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写作概论 1
早已不是
让人动人心弦的东西
太白魂都在他的吟唱里 他没有爱情 与闲愁
没有斗茶猜书 没有轻扬的泪水
没有后来人的赏花唱和。 有时候 他的狂想掺了羊毫或狼毫的笔峰 一抖墨
浸透了宣纸 就白发三千丈 黄河入海流
壮壮烈烈醉倒华夏 ??
4、本教学体系的创新要点
突出重点,拾级而上、以点带面、融汇贯通
[思考与练习 2 ]
1. 我的写作兴趣是什么? 2. 怎样才能提高写作兴趣?
(第3次课)
1.2.
第二节 写作的特点
要区别不同的事物,就要抓住事物各自的本质,而事物的本质是由它的特殊的矛盾决定的。因此,我们要学好写作就应当抓住写作的特殊的本质。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对于物质的每一种运动形式,必须注意它和其他各种运动形式的共同点。但是,尤其重要的,成为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的东西,则是必须注意它的特殊点,就是说,注意它和其他运动形式的质的区别。只有注意了这一点,才有可能区别事物”。 写作有如下特点:
1.2.1. 目的性
指的是写作必须表现作者的主观愿望,一篇文章应当集中地、单一地反映作者某一意愿、想法、观点、感情等。比如白居易年青时,曾到长安求仕,携自己的诗文去见当时的有名文人顾况,顾况起初看不起他这个初出茅庐的青年,一眼看到诗卷上的名字,便戏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可是当他看到“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中“野火烧不尽,吹风吹又生”时,忙改口说:“有才如此,居易不难”了。分析白居易写诗的目的,人两种内容,一是想用诗来进身仕途;一是想通过诗本身的描写,来赞扬新生事物的顽强的生命力。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人们的写作活动的目的,有两个层次:
1、1、宏观目的。指的是作者从事写作活动时,对个人和社会的关系这一问题,从一定的立场出发,所表达出来的主观愿望。比如有的人写文章纯粹是为实现个人的某种目的,他往往不考虑文章的内容怎样,因而会出现拼凑、抄袭等现象。而有的人写文章则是为了社会,从大多数人的利益出发,让文章充分发挥它的社会功能,起到宣传群众、影响群众的作用。鲁迅的写作就是这样,他看到国人精神上的麻木不仁,弃医从文,为的就是疗救国人的精神。不过,一般人往往是把二者结合起来,现在人们撰写论文即是如此。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刘再复把它运用到分析人的写作动机上,也分为五个层次。
一是为生存而写作; 二是为安全而写作; 三是为归属而写作; 四是为尊重而写作;
五是为自我实现而写作。
人的自我实现,并不是为自我而写作,而是要超越自我。自我实现有两主导意识,即自由意识和使命意识。自由意识包括超常性、超我性、超前性;使命意识是从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的角度来写作的。
我们应当有正确的写作目的。我们中国古代文人有一种传统的“文以载道”的精神。曹丕认为文章是经国之大事。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王充说,为世用者,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顾炎武说,文章有益于天下。鲁迅,为人生,救中国;托尔斯泰说,写作而没有目的,又不求有益于人,这在我是绝对做不到的。
但是有人写诬告信,假新闻,即是反例。 1、2、微观目的
指的是作者通过一篇文章的本身内容所要表达的主观愿望。
1.2.2. 综合性
指的是写作活动和写作成品的综合体现着作者的生活、思想、知识、技巧、能力等方面的素养。
2、1、生活。
指的是作者的生活阅历。比如曲波写《林海雪原》,就是有了丰厚的生活基础。而鲁迅是一个大家,但是他想写一部反映红军的斗争生活,他曾听陈庚介绍过江西中央苏区的斗争故事,但是最终还是因为不熟悉生活而没有动笔。又如曹禺写《雷雨》中的工人和革命斗争生活就写的非常苍白。就是因为生活不熟悉的缘故。司马迁为了写《史记》,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来了解和收集历史材料,作间接的生活感受。
2、2、思想
指的是作者的思想认识。如有这样的故事,一财主请客,请的是秀才和一个当官的,宴席间秀才提议作诗,几人作的诗如下:
秀才:大雪纷纷落地, 官员:莫非帝王瑞气, 财主:下之三年何妨,
过来一个乞丐说:放你娘的狗屁!
鲁迅、沈尹默、胡适都写过人力车夫,但是主题却不一样。胡适是同情;沈是反映阶级对立。鲁迅是赞扬和自我解剖。
鲁迅的《灯下漫笔》中所说的三个时代。 2、3、知识
指的是写作要融汇各不学科的知识,如余秋雨的《风雨天一阁》,写宁波下大雨,刮台风,有水,想起《易经》上的“天一生水”的句子,这个藏书楼的名字就是因此得之。秦牧的散文知识丰富,雨果的小说《悲惨世界》中有许多历史知识。
2、4、技巧
指的是艺术表现方法。表现在结构、语言等上。比如红楼梦的结构象一个灯笼;儒林外史的结构则是一个链条式。
2、5、能力
? 指的是观察力、思维力、记忆力、表达力、创造力等。。
1.2.3. 实践性
从理论上来看,写作的实践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文章的内容来自社会生活,因而作者必须亲身参加社会实践,才能了解社会生活,收取写作材料。
二是因为写作是一种技巧、技能,同其它技能一样,它的获得必须通过多次的练习实践,只学习了写作的理论是不行的,要将理论转化为能力就得要实践。
写作要经过反复实践练习,多写才能提高写作水平。许多专家对这一点都有过很好的论述。如:
1、写作学的特点就在于它的操作性,理论是操作的理论,教学的操作的教学,孙绍振见王光明等《写作学——福建师大写作教师关于写作学科建设的对话》、《写作》1995、8
2、我们写作老师的麻烦是把这门课化解成许许多多的训练元素,教师的本事就是要这个地方做转化工作。余秋雨《写作是构建现代文明的重要素质》,见《写作》1994、4
3、真本事、真功夫的‘作文’训练,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大面积(非少数优异生),高幅度(五分或十分以上)提高作文水平的教师才是真正优秀的语文教师刘锡庆《写作》1997、6、14
陈师道:永叔谓文有三多:看多、做多、商量多也。
唐彪:学人只喜多读文章,不喜多做文章,不知多读乃借人之功夫,多做乃切实求已之功夫,其益相去矣。
司汤达:每天要动笔。 果戈理:没有什么,你就拿起笔来写:\我今天什么都写不出来了,??总这样写,最后就写出来了。
契诃夫:请你尽量多写,请你写,写,写??写到手指头断了为止。
(第4次课)
1.3.
第三节 写作的规律
引子:世界上任何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可循的。从大的方面来说,宇宙天体的运行有它自己的轨道,象哈雷慧星每隔71年就要和地球相逢,月亮对地球的引力形成潮涨潮落。从小的方面来说,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列,人体基因的组合,也无一不是受制于它自己的规律。人们就是要掌握这些规律来为自己服务。最近,美国的叶梁博士破译了癌症的基因密码,发明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