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课题3 元素》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化学》九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5月第1版第三单元课题教材课题 3 元素 课型课时 授课班级 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中包括:元素及相关内容(第一课时)、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三部分内容。本课安排在《分子、原子》、《原子的结构》之后进行教学,本课内容地位很重要,是联系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桥梁,有助于将物质的微观结构与宏观组成的认识统一起来。 从学科的角度来看本课是元素观建构的入门课,为高中必修和选修中具体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元素周期律以及有机化合物的学习做准备。 学生分析 学生已有知识:1.学习了空气、氧气的性质;2.认识了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3.了解原子内部的结构及各微粒数的关系;4.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构成;5.接触了一些物质的化学符号如:C、S、P、Fe、Pb、O2、N2、CO2、H2O、SO2、P2O5、Fe3O4。 1
学生初步具备了学习化学概念的能力,但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还较弱。而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是学习中的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元素概念的形成,知道元素在地壳等的分布; 2.形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不变、元素不变”的观念; 3.认识元素、物质与分子、原子、离子的关系,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的密切关系,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能力目标: 通过元素概念的建构和相关讨论及大量数据、图、表、磁贴模拟运用逐步提高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的能力,提高信息加工和模型认知能力,了解用对比的方法去研究问题。 情感目标: 1.逐步形成“世界物质性和物质粒子性”的观念,认识物质的基本成分是元素;形成用宏观、微观、宏微结合的角度去研究物质的理念。 2.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让学生接触一些化学发展史。 重点难点 重点:1.元素的概念形成;2.元素、物质、分子、原子、离子的关系; 难点:元素概念涵义的理解 教学方法 问题驱动、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 技术设备 2
是否使用触屏一体机、实物投影 是 是否使用视频或音频 是否有演示实验 是否有学生分组讨论等活动 使用的课件类型 教学模块 模块1:情景引入,物质的基本成分是元素3分钟 模块2:建构活动,元素概念的生成,明确区分元素的关键7分钟 模块3:小组讨论,化学变化中原子、元素种类不变7分钟 模块4:阅读,归纳元素在地壳等的分布4分钟 模块5:构建网络,元素、物质与分子、原子、离子的关系图,物质研究的宏观微观视角10分钟 模块6:历史智慧,追踪人类认识和研究元素的历史足迹,小结本节的收获4分钟 模块7:练习评价5分钟 教学过程 ★模块1:情景引入,物质的基本成分是元素3分钟 教师活动 【显示PPT3】图片上的中国元素:旗袍青花 【讲述】元素,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生活中我们常提到中国元素、现代元素、流行元素、时尚元素,生活中提到的元素都是指相应事物的基本成分。
是 否 是 PPT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让学生区分清楚生活中的 “元素”与化学上3
【显示PPT3】钙片、牛奶、动物骨头熬的汤 图片。 的元素的异同。 感知物质是元素组成的。 【提问】食用这些有利于增长身高,为什么? 【回答】它们含钙。 【讲述】物质中含的是钙元素。 【显示PPT4】蛋壳、石灰石的图片。 【讲述】某些钙片和蛋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CaCO3)是由钙、碳、氧这三种元素组成,即物质的基本成分是--------元素。 【讲述】生活的“元素”是指相应事物的基本成分,而化学中的元素是指物质中的基本成分。 【讲述】请看元素周期表回答,人类发现的 几千万种众多物质中的基本成分元素有多少种? 【板书】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 ★模块2:建构活动,元素概念的生成,明确区分元素的关键7分钟 教师活动 【显示PPT5】两瓶蒸馏水(怡宝、恒大冰泉)。 【提问】两瓶水,一瓶产自广东深圳,一瓶 产自吉林长白山,里面装的水是一样的吗? 【回答】一样的。 【提问】水是由什么构成的?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利用本地身边的资源,为概【回答】水是由大量的念的建构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