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8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机合成材料的性质,难度不大。
6.(2.00分)下列气体中可用向下排气法收集的是( ) A.H2 B.N2 C.O2 D.SO2
【分析】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的气体可用向下排气法收集。
【解答】解:A、H2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正确; B、N2密度近似于空气密度,排气法收集到的不纯,故错误; C、O2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不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错误;
D、SO2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且属于空气污染物,不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错误。 故选:A。
【点评】气体的收集方法有三种:排水法、排空气法。排水法适用于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的物质;排空气法可分为向上排空气法和向下排空气法,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7.(2.00分)下列物质显酸性的是( ) A.食盐水 B.食醋
C.蔗糖溶液
D.肥皂水
【分析】食盐水和蔗糖溶液都是显中性溶液,食醋显酸性,肥皂水显碱性。 【解答】解:A、食盐水显中性; B、食醋中含有醋酸,显酸性; C、蔗糖溶液显中性; D、肥皂水显碱性。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溶液酸碱性粉末的知识,比较简单。
8.(2.00分)2018年2月1日起扬州市主城区内严禁燃放烟花爆竹。下列为“禁止放鞭炮”标志的是( )
第13页(共32页)
A. B. C. D.
【分析】根据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进行判断。
【解答】解:A、图中标志的含义是禁止烟火,故A错; B、图中标志的含义是禁止放鞭炮,故B正确。 C、图中标志的含义是节约用水,故C错; D、图中标志的含义是物品回收,故D错。 故选:B。
【点评】在生活实践中有很多图标,对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在实验室中很多图标关乎着我们的生命和健康,要认真对待,要了解并熟记其含义。
9.(2.00分)煤炭燃烧排出的尾气中,能形成酸雨的是( ) A.N2 B.CO2 C.SO2 D.H2O
【分析】根据常见的形成酸雨气体的种类分析判断。
【解答】解:SO2排放到空气中能形成酸雨,N2、CO2、H2O排放到空气中不会形成酸雨。 故选:C。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了解形成酸雨的常见的气体的种类即可分析判断。
10.(2.00分)下列各组物质,仅用水无法鉴别的是( ) A.CuSO4、Na2SO4 B.KCl、NaCl
C.CaCO3、Na2CO3 D.NH4NO3、NaNO3
【分析】用水作为试剂鉴别,根据物质的溶解性、溶于水的温度变化、溶于水后溶液呈现不同的颜色,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硫酸铜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硫酸钠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B、氯化钾、氯化钠均易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且溶于水温度均无明显变化,不能鉴别,故选项正确。
第14页(共32页)
C、碳酸钙难溶于水,碳酸钠易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D、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硝酸钠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解答物质的鉴别题时要熟练掌握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或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11.(2.00分)下列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2Mg+O2C.CuCl2
2MgO Cu+Cl2↑
B.Cu+2AgNO3=Cu(NO3)2+2Ag D.2NaOH+H2SO4=Na2SO4+2H2O
【分析】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2Mg+O2反应,故选项错误。
B、Cu+2AgNO3=Cu(NO3)2+2Ag,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C、CuCl2错误。
D、2NaOH+H2SO4=Na2SO4+2H2O,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复分解反应的特征(换成分,价不变)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2.00分)3Cl2+6NaOH
5NaCl+X+3H2O的反应中,X的化学式是( )
Cu+Cl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
2MgO,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
A.O2 B.NaClO C.HCl D.NaClO3
【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
第15页(共32页)
总个数不变。
【解答】解:由3Cl2+6NaOH
5NaCl+X+3H2O可知,反应前氯原子是6个,
反应后应该是6个,其中1个包含在X中,反应前钠原子是6个,反应后应该是6个,其中1个包含在X中,反应前氧原子是6个,反应后应该是6个,其中3个包含在X中,反应前后氢原子都是6个,因此X的化学式是NaClO3。 故选:D。
【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3.(2.00分)过氧乙酸(C2H4O3)是常见的消毒剂。下列有关过氧乙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中含O3分子
B.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4:3
C.分子中有9种元素 D.碳的质量分数为24% 【分析】A.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 B.根据化学式的微观意义来分析; C.根据化学式的宏观意义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过氧乙酸分子中含有氧原子而不是O3分子,故错误;
B.由化学式可知,过氧乙酸(C2H4O3)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4:3,故正确;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元素组成的,故错误; D.过氧乙酸(C2H4O3)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物质化学式含义的理解,并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的能力。
14.(2.00分)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1.6%,
第16页(共32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