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控铣床(加工中心)课程标准1
能证书考核和企业对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合理安排教材内容。以学生未来的发展和知识结构的要求必需够用为度,不追求理论的深度与难度。
3.教材在内容上既实用又开放,即在注重实际操作能力训练的同时,还把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融入教材,教材内容更加贴近企业实际。在形式上适合高职学生认知特点,文字表达深入浅出,内容表达图文并茂。
4.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教材应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设计相应的技能训练。
该门课程暂时选用教材:《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宋凤敏、宋祥玲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4.2 教学方法建议
课程学习过程工作化,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开放式的、学做合一的学习情境。以数控加工实训为目标,充分利用“教、学、做一体化”多媒体教学平台,数控编程与仿真加工实训设备和校外实践条件构建多样化学习环境。充分利用文本、课件、仿真软件、网络等资源支持学习,构建立体化学习资源。课堂学习指导教师由专兼职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构成,构建多元化学习指导。学习效果考核评价,以过程考核为主,构建产品化的考核学习评价模式。开展职业素质、人文素质教育等讲座,并将素质教育融入整个学习过程中,构建数控加工高素质人才培养理念。
教学中,应注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教与学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换。教师应注意与学生沟通,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积极热情、客观、诚实守信、善于沟通与合作的品质。各项技能训练活动的设计应具有实际性、可操作性。
4.3 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1.期末考核评价及方式
(1)评价第一方面:课程过程评价占课程总评价的30%。
(2)评价第二方面:通过职业资格技能等级鉴定,作为课程最终的考核方式,占课程评价的70%。
2.教学过程评价:
(1)教学评价的标准应体现任务引领型课程的特征,体现理论与实践、操作的统一,突出过程评价与阶段(以工作任务模块为阶段)评价,结合课堂提问、训练活动、阶段测验等进行综合评价。
(2)强调目标与评价和理论与实践目标一体化评价,教学评价的对象包括学生知识的掌握、实践操作能力、学习态度和基本职业素质等情况,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对所要达到的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3)评价是注重学生动手能力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在评定时给予鼓励。
通过各个模块给予学生评价,占课程总评价的30%。 3.集中实训评价(见下表) 4.课程成绩形成方式 序号 任务模块 评价目标 评价方式 评价分值(%) 5
1 2 3 4 5 6 7 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安全规程教育与维护保养 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认知 零件轮廓的铣削加工 孔加工固定循环指令与应用 坐标变换编程与应用 中级工综合训练 技能鉴定考试 4.4.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知识掌握情况 知识掌握情况 完成任务 完成任务 完成任务 完成任务 完成中级工零件加工 单元小测试 单元小测试 产品检测 产品检测 产品检测 产品检测 理论+实际操作 3 3 6 6 6 6 70 学习资料资源:编写《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实习、实训指导书》,整理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编程与操作习题库。
信息化教学资源:制作《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编程与操作》多媒体课件、制作《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编程与操作》课程网站,录制教学视屏,并上传到课程网站、制作多媒体素材、电子图书等。
5.其他说明
本课程采用SP-CDIO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组建课程教学团队,进行团队合作。
6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