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四章区域规划及其发展
第一节区域规划的概念及内容 一、区域规划的概念
1.区域规划是指一定的范围内对国民经济建设和土地利用的总体部署。 规划含义:①描绘未来—规划是人们根据现在的认识对未来目标和发展状态的构想②行为决策—实现未来目标和达到未来发展状态的行动顺序和步骤决策。
《专科》是指一定地区范围内对整个国民经济建设进行总体战略部署。 2.主要任务
(1明确规划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2对区域社会、经济、经济等方面作出总体安排。 (3对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建设项目进行统筹安排。
(4区域规划的目的是发挥区域的整体优势,达到三个效益的统一。 ?二、区域规划的特点 (一规划的共同特点
1.目的性:明确方向和目标并进行规划的。 2. 前瞻性:构想和安排未来。
3.动态性:规划不是静态的而是不断发展的,规划不断随实践的变化而变化。 “计划跟不上变化”—规划应有弹性。 (二区规划特点
1.综合性—是区域规划对象的复杂性和多目标的多样性的体现
2. 战略性—解决方向问题具有粗线条特征 3.地域性(区域性 三、区域规划的内容 (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二工业生产的布局规划
(三城镇体系和乡村居民点体系规划 (四基础设施规划(生产性;社会性 (五土地利用规划 (六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 (七区域发展政策
第二节区域规划的依据和基本原则 一、区域规划的依据
一般所谓区域规划的依据,指的是规划的前提与技术经济条件,也就是地区经济赖以发展的物质因素:
1.地区资源条件这是地区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2.地区自然条件主要指农业生产和其它经济部门所要求的自然条件。 3.地区技术经济条件包括地区生产力发展的历史、现有基础及其构成、水平和技
术特点等。
4.国家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计划和要求 二、区域规划的基本原则 (一全国“一盘棋”的原则
(二承认和自觉地运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三因地制宜,发挥优势
(四合理布局,保护环境,有利生产,方便生活
(五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 (六国防安全原则
第三节区域规划的由来与发展 一、古代区域规划思想的萌芽 略、自己读
二、区域规划的由来
第一是工业集聚和城市规模扩大提出的规划要求。
第二,随着大量乡村人口流入城市和城市工业的高速发展,地区差异进一步扩大。
为了协调城乡关系,平衡地区之间的社会经济发展关系,以整治落后地区和以开发资源为目标的区域规划也相应提出了客观的要求。
三、国外的区域规划
综观世界各国区域规划工作,有许多共同的地方,主要是:
1.规划体系完整,有一套科学的方法。
2.规划目标主要提高区域内的协调性;区域之间的均衡。
3.关注就业、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发展问题以及环境问题。 4.逐步走上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 四、中国的区域规划
80年代以来我国区域规划工作有如下3个明显的特点:
类型多样、时空尺度不同的规划互补并进规划理论取得突破,规划内容不断充实(引入,区位论、中心地理论、梯度发展理论、增长极理论、聚集理论等大量被运用到区域规划的实践,且丰富和发展了点-轴开发模式、圈层开发理论等。规划手段有所改进,规划方法不断革新(计算机和模型技术、GIS技术、遥感技术、机助制图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
国内区域规划工作现阶段的努力方向是: 加强规划立法,使区域规划走上法制轨道。 重视市场的作用,加强市场因素的研究。
编制可持续发展的规划,促进区域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正确处理定性与定量分析的关系,完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集成方法。 加强区域发展政策研究,增强区域规划的可操作性。 第四节区域规划的方法和程序 一、区域规划的方法 ?(一系统法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