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钣金修复工艺要点
汽车钣金修复工艺
作者
摘要: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
运输工具。随着世界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汽车的整体质量在不断提高这使得发生机械故障的概率大大降低。而汽车拥有量的增多又导致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不可避免的摩擦、碰撞等汽车事故导致汽车发生损坏并且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不注意维护及保养也会导致汽车发生损伤。对于发生事故的汽车而言就需要利用汽车钣金修复工艺来修复受损汽车,改善受损汽车的外观并提高和延长汽车的使用寿命,所以汽车钣金修复工艺在现代汽车的维修及养护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重要。本文论述了汽车发展的简要历史,现代车身结构特点,钣金修复工艺的发展,钣金作业及安全操作等内容,希望使更多的人了解汽车钣金修复这一知识文化,使越来越多的人能够熟知并重视这一技术工艺。
关键词: 钣金 修复 工艺
一、汽车车身发展简史
汽车车身是驾驶员的工作场所,也是容纳乘客和货物的场所,车身的舒适与否直接关系到驾驶人及乘坐者的感受。
汽车车身最早使用木材制成骨架,外表钉上木板制成,木质骨架构造以构件直角接合,接合处再以金属板加强固定。直到二十世纪初期才开始以钢板、铝板来覆盖车身,使汽车车身有了质的发展。到1916年,美国出现全部使用钢骨架及冲压成型钢板制成的汽车车身,奠定了现代汽车的基础。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汽车车身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汽车设计者们引入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及工业造型设计等概念,力求使汽车满足各个阶层的不同人群,使汽车真正成为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最佳表现形象。汽车车身主要是保护驾驶员以及构成良好地空气力学环境,好的车身不仅能使人眼前一亮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也能体现出车主的个性。
汽车车身结构主要包括:车身壳体,前引擎盖,车窗,车门,后行李箱盖,车身内外装饰件,座椅,油路,空气调节装置等,这些东西一起组成了人们日常频繁使用的汽车。汽车最早的原型可从马车说起了,它已脱离了人力借助马或骡的力量来使车辆行驶并铸造了木质框架可是乘坐的人不受日晒雨淋。1885年,卡尔.本茨制成了一辆三轮汽车从此拉开了现代汽车的帷幕。直到十九世纪末,汽车的零部件一直采用马车的车身,车轮,钢板弹簧,制动器等部件,当时的汽车外形酷似马车,因此被称作
5
马车型汽车。1915年,美国福特公司生产出一种外形像一只大箱子并装有门窗的汽车,人们将其称为箱型汽车。这两种汽车的产生都受到当时交通工具的影响,在当时科技并不发达的年代这两种汽车并没有关注其他方面的要求,只是去追求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它们的诞生以很大程度的提高了交通工具的改善及促进汽车的进一步发展。1934年,美国的克莱斯勒公司首先采用流线型的车身外形设计,这一设计的产生及运用都对后来汽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后,福特公司在气流的基础上加以吸收改进研制成功了林肯和风牌流线型小客车。流线型车身的大量生产是从德国开始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德国生产出一款外形类似甲壳虫的汽车,他最大限度的发挥了甲壳虫外形的长处成为同类车中之王,甲壳虫汽车的问世立即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开始畅销世界各地,成为汽车行业的佼佼者。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各种不同的汽车在战争中经受了各种考验,人们在这些汽车的‘历练’中累积经验改善不足,在后来的生产中开始考虑更多的因素,以使汽车行驶更顺畅,外观更具欣赏性,乘坐更加舒适。人体工程学和流体力学的研究与运用,为创造舒适的,宽敞的乘坐空间提供了理论依据,这些因素为船型汽车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条件。最早的船型汽车造型产生于1949年美国福特公司推出的福特v8型汽车,这种车型改变了以往汽车造型的模式,使用前翼子板和发动机罩,后翼子板和行李舱罩溶于一体,大灯和散热器罩也形成一个整体,车身两侧形成一个平滑的面,车室位于车身中部,整个造型像及一只小船,因此人们将这种车型称之为船型汽车。船型汽车不论从外形还是性能上都比以往的车型提升一个档次,船型汽车强调以人为主体的设计思想让设计师们在设计汽车时站在乘客的立场上设计出更便于操作,乘坐舒适的汽车。船型汽车还解决了以往汽车对横风不稳定的问题,这是因为船型车发动机前置,汽车重心前移,前端质量足够重而且加大了行李舱,使风压中心位于汽车重心之后的缘故,所以遇到横风就不会摇头摆尾。在船型车身的基础上,人们将后窗玻璃逐渐倾斜,倾斜的极限即成为斜背式,因这类汽车的背部像鱼的背,因此人们将这一车型称之为鱼型汽车。鱼型汽车最初产自于别克小轿车,鱼型汽车北部和地面的角度比较小,尾部较长,围绕车身的气流比较平顺,涡流阻力较小,同时鱼型汽车也基本上保留了船型汽车的优点,使汽车的车身变得更加优良舒适。但是鱼型汽车后窗玻璃倾斜角度大,使其强度下降,产生结构上的缺陷,另外这种车型对对横风具有不稳定性,人们为将鱼型汽车改造得更加完美开始不断的试验与探索,人们将汽车的前部向下倾斜,后行李舱高于发动机舱,而车尾平直,可以形成良好的风压,防止车轮发飘,这种车身整体看上去如同楔子,
6
故被人们称之为楔型汽车。这种车型的问世使汽车的发展方向更加明了,为汽车行业的发展奠定了有力的条件,现代轿车的车身设计及造型也大多采用此种设计方式,至今仍被广泛运用。
二、现代车身结构特点
汽车车身车身修复结构主要包括车身壳体、车门、车窗、车前钣制件、车后钣金件、车灯。 (一)、车身壳体
车身壳体是一切车身部件的安装基础,通常是指柱等主要承力元件以及它们相连接的钣件共同组成的刚性空间结构。客车车身 多数具有明显的骨架而轿车车身和货车驾驶室则没有明显的骨架。车身壳体通常还包括在其上敷设的隔音、隔热、防振、防腐、密封等材料 及涂层。 (二)、车门
车门通过铰链安装在车身壳体上,其结构较复杂,是保证车身的使用性能的重要部件。这些钣制制件形成了容纳发动机、车轮等部件的空间。并且车身四门内衬也包括在车门中,现代车门内衬基本上都是通过卡子与车门连接是为了拆装方便。
(三)、车窗:车窗包括车窗玻璃,车窗玻璃升降器,车窗玻璃密封条等。 (四)、车前钣制件:车前钣金件包括前保险杠,左右前翼子板,前大框等。 (五)、车后钣金件:车后钣金件包括后保险杠,左右后翼子板等。 (六)、车灯:车灯包括前大灯,雾灯,前转向灯,后尾灯,后转向灯。
三、汽车钣金维修常用工具介绍
(一)、钣金维修常用手工工具:汽车钣金常用手工工具包括:通用工具,车身修
理工具等。
1、通用工具:汽车钣金维修所使用的工具如各式扳手、螺丝刀、钳子和铁剪刀等一些常用的手工工具。
2、车身修理工具
(1)球头锤:扳金作业的多用途工具,用于校正弯曲结构一般用于作业初成型车身部件。
(2)橡皮锤:用于柔和地敲击薄钢板,不会损坏油漆表面。
7
(3)冲击锤:维修大的凹陷时,冲击锤用于凹陷板面初始的校正,或加工内部板和加强相关部位。这种情况需要较大的力量,而不要求光洁的表面。
(4)镐锤:维修小的凹陷,其尖端用于将凹陷从内部锤出,对中心部位柔和地轻打即可,其平端与顶铁配合作业用于去除高点和波纹。
(5)铁锤:铁锤是复原损坏的钣金件所必需的工具,用来敲打损坏的金属板使其大致回到原形,在更换金属板时则用于清理损坏的金属板。
(6)精修锤:用冲击锤修复凹陷之后,需要用精修锤以得到最后的外形。 (7)顶铁:通常顶在锤敲击金属板的背面,用锤和顶铁一起作业使高起的部位下降,使低凹部位上升。
(8)撬镐:用于进入有限的空间,撬起凹点,具有不同的长度和形状。 (二)、钣金维修常用焊接设备
1、惰性气体保护焊机:惰性气体保护焊机主要用于焊接高强度、低合金钢车身,以及焊接铸铝件,如破裂的变速器、气缸和进气管等。
2、氧-乙炔焊机:氧-乙炔焊是熔焊的一种形式。乙炔和氧气混合后,在喷嘴处点燃后作为一种高温热源(大约为3000℃),将焊条和母材金属熔化并接合在一起。由于难以将热量集中在某一个部位,热量将会影响周围的区域而降低钢板的强度。因此汽车制造厂都不建议使用氧-乙炔焊机来修理损坏的汽车。氧-乙炔焊机在修理厂还可用于修理损坏的汽车车身、进行热收缩、硬钎焊和软钎焊、表面清洁和切割非结构性的零部件。
3、电阻点焊机:电阻点焊是对整体式车身进行焊接时最常用的一种方式,电阻点焊机适用于车身上要求焊接强度高、不变形的薄钢板。应用范围包括车顶、车门窗、车门槛板以及外部部件。
4、铝焊机:随着汽车新材料的使用,许多汽车上的各种板用铝来制造,与钢相比,铝板的修理难度更大。铝比钢柔软,铝受到加工硬化之后,更难加工成型,铝被加热容易变形。
5、钎焊机:钎焊只能用在密封结构处。钎焊在焊接过程中只熔化有色金属,而不熔化母材,一般在汽车车身上进行钎焊(一般指硬钎焊,用黄铜或镍)。钎焊类似于两个物体粘在一起,熔化的黄铜充分扩散到两层母材之间,形成牢固的熔合区,焊接处抵抗碰撞的抗弯强度小于母材的抗弯强度。维修中需要注意的是,只能对制造厂已进行过钎焊的部位进行钎焊,其他地方不可钎焊。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