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8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0章化学实验基础第2节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教师用书新人教版
(2)右图是某学生的过滤操作示意图,其操作不规范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漏斗末端颈尖未紧靠烧杯壁 b.玻璃棒用作引流
c.将滤纸湿润,使其紧贴漏斗壁 d.滤纸边缘高出漏斗
e.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轻轻搅动以加快过滤速度
[解析] (1)石灰石中含少量铁的氧化物,加入盐酸后生成CaCl2及铁的氯化物,加入双氧水可将Fe氧化成Fe,加入氨水的目的是中和剩余盐酸,调节溶液的pH,使Fe转化为Fe(OH)3沉淀,再通过过滤除去杂质。小火煮沸的作用是使沉淀颗粒长大,有利于过滤分离。(2)过滤操作中要求“一贴、二低、三靠”,图中漏斗末端颈尖未紧靠烧杯壁,a错误;过滤时,玻璃棒用作引流,b正确;将滤纸湿润,使其紧贴漏斗壁,防止存在气泡,c正确;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d错误;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轻轻搅动,容易使滤纸破损,e错误。
[答案] (1)调节溶液pH使Fe(OH)3沉淀 过滤分离 (2)ade
角度2 物质分离、提纯的综合实验试题分析
5.某矿抽出的废液中含有大量的K、Cl、Br,还有少量的Ca、Mg、SO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取这种废液来制取较纯净的氯化钾晶体及液溴(Br2),他们设计了如下流程:
【导学号:95812253】
+
-
-
2+
2+
2-
2+
3+
3+
可供a、b选择的试剂:饱和Na2CO3溶液、饱和K2CO3溶液、KOH溶液、BaCl2溶液、Ba(NO3)2
溶液、H2O2、KMnO4(H)溶液、稀硝酸。
请根据以上流程,回答相关问题: (1)试剂a应该选用________。
(2)操作①、②、③、④、⑤的名称是________(填字母)。 A.萃取、过滤、分液、过滤、蒸发结晶 B.萃取、分液、蒸馏、过滤、蒸发结晶 C.分液、萃取、过滤、过滤、蒸发结晶 D.萃取、分液、分液、过滤、蒸发结晶
+
(3)除去无色液体Ⅰ中的Ca、Mg、SO4,选出b所代表的试剂,按滴加顺序依次是________(填化学式)。
(4)调节pH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操作⑤中用到的瓷质仪器名称是________。
[解析] (1)由加入CCl4及得到深红棕色液体知,试剂a是将Br氧化为Br2,所以试剂a应具有氧化性,所以试剂a应选用H2O2。(2)由流程图知,无色液体Ⅰ中含有K、Cl、Ca
+
2+
2-
+
-
2+
2+
2-
+
-
2
-
2+2+2-
、Mg、SO4,无色液体Ⅲ中只含有K、Cl,则试剂b的作用是除去Ca、Mg、SO4。
操作①是萃取,操作②是将互不混溶的两液体分开—分液,操作③是将沸点不同的互相混溶的两液体分开—蒸馏,操作④是将溶液与沉淀分离开来—过滤,操作⑤是将KCl晶体从其水溶液中提取出来—结晶。
(3)由于除杂时除杂试剂需过量,且不能引入新杂质,所以欲除去Ca,需引入K2CO3
溶液;欲除去Mg,需引入KOH溶液;欲除去SO4,需引入BaCl2溶液;所以欲除去KCl溶液中的Ca、Mg、SO4,只要满足BaCl2溶液加在K2CO3溶液之前即可,KOH溶液可加在任意位置。(4)由以上知,溶液中还含有杂质离子CO3和OH,所以需用HCl来中和过剩的KOH及K2CO3,调节pH=7的操作方法是滴加HCl,无气体产生时,用pH试纸测定至pH=7。(5)由于操作⑤的实验步骤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所以该操作用到的瓷质仪器是蒸发皿。
[答案] (1)H2O2 (2)B (3)BaCl2溶液、饱和K2CO3溶液、KOH溶液(或KOH溶液、BaCl2
溶液、饱和K2CO3溶液,答案合理即可)
(4)中和过剩的KOH及K2CO3 滴加HCl,无气体产生时,用pH试纸测定至pH=7 (5)蒸发皿
6.(2014·全国卷Ⅰ节选) 乙酸异戊酯是组成蜜蜂信息素的成分之一,具有香蕉的香味。实验室制备乙酸异戊酯的反应、装置示意图和有关数据如下:
2-
-
2+
2+
2-
2+
2-
2+
实验步骤:
在A中加入4.4 g异戊醇、6.0 g乙酸、数滴浓硫酸和2~3片碎瓷片。开始缓慢加热A,回流50 min。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后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水洗涤;分出的产物加入少量无水MgSO4固体,静置片刻,过滤除去MgSO4固体,进行蒸馏纯化,收集140~143 ℃馏分,得乙酸异戊酯3.9 g。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2)在洗涤操作中,第一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洗涤、分液操作中,应充分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后________(填标号)。 a.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b.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
c.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下口放出 d.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上口倒出 (4)本实验中加入过量乙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中加入少量无水MgSO4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实验的产率是________(填标号)。 a.30% c.60%
B.40% D.90%
(7)在进行蒸馏操作时,若从130 ℃便开始收集馏分,会使实验的产率偏________(填“高”或“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仪器B是球形冷凝管,起冷凝回流作用。(2)第1次水洗,主要洗去大部分硫酸和醋酸,第2次水洗除去NaHCO3杂质。(3)乙酸异戊酯的密度小于水,在水层上方。分
液时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上口倒出。(4)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加入过量乙酸,能够提高异戊醇的转化率。(5)加入无水MgSO4固体的目的是除去混合物中
浓H2SO4
的少量水分。(6)据OOH+OH
△
3.9 g
故乙酸有剩余,生成乙酸异戊酯的理论产量为6.5 g,故该反应的产率为×100%=60%。
6.5 g(7)异戊醇的沸点为131 ℃,蒸馏时,若从130 ℃开始收集馏分,将会有一部分未反应的异戊醇被蒸出,使产率偏高。
[答案] (1)球形冷凝管
(2)洗掉大部分硫酸和醋酸 洗掉碳酸氢钠 (3)d (4)提高异戊醇的转化率 (5)干燥 (6)c (7)高 会收集少量未反应的异戊醇
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7种化学法 方法 沉淀法 原理 -2-OO+H2O可知,4.4 g异戊醇完全反应消耗3.0 g乙酸,
杂质成分 Cl、SO4、CO3及能形成沉淀的阳离子 CO3、HCO3、SO3、 HSO3、S、NH4 杂质中含不同价态的相同元素(用-2-+2--2-2-将杂质离子转化为沉淀 气化法 将杂质离子转化为气体 杂转纯法 将杂质转化为需要提纯的物质 氧化剂或还原剂)、同一种酸的正盐与酸式盐(用酸、酸酐或碱) 氧化还 原法 热分解法 调节pH 沉淀法 电解法 用氧化剂(还原剂)除去具有还原性(氧化性)的杂质 加热使不稳定的物质分解除去 调节pH使某些离子沉淀除去 如用酸性KMnO4溶液除去CO2中的SO2,用热的铜粉除去N2中的O2 如除去NaCl中的NH4Cl等 如加CuO除去CuCl2溶液中的Fe 粗金属(粗Cu)作阳极,纯金属作阴极,含纯金属的盐溶液作电解液 3+利用电解原理提纯粗金属 注:物质分离与提纯的基本原则 (1)“四原则”:不增(提纯过程中不增加新的杂质);不减(不减少被提纯的物质);易分离(被提纯物质与杂质容易分离);易复原(被提纯物质转化后要易复原)。
(2)“四必须”:除杂试剂必须过量;过量试剂必须除尽(因为过量试剂带入新的杂质);选最佳除杂途径;除去多种杂质时必须考虑加入试剂的顺序。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