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C )

A. 深海测量中对“大洋中脊”的发现,为后来“黑暗生物圈”的发现开辟了新视野。

B. 现代地质学研究要重视的几乎没有形态化石的原核生物而不再是大化石。

C. 数十亿年来原核生物在改造地球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已开始得到人们的重视。 D. 对深海大洋的研究,将是今后开展地球科学和生命科学研究的主要途径。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5-8题。

送天台陈庭学序 宋濂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唐、艳滪之虞。跨马行,则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下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悼柔。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恨焉。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杨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候①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老耄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②,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

[注]①杨子云,即杨雄,西汉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司马相如,西汉著名文学家;诸葛武侯,即诸葛亮。②颜回,即颜渊;原宪,即子思。二人都是孔子的学生。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

A. 累旬日不见其巅际 累:连续 B. 杳莫测其所穷 穷:尽、完

C. 于是其诗益工 工:工整

D. 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 没:淹没、遮掩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C )

7.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体现陈庭学能从中获得\山水之助\的一组是 ( B ) ①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唐、滟预之虞 ②屡从大将北征,有劳

③杨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 ④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

⑤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 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A.川蜀山水险峻奇特,非有官职、有财富、有才能、会写文章、年富力强的人不能到达,因而往往令人抱憾而止。

B.陈庭学,能做诗,曾任中书左司掾、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等官职。他乘船到成都,游山水名胜,每次游览都写诗记述。

C.作者因学业未成、战乱等原因未能实现出游天下的愿望,面对陈庭学游览而归的收获,感叹自己因年老已难以做到了。

D.作者认为山水名胜能使人的情、志、学等方面上一个台阶,此外,应该还有高于\山水之助\的东西,那就是孔学儒道。 第Ⅱ卷(共126分) 三、(20分)

9.把下列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夫王道者,不可以小用也。大用则王,小用则亡。昔者徐偃王、宋襄公尝行仁义矣,然终以亡其身、丧其国者,何哉?其所施者,未足以充其所求也。故夫有可以得天下之道,而无取天下之心,乃可与言王矣。??观吴王困于姑苏之上,而求哀请命于勾践,勾践欲救之,彼范蠡者独以为不可,援桴进兵,卒刎其颈。项籍之解而东,高帝亦欲罢兵归国,留侯谏曰:\此天亡也,争击勿失。\此二人者,以为区区之仁义,不足以易吾之大计也。 (1)大用则王、小用则亡。(2分) (1)用在大处就可称王,用在小处就会身亡。 (2)吴王困于姑苏之上,面求衰请命于勾践。(3分) (2)吴王被困在姑苏城上,向勾践哀求饶他性命。

(3)项籍之解而东,高帝亦欲罢兵归国。(3分)

(3)在项籍突破重围而向东败逃的时候,汉高帝也想收兵回国。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4分)

(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月更新颖。(意思对即可) 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2分)

(2)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意思对即可)

11.默写。(6分)

(1)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两小题)(4分) 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②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咏怀古迹》) ③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根据下面的问题,用课文原文回答。(只选一小题)(2分)

④在《触龙说赵太后》中,触龙认为,父母应该怎样爱子女? 答: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 ⑤在《谏太宗十恩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什么? 答: 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 。

四、(20分) 阅读下文,完成12-16题。

日 历 冯骥才

我喜欢用日历,不用月历。

厚厚一本日历是整整一年的日子。每扯下一页,它新的一页--光亮而开阔的一天--便笑嘻嘻地等着我去填满。我喜欢日历每一页后面的\明天\的未知,喜欢它隐含着一种希望。\明天\乃是人生中最富魅力的字眼儿。生命的定义就是拥有明天。它不像\未来\那么过于遥远与空洞。它就守候在门外。走出了今天便进入了全新的明天。明天会是怎样呢?当然,多半还要看你自己的。你快乐它就是快乐的一天,你无聊它就是无聊的一天,你匆忙它就是匆忙的一天;如果你静下心来就会发现,你不能改变昨天,但你可以决定明天。有时看起来你很被动,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是不是?

每年元月元日,我都把一本新日历挂在墙上。随手一翻,光溜溜的纸页花花绿绿滑过手心,散着油墨的芬芳。这一刹那我心头十分快活。我居然有这么大把大把的日子!我可以做多少事情!前边的日子就像一个个空间,生机勃勃,宽阔无边,迎面而来。我发现时间也是一种空间。历史不是一种空间吗?人的一生不是一个漫长又巨大的空间吗?一个个\明天\,不就像是一间间空屋子吗?那就要看你把什么东西搬进来。可是,时间的空间是无形的,触摸不到的。凡是使用过的日子,立即就会消失,抓不住,而且了无痕迹。也许正是这样,我们会感受到岁月的匆匆与虚无。

搜索更多关于: 2007年福建省高考语文试卷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 共24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深海的发现:从“大洋中脊”到“深部生物圈”。 人们看惯了绵亘的山岭和曲折的海岸,一般不会问“为什么”的问题。90年前,发现大西洋两侧的非洲和南美洲海岸线可以拼合,又有同样的化石,从而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说,但当时回答他的只是嘲笑和冷漠。半个世纪后,深海测量技术发现深海洋底也有高山峻岭,全世界有8万公里长的山脊蜿蜒在各个大洋,而大西洋的中脊恰好与非洲和南美洲的海岸线平行,人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